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
2023(434)
2022(392)
2021(371)
2020(322)
2019(698)
2018(694)
2017(1000)
2016(676)
2015(750)
2014(777)
2013(792)
2012(727)
2011(651)
2010(651)
2009(560)
2008(565)
2007(525)
2006(447)
2005(361)
作者
(3308)
(2780)
(2758)
(2631)
(1818)
(1334)
(1234)
(1071)
(1041)
(1036)
(1020)
(1015)
(995)
(961)
(954)
(945)
(830)
(820)
(794)
(787)
(775)
(726)
(690)
(670)
(653)
(628)
(614)
(602)
(597)
(595)
学科
(2068)
(1649)
(1333)
植物(1331)
(1061)
经济(1060)
(753)
管理(753)
(697)
森林(697)
(630)
生态(592)
理学(576)
(548)
生物(548)
土壤(547)
生态学(521)
(516)
贸易(516)
(499)
(490)
(490)
(481)
(465)
及其(455)
方法(435)
防治(431)
(430)
(423)
(418)
机构
学院(10541)
大学(10437)
(5440)
科学(5243)
研究(4969)
农业(4259)
业大(4191)
(3313)
研究所(3179)
中国(3171)
(3030)
实验(2996)
农业大学(2881)
实验室(2861)
重点(2708)
(2663)
(2444)
林业(2295)
技术(2256)
(2241)
中心(2055)
管理(2020)
科学院(1956)
(1882)
工程(1879)
(1822)
(1804)
环境(1778)
北京(1753)
资源(1734)
基金
项目(8962)
(6319)
国家(6291)
科学(6095)
基金(5963)
科学基金(4751)
自然(4344)
自然科(4219)
自然科学(4212)
自然科学基金(4138)
(3833)
研究(3652)
(3332)
科技(3204)
基金项目(3199)
计划(2930)
资助(2624)
重点(2315)
专项(2257)
科研(2012)
(1871)
(1834)
技术(1653)
(1641)
教育(1630)
创新(1584)
(1579)
(1420)
农业(1394)
社会(1350)
期刊
学报(6109)
(5056)
大学(4450)
学学(4408)
科学(4028)
农业(3317)
业大(2292)
林业(2246)
(1897)
中国(1878)
农业大学(1678)
(1574)
经济(1574)
(1501)
自然(1428)
科技(1373)
研究(1367)
自然科(1325)
自然科学(1325)
农林(1199)
(1199)
科技大(1176)
科技大学(1176)
(981)
中国农业(936)
(761)
技术(744)
西北(664)
北京(643)
资源(640)
共检索到1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立波  郑文德  何艳贞  
本文对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用乙醇提取黄酮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浸提获得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60%。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葛根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为异黄酮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丽君  
为确定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用乙醇溶液浸提 ,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 ,萃取香椿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用正交法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 ,并用方差分析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g样品中 ,加 50mL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剂 ,浸泡 2 4h后 ,超声波辅助萃取 45min ,连续萃取 2次 ,总浸出率可达 96 47%。香椿嫩叶中的叶片黄酮提取率为 7 45% ,叶柄为 5 40 %。乙醇体积分数为显著因素 ,超声波辅助萃取时间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用量看不出有影响。图 3表 2参 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为了建立酶法提取老鹰茶中总黄酮的方法表是,将老鹰茶样品经一定量的纤维素酶于不同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酶解,结合95%乙醇提取黄酮,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在酶浓度为0.40 mg/mL,酶解温度为50℃,pH 5.0,酶解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老鹰茶中黄酮的含量达到2.68%。表明,方法能满足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要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琦  岳永德  汤锋  孙嘏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检测箣竹属、牡竹属及刚竹属11个竹种竹叶中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和苜蓿素。采用自动多级展开法,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良好,其R F值分别为0.25,0.32,0.38,0.47和0.88,回收率在79.01%~ 106.85%之间。3属11种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具有差异,紫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高,为0.132%;麻竹中5种黄酮含量总和最低,为0.01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万霞  佘诚棋  方升佐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11个种源1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的优良药用种源。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用液相色谱测定,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770和6.494mg·g-1,安徽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230mg·g-1;以经纬度为自变量,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因变量进行趋势面分析,青钱柳叶中山奈酚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胡莉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老鹰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作为显色体系对老鹰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在0.00~0.08 mg/mL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0.4%~93.7%,相对标准偏差(n=5)为2.8%~4.0%,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老鹰茶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用该方法测得黄酮含量达2.8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英  韩鲁佳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 ,且多为正品黄芩 ,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应顺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认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含量4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探讨光照、加热、p h和存放时间对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加热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p h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p h为5-6时的稳定性最好;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可存放一定时间,暗室内存放60 d,黄酮类化合物保存率为98.3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明菊  金则新  李钧敏  钟章成  张利龙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5种不同的黄酮甙;大血藤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经盐酸水解后HPLC分析显示有8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血藤叶片及嫩茎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图3表1参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埃米   张翠平   卢媛媛   柳刚   胡福良  
对2013年以来国内外蜂胶中新发现的88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总结,列出每种成分的化学名称、地理来源及可能的植物来源,为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植物来源的确定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叶杏  余倩  刘瑞婷  张曦文  吴婷  潘思轶  徐晓云  
为了研究陈化对于广陈皮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干燥果皮、贮藏1 a和10 a广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Chachi’,PCR-C)为研究对象,提取纯化得到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PCR-CF),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HepG2细胞作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评价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进一步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作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广陈皮陈化过程中,橙皮苷含量呈现波动,但总体上是下降趋势;而多甲氧基黄酮及其总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PCR-C10F中含量最高,PMFs总含量达到(98.66±0.56)mg/g。而且,不同贮藏年份PCR-CF可明显提高SOD、GSH水平和降低MDA含量,且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PCR-C10F抗氧化活性最强,SOD、GSH、MDA水平分别达到(139.38±17.38)U/mg和(117.81±3.22)μmol/g、(0.39±0.03)nmol/mg。相关性分析表明,川陈皮素的积累是PCR-C10F维持氧化还原平衡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外,PCR-C10F显著上调Nrf2 mRNA以及其在胞核蛋白中的表达;从而激活抗氧化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HO-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陈皮在陈化过程中,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抗氧化活性不断增强,PCR-C10F能够通过调控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起到氧化应激抵御保护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英  李洁  邱文敏  汤玉其  周兴凤  刘仲华  
考察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鼠曲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树脂分离鼠曲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树脂对鼠曲草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ADS-21质量浓度1.28~1.78mg/mL;pH3.0;鼠曲草原料液以4BV/h的流速上柱吸附后,再用8倍树脂体积的30%乙醇以3BV/h的流速解吸,解吸率为95.5%;湿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为49.57mg/mL;纯化产品中黄酮含量为82.2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辉  
以提高金线吊葫芦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对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0 min,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0.106 g·L-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敏华  王庆林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测定了苦荞麦麸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动态变化,观察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400 kPa时芦丁开始失去1个芸香糖转化为槲皮素;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延长,芦丁、表儿茶素和槲皮素提取产率先增加,而后下降;提取压力越大,提取速率越快,分解的速度也越快,达到最高提取产率的时间越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对银杏叶丛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花青苷含量变化与黄酮类化合物类似 ,但波动幅度大、波动次数相对多 ;简单酚类含量前期上升 ,也于 7月 4日达到第 1次高峰 ,后分别在 8月 1日和 10月 17日出现低谷 ;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峰相比 ,木质素第 1次峰滞后 ,第 2次峰提前 ;在前期与后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最低时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最高峰段。黄酮类化合物与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呈显著正相关 ,在 7月中旬至 9月底 ,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但偏相关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