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4)
2023(10422)
2022(9313)
2021(8786)
2020(7386)
2019(17023)
2018(17110)
2017(32940)
2016(18101)
2015(20379)
2014(20207)
2013(20071)
2012(18252)
2011(16315)
2010(16131)
2009(14435)
2008(14053)
2007(11946)
2006(10149)
2005(8647)
作者
(53547)
(44104)
(43956)
(41821)
(28232)
(21340)
(19889)
(17685)
(16838)
(15665)
(15322)
(14749)
(13957)
(13826)
(13749)
(13638)
(13370)
(13213)
(12547)
(12375)
(11205)
(10617)
(10606)
(9988)
(9907)
(9894)
(9753)
(9666)
(8993)
(8906)
学科
(69186)
经济(69115)
管理(51058)
(47837)
(39981)
企业(39981)
方法(35011)
数学(30480)
数学方法(30109)
(18202)
(17001)
中国(16549)
(16086)
业经(15501)
地方(13834)
农业(12338)
理论(12231)
(11706)
贸易(11699)
技术(11507)
(11394)
(11329)
环境(11277)
(10549)
(10495)
财务(10490)
财务管理(10472)
教育(10129)
(9941)
企业财务(9847)
机构
大学(256012)
学院(253393)
管理(103302)
(93851)
经济(91681)
理学(91084)
理学院(90010)
管理学(88226)
管理学院(87795)
研究(82313)
中国(58394)
科学(55653)
(54549)
(45386)
业大(43140)
(41800)
(40590)
研究所(38714)
中心(36832)
农业(36060)
(35204)
北京(33919)
(33809)
财经(33556)
师范(33446)
(30567)
(29736)
(28799)
技术(27756)
师范大学(27168)
基金
项目(183329)
科学(143403)
基金(132865)
研究(130474)
(116791)
国家(115809)
科学基金(99293)
社会(80140)
社会科(75847)
社会科学(75825)
(72577)
基金项目(71987)
自然(67326)
自然科(65750)
自然科学(65732)
自然科学基金(64544)
(61269)
教育(59967)
资助(54311)
编号(53099)
成果(42230)
重点(40679)
(39569)
(38373)
(38326)
课题(36120)
创新(35651)
科研(35545)
计划(34412)
大学(33945)
期刊
(97188)
经济(97188)
研究(69806)
学报(45853)
中国(44673)
科学(40602)
(40558)
管理(35916)
大学(33831)
学学(31894)
农业(28851)
(28836)
教育(28435)
技术(21444)
业经(16509)
(16420)
金融(16420)
财经(15293)
图书(15176)
经济研究(14999)
(14398)
科技(13891)
理论(12850)
(12823)
问题(12648)
业大(12635)
(12462)
技术经济(12282)
实践(12082)
(12082)
共检索到349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玲菊  孟玲洁  玄兆坤  孟明辉  
文章主要运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着重研究了葛根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了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结合作用力的类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向阳  谢勇平  蔡碧琼  郑新宇  李清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烟酸(N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TA主要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下降.通过计算得出了在测定温度(T)为293和310 K时,NT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1.9和72.9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NTA与BSA之间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技术分析表明,NTA对BSA的构象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淼  邹烨  王道营  杨玉玲  张牧焓  卞欢  吴海虹  诸永志  耿志明  徐为民  
[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和肌动球蛋白结合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mp与肌动球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改善鸭肉嫩度的最佳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肉肌动球蛋白为材料,采用荧光光谱法,选择不同影响因素(ph值、反应时间、缓冲溶液及离子溶液)处理amp-肌动球蛋白体系,测定其荧光光谱和反应过程中猝灭常数(Ksv)及结合常数(KLB)值,通过比较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amp-肌动球蛋白体系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ph值、反应时间、缓冲溶液及离子均对amp-肌动球蛋白体系稳定性有不同程度影响。amp-肌动球蛋白体系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兴军  郭明  李兵  郭建忠  李铭慧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谭丽  张谦  管勤  杨延音  田树高  杨治国  朱照静  徐莉  
关键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兴涛  郭明  吴志武  李铭慧  高兴军  钱慈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分子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B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BSA结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静态复合物,RT对BSA分子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了影响,导致BSA相应结构微区疏水环境改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王莉  陈雯莉  
应用NCBI、Expasy等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蓝细菌各菌株的PipX进行多序列同源对比分析,获得保守序列,预测了二级结构与结构域,分析了pipX的基因簇等。分别构建了蓝细菌的16S rDNA进化树以及基于PipX的分子进化树,同时也对与PipX相互作用的NtcA和PⅡ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解它们之间起源与进化的关系。由此推测PipX可能是蓝细菌氮代谢途径中除NtcA、PⅡ外的另一个关键调控蛋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萌  李闰婷  聂晓宁  李玉华  刘爱菊  邢真真  聂文营  马润林  王林青  陈龙欣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萌  李闰婷  聂晓宁  李玉华  刘爱菊  邢真真  聂文营  马润林  王林青  陈龙欣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魏雁  曹斌云  李莉  魏庆信  郑新民  
探讨了获取受精卵的时间、显微注射和培养液等因素对显微注射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注射HCG后 2 4~ 2 6h和 18~ 2 2h时获得的受精卵的囊胚率分别为 4 5 %和 2 0 % ,二者差异显著 ;注射胚和非注射胚卵裂率差异显著 (5 6 /80VS 74 /76 ) ,但显微注射对 2 细胞以后阶段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mWM1培养液和mWM2 培养液都能有效克服受精卵体外发育阻断 ,mWM2 培养液更支持早期转基因胚胎体外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昝林森  张莺莺  耿繁军  田万强  
【目的】研究海藻糖(T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单独或配合使用对牛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方法】向种公牛精液商业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H(0,0.000 37,0.025和0.05 mol/L)和BSA(0,1,2,3 g/L),TH和BSA的4个添加水平分别两两组合,组成16个处理,以其中二者添加水平均为0作为对照,制作0.25 mL细管冻精,解冻(40℃,10 s)后比较分析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性3个指标。【结果】单独添加TH、BSA及其互作对牛精液的冷冻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不同水平的TH或BSA对冻后牛精子活率和质膜完整率均有明显影响(P<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策  李侠  邓少颖  王航  张春晖  
【目的】研究羟基自由基(·OH)氧化对蛋白结构及其水合特性的影响,探讨氧化介导的关于蛋白质和水分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溶解在含15 mmol·L(-1)的PIPES缓冲溶液中(pH 6.0),并在不同浓度H_2O_2(0、0.5、1.0、5.0、10.0和20.0 mmol·L(-1))的铁-抗坏血酸-过氧化氢(FeCl_3-Vc-H_2O_2)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孵育12 h,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BSA不同程度氧化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占美  赵园  陈健伟  国晓瞳  丛霞  姜忠玲  田文儒  
为研究不同浓度葛根素对热应激诱导的LLC-PK1细胞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筛选出葛根素诱导HSP70表达的最佳浓度。选取处于对数增长期的猪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37℃对照组和42℃热应激组,热应激组细胞先在加入不同浓度(0.01~100μmol/L不等)葛根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热应激之后,提取总RNA和总蛋白,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42℃热应激和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均能显著诱导LLC-PK1细胞的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随葛根素浓度升高,HSP70表达量增加,在各浓度组中,10μmol/L的葛根素诱...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黄佳欣  谢师禹  程学瑞  李元元  胡传圣  戚泽明  
原子级厚度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当将其构筑成原子层异质结时,由于层间耦合作用和界面电荷传递,导致产生新的光学性质,在光电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利用机械剥离法制备了WS_2/WSe_2异质结,通过变温拉曼光谱和变温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异质结中的层间相互作用和界面电荷传递.从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上观测到了层间声子和层间激子的存在,表明WS_2和WSe_2构成的异质结中存在明显的层间相互作用.由于WS_2和WSe_2形成Ⅱ型能带排列,电子从WSe_2向WS_2转移,显著影响带电激子和中性激子发光强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芳  蔡豪亮  刘文豪  陈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质结合后,溶于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并揭示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将姜黄素与实验室自提大豆7S、11S蛋白结合,确定姜黄素与蛋白质结合的最优条件;将结合物溶于制备的6种NADES中,考察结合后姜黄素的光、热稳定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后姜黄素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与大豆7S、11S蛋白结合后的姜黄素在NADES中的光、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结合强度均较弱,且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间为静态猝灭,生成了摩尔比约为1∶2的不发光的复合物,同时,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结合引起蛋白质部分二级结构的展开与折叠。[结论]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且制备的蛋白质材料可能被用作新型药物载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