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3)
- 2023(9193)
- 2022(8278)
- 2021(7955)
- 2020(6713)
- 2019(15607)
- 2018(15598)
- 2017(30127)
- 2016(16673)
- 2015(18883)
- 2014(19058)
- 2013(18863)
- 2012(17112)
- 2011(15316)
- 2010(15088)
- 2009(13490)
- 2008(12961)
- 2007(11021)
- 2006(9473)
- 2005(8047)
- 学科
- 济(61421)
- 经济(61351)
- 管理(45408)
- 业(42443)
- 企(36850)
- 企业(36850)
- 方法(31252)
- 数学(26068)
- 数学方法(25760)
- 中国(15996)
- 农(15636)
- 学(15265)
- 业经(14393)
- 财(14325)
- 地方(12983)
- 理论(12642)
- 和(12161)
- 教育(11125)
- 农业(10502)
- 贸(10439)
- 贸易(10434)
- 易(10099)
- 技术(10078)
- 环境(9700)
- 务(9457)
- 制(9404)
- 财务(9400)
- 财务管理(9385)
- 企业财务(8893)
- 划(8682)
- 机构
- 大学(232429)
- 学院(229072)
- 管理(93534)
- 济(82669)
- 理学(81990)
- 理学院(81026)
- 经济(80646)
- 管理学(79600)
- 管理学院(79174)
- 研究(74257)
- 中国(51778)
- 京(49885)
- 科学(49150)
- 所(37216)
- 农(36622)
- 财(36460)
- 业大(36116)
- 研究所(34354)
- 中心(33173)
- 范(33173)
- 师范(32893)
- 江(31870)
- 北京(31468)
- 财经(30109)
- 农业(28858)
- 经(27410)
- 院(26877)
- 师范大学(26756)
- 州(26678)
- 技术(24982)
- 基金
- 项目(163945)
- 科学(128039)
- 研究(120557)
- 基金(117517)
- 家(102103)
- 国家(101187)
- 科学基金(86661)
- 社会(73261)
- 社会科(69219)
- 社会科学(69200)
- 省(64713)
- 基金项目(63484)
- 自然(57509)
- 自然科(56136)
- 自然科学(56121)
- 教育(55691)
- 自然科学基金(55092)
- 划(54803)
- 编号(50375)
- 资助(47997)
- 成果(41358)
- 重点(36206)
- 部(35743)
- 发(34381)
- 课题(34351)
- 创(34058)
- 项目编号(31589)
- 创新(31561)
- 科研(31441)
- 大学(30682)
共检索到32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姜添辉 周倩 董永贵
葛兰西(A.Gramsci)主张统治阶级支配被统治阶级并非只凭靠政治与经济的优势,更需要取得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将他们的价值观转化为社会主流文化,以使被统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此种文化霸权理论揭露文化的政治功能,进而在文化研究领域中形成葛兰西学派,诸如霍尔(S.Hall)建立的CCCS之抗拒理论以及欧歌布(J.Ogbu)的天花板理论等。这些论点共同陈述劳工阶级青少年藉由抗拒行为以维护自身的阶级认同、生存意义与发展空间。虽然,此种取向提供文化研究的一种独特视角,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范式。然而,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俊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葛兰西 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殷旭辉
葛兰西修正了马克思的知识分子概念。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不在于是否从事智力活动,而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关系和发挥的社会职能。葛兰西据此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传统的和有机的。葛兰西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是出于其构建领导权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葛兰西 有机知识分子 领导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德友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关键词:
葛兰西 市民社会 现代性 形而上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华 朱雅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本性,在合理的辩证法下确立起联系性、融贯性、生成性、历史性等总体的有机观,将任何事物都放在有机关联与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循辩证的总体观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坚持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二是将社会视为有机体,立足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强调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交汇贯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互动;三是将有机知识分子看作是连接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中介,以争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同时重视经济与政治领导权的获取,持守领导权的总体性立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殷才 钟祛非
7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领域的“滞胀”现象,结束了凯恩斯主义的一统天下,各种反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潮纷纷涌现。由于货币主义理论没有能够对经济衰退和失业这一现象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以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E·小卢卡斯一系列开拓性贡献引发形成的理性预期理论和学派在货币主义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完全不同于凯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林凯 夏大慰
图卢兹学派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其在30余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在理论还是政策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却鲜有文献专门细致地介绍这一学派在产业组织及规制理论领域的主要贡献及其发展脉络。图卢兹学派基于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利用博弈论这一灵活的分析工具,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打开了企业决策和规制决策的"黑箱",开创了新规制经济学,统一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指导改革实践。本文对图卢兹学派在产业组织及规制领域做出的诸多突出贡献及其公共政策主张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其发展背后的逻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辉
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大陆兴起的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群体分析,并把银行置于宏观经济的中心,阐述了货币从创造到循环,再到毁灭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活动构成货币循环的不同阶段,产出水平及其分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工资、利息率、就业等重要变量取决于货币权力不对称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上述经济主体和市场通过货币的按序流动整合在一起,共同构成集信用、货币、生产、就业、分配为一体的完整理论图景,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外部一致"的替代方案。
关键词:
货币创造 货币循环 货币毁灭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雁
瑞典学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派之一,其宏观动态经济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混合经济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就瑞典学派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贡献进行评述,并对成因加以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宝库 高玉平 郭婷婷
文章以TAM理论基础,从用户的心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用户LBS推荐信息心理抗拒的假设,并利用实证的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LBS推荐信息的感知有用性和信息激励均显著负向影响强迫性感受;个性化特征和时间压力均显著负向影响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感知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操纵意图推断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振中 张鑫 焦一涵
消费者创新抗拒是消费者基于在评价新产品之前所形成的抗拒创新的一般倾向,或是在对新产品做出评价之后所形成的负面态度,而产生的对创新的负面反应。消费者创新抗拒作为阻碍创新采纳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营销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介绍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概念和类型,分主动创新抗拒和被动创新抗拒探讨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原因和后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克服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振中 张鑫 焦一涵
消费者创新抗拒是消费者基于在评价新产品之前所形成的抗拒创新的一般倾向,或是在对新产品做出评价之后所形成的负面态度,而产生的对创新的负面反应。消费者创新抗拒作为阻碍创新采纳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营销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介绍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概念和类型,分主动创新抗拒和被动创新抗拒探讨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原因和后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克服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松伟 高德胜
批判教育学从再生产理论到抵制理论的演进,体现了教育学“结构—行动”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再生产理论打开了教育学的新视野,却陷入结构决定论的泥淖。伯明翰学派在“葛兰西转向”后所形成的亚文化研究揭示了抵制性文化对霸权的反抗,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英国的文化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进行了“理论旅行”,促使阿普尔、吉鲁等人发展出新的抵制理论,并取得对再生产理论的优势话语。文化研究使得行动者的主体性在批判教育学中回归,实现了批判教育学从理论批判到实践转化的跨越。
关键词:
主体 结构 文化 再生产 抵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东娇
学校文化驱动模型是一种学校改进模型,其实践基础是三方合作学校发展同盟,即大学、政府、学校基于共同愿景,本着平等互惠共赢原则,实现学校持续良性发展。学校文化驱动模型考验大学的智慧和信心。这种考验来自校长及其学校对管理与领导思维的需求,这种需求直接挑战大学及其成员的经验和知识舒适地带。为了应对挑战,大学教师需要具备沟通能力、话语转换能力、指导能力。模型贡献了思维学习、工具学习和伙伴学习等学习方式,确保校长和学校系统思维能力的永续和更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形式多样。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原因在于课程改革本身存在不足,抗拒满足了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并成为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策略性的。教师在抗拒课程改革中会寻求抗拒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抗拒具有怎样的合理性,都会给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研究者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行为,并与教师通力协作解决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抗拒 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