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8)
- 2023(4618)
- 2022(3875)
- 2021(3501)
- 2020(3027)
- 2019(6562)
- 2018(6549)
- 2017(12317)
- 2016(6875)
- 2015(7678)
- 2014(7711)
- 2013(7418)
- 2012(6848)
- 2011(6187)
- 2010(6292)
- 2009(6133)
- 2008(6170)
- 2007(5664)
- 2006(5036)
- 2005(4821)
- 学科
- 管理(27666)
- 济(23971)
- 经济(23904)
- 业(23031)
- 企(20773)
- 企业(20773)
- 制(11272)
- 财(10761)
- 方法(8304)
- 体(7919)
- 业经(6975)
- 体制(6916)
- 数学(6794)
- 中国(6740)
- 数学方法(6717)
- 农(6529)
- 务(6490)
- 财务(6472)
- 财务管理(6454)
- 企业财务(6144)
- 银(5641)
- 银行(5632)
- 行(5366)
- 融(5258)
- 金融(5256)
- 划(5047)
- 技术(4848)
- 学(4812)
- 环境(4791)
- 税(4694)
- 机构
- 大学(100353)
- 学院(99470)
- 济(41217)
- 经济(40306)
- 管理(37293)
- 研究(33439)
- 理学(31897)
- 理学院(31518)
- 管理学(31032)
- 管理学院(30837)
- 中国(25957)
- 财(23508)
- 京(20707)
- 科学(19174)
- 财经(17460)
- 所(16745)
- 农(16469)
- 江(15934)
- 经(15707)
- 中心(15148)
- 研究所(14778)
- 业大(14125)
- 经济学(13001)
- 财经大学(12906)
- 北京(12762)
- 农业(12732)
- 州(12073)
- 院(11952)
- 经济学院(11560)
- 省(11470)
- 基金
- 项目(64824)
- 科学(51922)
- 基金(48402)
- 研究(47419)
- 家(41940)
- 国家(41594)
- 科学基金(36157)
- 社会(31651)
- 社会科(29952)
- 社会科学(29947)
- 基金项目(25512)
- 省(25345)
- 自然(23013)
- 自然科(22494)
- 自然科学(22489)
- 教育(22165)
- 自然科学基金(22126)
- 划(21075)
- 资助(18984)
- 制(18654)
- 编号(18214)
- 成果(15791)
- 部(15052)
- 重点(14819)
- 创(14224)
- 创新(13404)
- 国家社会(13353)
- 课题(13321)
- 发(13245)
- 教育部(13182)
共检索到15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铁泉 董燕梅 刘海霞 张小军 高燕 张鹏飞 梁长梅 温鹏飞
【目的】MYBA1转录因子在花色苷生物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VvMYBA1、VvUFGT、VvDFR的表达和花色苷的积累模式以及VvMYBA1与VvUFGT、VvDFR作用机制的分析,阐明花色苷合成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VvMYBA1、VvUFGT、VvDFR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葡萄中花色苷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用SAS8.0软件分析VvMYBA1、VvUFGT、VvDFR不同时期表达量及花色苷积累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酵母杂交系统检测VvMYBA1转录激活活性及其与VvUFGT、VvDFR间的作用。【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vMYBA1、VvUFGT、VvDFR在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期(花后60—80 d)达到最大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积累量表现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转色期(花后80d)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vMYBA1表达量与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苷积累量与VvMYBA1、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酵母杂交系统检测表明,VvMYBA1具有转录激活功能,能够特异结合VvUFGT、VvDFR启动子,与VvUFGT、VvDFR编码的蛋白不具有相互作用。【结论】花色苷含量与VvMYBA1、VvUFGT、VvDF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VvMYBA1具有转录激活功能且能特异性结合VvUFGT、VvDFR的启动子,表明VvMYBA1通过激活VvUFGT、VvDFR的启动子来调节其表达,从而调控花色苷的合成积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国慧 陶然 王晨 孙欣 房经贵
以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品种的‘京秀’‘巨星’‘甬优一号’和‘藤稔’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葡萄浆果着色差异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调查研究了这4个品种葡萄浆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性状指标以及果皮色泽的变化规律,并对花色苷合成相关重要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葡萄果穗先着色的部位是果穗肩部,果粒先着色的部位是果粒尖部和中部。在葡萄成熟过程中,4个品种葡萄果面光泽明亮度(L*值)和颜色组分b*值均下降,颜色组分a*值以及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均增大。同时,4个品种葡萄的花色苷含量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及CIRG均呈正相关,‘京秀’‘巨星’‘藤稔’和‘甬优一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花色苷...
关键词:
葡萄 着色 UFGT MYBA 基因表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军 石雪晖 倪建军
以南方应用较广的葡萄砧木5BB、SO4、贝达、3309C和8B嫁接红地球葡萄,研究砧木对红地球葡萄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用5BB作砧,植株生长旺盛,萌芽率和结果率较高,果实品质好,硬度大,耐贮藏;用SO4作砧,红地球葡萄植株生长势中等,萌芽率和结果枝率均较高,果实硬度值最高,耐贮藏,果实品质好,风味好.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砧木 生长 果实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文颖 韩旭 朱旭东 解振强 纠松涛 黄雨晴 贾海锋 房经贵 王晨
【目的】鉴定葡萄miR159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明确葡萄miR159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应答外源赤霉素(GA)在无核葡萄果实不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白罗莎里奥’葡萄(Rosario Bianco)为试材,利用miR-RACE和PCR技术克隆鉴定VvmiR159a/b/c的成熟体及前体序列;通过PsRNATarget软件预测VvmiR159s的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及保守结构域分析;通过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预测VvmiR159s及其靶基因的潜在功能;采用RLM-RACE和PPM-RACE验证VvmiR159s对靶基因的裂解作用;利用qRT-PCR鉴定其应答外源GA在葡萄果实不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从‘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中克隆获得VvmiR159a/b/c的成熟体序列、前体序列并折叠发夹结构。鉴定到VvmiR159s的四条靶基因(VvGAMYB、VvMYB48、VvAIX15、VvGRAS-l),其中VvmiR159s与VvGAMYB匹配程度最高,与VvAIX15匹配程度最低。靶基因系统进化及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4条靶基因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VvmiR159s前体基因及其靶基因启动子的激素响应元件均以赤霉素和水杨酸响应元件为主,表明其可能主要通过应答这两种激素参与调控葡萄的生长发育过程。VvmiR159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其中VvmiR159c在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趋势不同,在果皮中VvmiR159a/b/c与VvAIX1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在果肉中,VvmiR159a/b与VvGAMYB和VvAIX15的表达模式相反。此外,在葡萄果皮、果肉中GA处理可显著下调VvmiR159a/c的表达,但却在幼果果肉中上调VvmiR159b的表达。表明葡萄miR159家族成员在果实不同组织中通过不同模式应答GA信号参与果实发育的调控。【结论】葡萄miR159家族含有VvmiR159a/b/c 3个成员;3个成员均可切割VvGAMYB、VvMYB48、VvAIX15及VvGRAS-l 4个靶基因;VvmiR159a/b/c及其4个靶基因可能以不同的GA应答模式参与调控葡萄果皮与果肉的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倩锋 徐楠 杜丽桦 夏敏 陈彦超 汪启明 于华忠 饶力群
【目的】分析比较显齿蛇葡萄与广东蛇葡萄的转录组序列,挖掘与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积累相关的基因,为探究显齿蛇葡萄高DHM积累机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方法】以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叶片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2种材料DHM含量,并利用RNA-Seq和qRT-PCR技术,分析DHM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结果】显齿蛇葡萄与广东蛇葡萄的幼叶中DHM含量差异可高达15倍,显齿蛇葡萄幼叶干重下DHM含量为336.8 mg/g,而广东蛇葡萄幼叶为20.8 mg/g。经转录组差异表达筛选,共获得14 914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大量的DEGs显著富集到核糖体、糖酵解/糖异生、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中。富集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在参与类黄酮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相关基因上与广东蛇葡萄有显著差异。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高度参与到植物初生代谢过程,尤其是与核糖体相关的酶的合成与运输。分析发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AgCHS、AgCHI、AgF3’H、AgF3’5’H基因表达量高,且上调显著,推测可能是显齿蛇葡萄DHM积累的关键基因。此外,在DHM分解代谢途径中,CYP81E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CYP81E的低表达可能是DHM高积累的原因之一。【结论】显齿蛇葡萄AgCHS、AgCHI、AgF3’H、AgF3’5’H等基因上调表达,AgCYP81E基因下调表达,能促进二氢杨梅素在显齿蛇葡萄叶片中的积累。本研究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的调控和培育高质量药材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梦杰 郭凤菲 王晨 纠松涛 朱旭东 房经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VvAGL11和VvAGL15在应答赤霉素(GA3)信号诱导葡萄无核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鉴定了VvAGL11和VvAGL15的c DNA全长序列,并通过分析基因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其潜在功能,同时运用RT-qPCR方法检测对照和GA3处理组葡萄VvAGL11和VvAGL15的时空表达水平。[结果]GA3处理能够诱导葡萄果实无核化,使葡萄果粒和果穗显著伸长,穗轴增粗。同时,鉴定到VvAGL11(MG581423)和VvAGL15(MG581424)的c DNA全长序列。VvAGL11和VvAGL15蛋白序列与可可和棉花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均含有MADS-MEF2-like和K-box家族保守结构域,属于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其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结构具有保守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二者均含有响应赤霉素和胚乳发育相关的motifs。RT-qPCR分析显示,在果实硬核期和转色期的种子中,VvAGL11和VvAGL15的表达量较高,而GA3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其在种子中的表达。[结论]鉴定到MADS-box基因家族中的2个成员,分别为VvAGL11和VvAGL15。GA3处理可抑制VvAGL11和VvAGL15在种子区的表达,影响种胚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无核果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梦杰1, 王晨1*,冷翔鹏1, 吴伟民2, 汤崴1, 张文颖1, 朱旭东1,贾海锋1, 沈文彪3, 房经贵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中伟 吴秦慧美 邓嘉强 罗珂佳 何泾正 尹立子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探究毛兰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对分选酶A(Srt A)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构建小鼠腹膜炎模型,评价毛兰素对金葡菌腹膜炎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毛兰素对金葡菌的体外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512μg/m 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大于1024μg/m L;毛兰素对SrtA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为(20.91±2.31)μg/m L;毛兰素以紧凑的构象结合至SrtA的活性中心,与Srt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影响SrtA的生物活性;毛兰素对金葡菌引起的腹膜炎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金葡菌所导致的小鼠脓肿症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淑君 胡璋健 师恺
【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重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及时可造成30%—40%减产。目前生产上多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农产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的风险。N-酰基乙醇胺(NAE)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类脂质生物活性化合物,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但其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N-酰基乙醇胺在诱导番茄对灰葡萄孢防御中的作用,为研发番茄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灰葡萄孢分别接种在含有硬脂酰乙醇胺(NAE 18:0)、亚油酸乙醇胺(NAE 18:2)、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NAE 22:5)的培养基上,观察灰葡萄孢的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以番茄‘Moneymaker’植株为材料,硬脂酰乙醇胺、亚油酸乙醇胺、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外源处理番茄叶片后接种灰葡萄孢,统计病情指数,测定荧光参数。采用qRT-PCR技术明确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番茄叶片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测定番茄叶片中主要抗病基因PI I、PR-1、NPR1、Nr、ACO1、PYR1a等的相对表达量及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乙烯(ethylene,ETH)、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含量。并以乙烯信号转导突变体植株never ripe(nr)及对照植株Pearson(PB)为材料,在外源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接种灰葡萄孢,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灰葡萄孢生长并不受外源N-酰基乙醇胺的影响,外源施用N-酰基乙醇胺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缓解由灰葡萄孢侵染导致的番茄叶片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的下降。3种N-酰基乙醇胺中,亚油酸乙醇胺施用后番茄叶片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最为明显,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下调60%,其诱导灰霉病抗性效果最佳。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抗性基因PI I、PR-1、NPR1、Nr、ACO1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使得番茄响应灰葡萄孢接种后PI I、Nr、ACO1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其中乙烯合成基因ACO1的表达水平最高。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叶片水杨酸、茉莉酸、生长素和乙烯含量增加,但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并接种灰葡萄孢后只有乙烯含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乙烯突变体nr植株中,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对灰葡萄孢的抗性诱导作用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外源施用亚油酸乙醇胺能够提高番茄内源光合效率和抗病基因的表达及内源激素乙烯的含量,增强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推测其诱导抗性作用可能与乙烯信号路径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晖 赵晓 王增 陈尚武 马会勤
本研究通过分析在其他植物中已经确认的GA受体基因序列,对葡萄全基因组进行BLAST比对,获得了可能编码葡萄GA受体GID1的7个基因片段序列。经过聚类分析,根据其序列特征,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无核白鸡心葡萄(Vitis viniferaL.cv.Centennial seedless)不同组织器官为试材提取RNA,反转成cDNA-1链后,进行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成叶、幼叶、花序、新梢顶尖和休眠芽中存在差异表达。以30 mg/L的GA3在盛花后12 d处理无核白鸡心果穗,并于处理后1、3和7 d(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期),33 d(缓慢生长期),49 d(果实第2次快速生长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敏 曾蓓 赵玉华 白描 杨国顺
以刺葡萄为材料,设不同施钾量(0、135、270、540 g/株)研究其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较高,着色期时达最大,为8.91μmol/(m2·s);当施钾量为54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均较高;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刺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在膨大期较高,为5.33mmol/(m2·s);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除开花期之外,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钾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
关键词:
刺葡萄 钾 光合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月宁 代红军 贺琰 魏强 郭学良 刘妍 殷梦婷 王振平
【目的】分析高温胁迫下参与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花色苷及果实品质合成的相关基因,探讨油菜素内酯调控果实花色苷及品质合成的机制。【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前一周利用红外辐射器模拟高温环境,并全树喷施0.6 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测定花色苷、总糖及相关品质指标,选择转色中期(花后70 d)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阐述EBR对高温胁迫下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从转色开始,各处理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成熟时,高温组(HT)花色苷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K),高温油菜素内酯组(HTE)花色苷含量高于HT组。总糖、还原糖、蔗糖变化规律与花色苷相似,HT组含量均在成熟期时低于CK组,成熟期各种糖含量为CK组>HTE组>HT组。分析3种处理下‘赤霞珠’果实基因水平的差异,通过GO和KEGG富集发现了14个与蔗糖和淀粉代谢途经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HT和HTE处理显著上调了10个基因,显著下调了4个基因;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有11个差异基因,其中有7个参与花色苷合成的基因在HT处理中上调,有4个参与木质素合成的基因在HT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高温可能促进了木质素合成,从而降低了花色苷的积累量;内源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11个,其中ABA信号转导受体基因PP2C及激酶SnRK2的表达量在高温胁迫下显著提高,其可能与EBR共同参与调控高温胁迫下葡萄花色苷的合成。对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结论】EBR通过改变糖代谢、花色苷合成及内源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葡萄花色苷积累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果实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房玉林 孙伟 万力 惠竹梅 刘旭 张振文
【目的】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欧亚种酿酒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RDI条件下,酿酒葡萄的副梢发生率、枝条生长量显著降低;随着调亏程度的加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呈...
关键词:
调亏灌溉 酿酒葡萄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邵果园 秦国新 武宇坤 季昆
为了探明温室葡萄Vitis vinifera的最佳留叶量,以4年生无核早红葡萄Vitis vinifera‘Early Scarlet Seedless’为试材,研究结果枝不同叶片数对温室葡萄果实质量、外观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成熟期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结果枝留叶16,18,20片时果实的穗质量和粒质量较小,果实鲜红色到深红色,着色差,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低(分别为137,138和154 g.kg-1),固酸比分别22.31,22.66和28.36,果实品质较差;留叶22片时,果实的穗质量和粒质量明显增加,果实呈紫红色,成熟期提前,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高达162 g.kg-1,固酸比为...
关键词:
园艺学 葡萄 温室 留叶量 果实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洋 贾晓辉 郝建军 付淑杰 李云鹏
以京亚和夕阳红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S3307喷施果穗,研究S3307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3307显著促进葡萄果皮花色素含量增加,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下降,提高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升高。这说明S3307有促进葡萄果实着色作用,并能改善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上有一定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花色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