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3)
2023(6077)
2022(5436)
2021(4987)
2020(4656)
2019(10829)
2018(10814)
2017(20613)
2016(11847)
2015(13730)
2014(14074)
2013(14037)
2012(13411)
2011(12012)
2010(12168)
2009(11383)
2008(11536)
2007(10731)
2006(9055)
2005(8062)
作者
(37053)
(31156)
(31134)
(29806)
(19743)
(15115)
(14504)
(12432)
(11725)
(11109)
(10587)
(10510)
(9991)
(9938)
(9920)
(9885)
(9866)
(9154)
(9118)
(9013)
(8045)
(7678)
(7650)
(7145)
(7125)
(7085)
(7002)
(6946)
(6422)
(6418)
学科
(48586)
经济(48539)
管理(29797)
(29485)
方法(23963)
(22673)
企业(22673)
数学(21418)
数学方法(21238)
(14326)
(12563)
(11982)
中国(11925)
地方(11716)
(9975)
贸易(9971)
(9647)
农业(9341)
业经(8864)
(8609)
(7867)
(7704)
银行(7671)
(7390)
金融(7388)
(7323)
理论(7318)
财务(7300)
财务管理(7277)
(7276)
机构
学院(173168)
大学(172881)
(68082)
经济(66443)
管理(62402)
研究(61723)
理学(53149)
理学院(52487)
管理学(51424)
管理学院(51104)
中国(45899)
科学(41453)
(37563)
(37354)
(33460)
(30804)
研究所(30734)
业大(30565)
农业(29965)
中心(29011)
(27185)
财经(24471)
北京(23617)
(22752)
师范(22447)
(22065)
(21957)
(21579)
经济学(20945)
技术(20226)
基金
项目(115131)
科学(87380)
研究(81108)
基金(80107)
(71755)
国家(71178)
科学基金(58141)
社会(48058)
(46531)
社会科(45346)
社会科学(45326)
基金项目(42797)
(39679)
自然(38623)
自然科(37577)
自然科学(37558)
教育(37513)
自然科学基金(36860)
编号(33942)
资助(33496)
成果(27910)
重点(26857)
(25595)
(25014)
课题(24211)
(23429)
计划(23190)
科研(22626)
创新(22035)
科技(21369)
期刊
(73058)
经济(73058)
研究(47056)
(33369)
中国(33308)
学报(33086)
科学(27923)
(24875)
大学(23501)
学学(22342)
农业(22316)
管理(19492)
教育(17627)
技术(15253)
(14684)
金融(14684)
(12876)
业经(12098)
财经(11735)
经济研究(11541)
问题(10407)
(10067)
(9661)
技术经济(8742)
统计(8695)
资源(8637)
业大(8427)
理论(8335)
图书(8233)
科技(8222)
共检索到252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平  孙军德  滕增泰  赵奎华  刘长远  苗则彦  梁春浩  
对3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贝达、夕阳红、87-1果穗附生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优势丝状真菌鉴定的结果表明,3个品种自幼果膨大期到成熟期,丝状真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细菌数量为先增加后下降;在幼果膨大期和着色期均为细菌占优势,成熟期时酵母菌占优势。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酵母菌的出现频率和其他丝状真菌的种类及出现频率无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著,幼果膨大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盾壳霉属,成熟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交链孢属、芽枝霉属和茎点霉属。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快、能在葡萄果穗表面定殖的瘦果红酵母(Rhodotorulaachenioru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冲  王宏博  王国秀  黄永亮  汪晓娟  王维民  
葡萄渣是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研究葡萄渣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模式的影响,是研发葡萄渣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来源、提高葡萄酒产业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本试验选取18只杜泊(♂)×小尾寒羊(♀) F_1代公羔(90~105日龄),随机分为对照组(CON,饲粮无葡萄渣)和葡萄渣组(GP,用16%葡萄渣替代基础饲粮),单栏饲养70 d后屠宰,分析葡萄渣对育肥羊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氮代谢参数的影响,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GP组瘤胃液pH和总氮浓度有高于CON组趋势(P 0.05)。GP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组(P 0.1%的菌属中,GP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丰度显著低于CON组(P 0.05)。因此,用16%葡萄渣替代基础饲粮抑制了育肥羊瘤胃蛋白质降解并降低了瘤胃乳酸分解菌丰度,但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泰新  惠竹梅  孙莹  张振文  南海龙  成宇峰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妍  惠竹梅  程建梅  庞学良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蜀豫  曹慕明  黄秋凤  李玮  张劲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黄灿  陈立  谢林君  陈国品  
【目的】明确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化肥(发酵羊粪15 0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1)、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发酵羊粪5527.5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900.00 kg/hm~2+保根120 9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2)两种基肥处理方式,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果穗穗长、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性状指标,并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葡萄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庚醛、壬醛、辛醛和(E)-2-庚烯醛等醛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T2处理各性状表现较突出,果穗长度、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L~*、a~*、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14%、55.64%、146.18%、17.19%、5.28%、4.38%、2.95%、10.19%、10.64%、9.57%、10.60%和14.88%(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超  王晓玲  刘思  李辉  张军翔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贾新成  
【目的】研究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种植茬次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黄瓜连作引起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Bacteriovorax sp.(序列同源性为93%)、Pseud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97%)和另两种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Sphing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100%)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增加。连作对土壤真核微生物影响较小,但其在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非根际明显。【结论】黄瓜根际细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非根际细菌数量随黄瓜生长发育变化不大。黄瓜连作导致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笑宏  孙永江  孙红  翟衡  
【目的】探讨直立叶幕和水平叶幕对‘摩尔多瓦’葡萄果穗微域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建立合理的葡萄栽培架式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对部分篱架栽培的‘摩尔多瓦’进行架式改造,培养为棚架水平叶幕,与篱架直立叶幕相比较进行研究,其他栽培管理技术一致。2015年6月1日开始,通过温湿度记录仪实时监控直立叶幕和水平叶幕葡萄果穗周围微域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用光合辐射检测仪实时记录水平叶幕上下及直立叶幕两侧所接受的光合有效辐射。于花后9周开始至果实成熟,每两周采摘两种叶幕类型下的果实,测定发育过程中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分析两种叶幕类型对果穗微域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直立叶幕相比,水平叶幕显著降低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柳  任桂芳  李永  郭民伟  朴春根  
选取107杨、108杨和毛白杨3种杨树人工林,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人工林中叶面、皮部和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而在108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叶面、皮部和土壤的细菌数量差异均显著,107杨夏季和秋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毛白杨冬季和春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107杨秋季的细菌数量最高,108杨和毛白杨的较低,季节变化直接影响着细菌数量的变化,是细菌区系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菌的优势种群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等为主;真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昱倩  单体锋  逄少军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一种重要的大型褐藻,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藻类的附生微生物既能通过代谢产物调控宿主藻类的生长发育,特定条件下又可能导致病害。了解裙带菜附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对研究裙带菜与附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以及防治藻类病害等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海带和紫菜,关于裙带菜的附生微生物,特别是不同生活史的对比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裙带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附生细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配子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6.67%)为第一优势菌门,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3.48%)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11.13%),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34.58%)为第一优势菌纲,其次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31.01%);而孢子体中蓝细菌门 (95.67%)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65%)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1.48%)。裙带菜样品经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出链形植物(Streptophyta)、纤毛虫门(Intramacronuclea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顶复亚门(Apicomplex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其中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毛霉菌门属于真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迪迪  王珍  谢沙  刘美迎  梁攀  张振文  
【目的】探讨山西临汾地区‘西拉’(Syrah)葡萄转色期果穗不同疏除方式对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酿造优质西拉干红葡萄酒奠定基础。【方法】葡萄转色前保留全部果穗,转色期设置不疏除果穗(C1)、疏除25%果穗(C2)和疏除50%果穗(C3)3种果穗疏除处理,在葡萄成熟过程监控不同处理果实的成熟度,采收后测定果实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和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分析果穗疏除处理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C1相比,C2、C3处理提高了葡萄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酸含量;采收期各处理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存在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栗方亮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车玉萍  
【目的】高养分浓度可能对土壤的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高养分浓度下添加葡萄糖对土壤中碳氮的转化调控及其微生物变化特征,可为正确认识特殊条件下养分转化过程特性,提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水稻土样品,设置不同硫酸铵用量和葡萄糖添加量处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中NH4+-N、NO3--N、矿质氮、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与不添加葡萄糖处理相比,高硫酸铵用量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NH4+-N、NO3--N和矿质氮变幅分别为-4.3%—10.2%、-8.0%—41.8%和-3.9%—10.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昱润  肖国举  毕江涛  刘鹏  王静  
【目的】为明确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并进行改良利用,改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为贺兰山东麓产地酿酒葡萄种植合理施肥以及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广泛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不施肥、施用生物有机肥、粉末微生物菌剂、液体微生物改良剂处理。研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全盐含量、八大离子含量等土壤指标,揭示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盐渍化特征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酿酒葡萄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探明微生物肥料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状况,使土壤pH和全盐含量降低,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对照在0~20和20~40 cm土层全盐含量分别降低9.11%和10.0%,pH分别降低1.1%和0.2%,土壤过氧化氢酶含量分别提高1.89%和1.38%。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培肥和改良能力的同时,对酿酒葡萄品质、还原糖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有所改善,生物有机肥处理下葡萄还原糖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43.3%,Fe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60.6%,产量较对照增加8.98%。【结论】在贺兰山东麓盐渍化土壤上,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提高土壤改良能力以及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效果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