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3)
- 2023(10206)
- 2022(9032)
- 2021(8465)
- 2020(6996)
- 2019(16205)
- 2018(16240)
- 2017(31007)
- 2016(17153)
- 2015(19162)
- 2014(19155)
- 2013(18971)
- 2012(17246)
- 2011(15467)
- 2010(15213)
- 2009(13744)
- 2008(13098)
- 2007(11128)
- 2006(9557)
- 2005(8088)
- 学科
- 济(64265)
- 经济(64200)
- 管理(49264)
- 业(43859)
- 企(36737)
- 企业(36737)
- 方法(31410)
- 数学(27175)
- 数学方法(26845)
- 学(17907)
- 农(17265)
- 环境(16518)
- 中国(15566)
- 财(14500)
- 业经(14348)
- 地方(13878)
- 和(12285)
- 农业(11618)
- 划(11485)
- 理论(11115)
- 技术(10709)
- 贸(10675)
- 贸易(10671)
- 易(10339)
- 务(9557)
- 财务(9499)
- 财务管理(9485)
- 制(9389)
- 资源(9231)
- 企业财务(8982)
- 机构
- 大学(239468)
- 学院(238631)
- 管理(96697)
- 济(86976)
- 经济(84951)
- 理学(84878)
- 理学院(83873)
- 管理学(82243)
- 管理学院(81839)
- 研究(81001)
- 中国(57143)
- 科学(55650)
- 京(51906)
- 农(42419)
- 所(41605)
- 业大(41239)
- 研究所(38815)
- 财(37189)
- 中心(35879)
- 农业(33373)
- 江(33064)
- 北京(32765)
- 范(31993)
- 师范(31684)
- 财经(30862)
- 院(30227)
- 经(28105)
- 州(27423)
- 技术(26175)
- 师范大学(25716)
- 基金
- 项目(176222)
- 科学(136741)
- 基金(126505)
- 研究(124452)
- 家(112297)
- 国家(111401)
- 科学基金(94591)
- 社会(75377)
- 社会科(71292)
- 社会科学(71269)
- 省(69827)
- 基金项目(68739)
- 自然(64668)
- 自然科(63010)
- 自然科学(62996)
- 自然科学基金(61809)
- 划(59158)
- 教育(55612)
- 资助(51731)
- 编号(50295)
- 重点(39773)
- 成果(39280)
- 发(37547)
- 部(37109)
- 创(36380)
- 课题(34435)
- 科研(34367)
- 创新(33937)
- 计划(33835)
- 大学(31699)
共检索到327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苏南 王小德 徐腾 章宬 王开利 邓磷曦
为探讨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秋冬季叶色变化规律,研究落羽杉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叶色转变时的生态生理变化,以落羽杉成龄植株为材料,于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不同方位与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秋冬转色期落羽杉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树冠背阴面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向阳面,向阳东面高于向阳西面;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11月5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呈负相关;水生落羽杉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祝佳媛 李鹏 崔海娇 周志强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室外自然越冬幼苗以及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导致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大。从9月至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的相对电导率由44.32%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52.9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由47.80%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62.12%。2)半致死温度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越冬幼苗的半致死温度的最低值分别为-37.5和-31.1℃。3)叶绿素含量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翌年1月份的叶绿素含量相对9月份分别下降了24.7%和38.0%。4)可溶性蛋白质...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自然降温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凡光 王志刚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袁辉 李长春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对鼠尾藻池塘秋冬季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选择池塘水温、光强、盐度和pH,研究其对鼠尾藻1年苗、两年苗在不同水层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80~100cm水层;0~20cm水层生长最慢;2)1年苗、2年苗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未发现生殖托。其中部分两年苗藻体生长出1~2cm左右次生分枝,而1年苗均未发现次生分枝;1年苗于11月中旬开始生长出气囊,两年苗于试验开始时就有气囊,12月中旬鼠尾藻气囊开始腐烂脱落,至翌年1月上旬池塘水温降至0℃以下,池塘水体表层出现结冰现象,此时鼠尾藻气囊已大部分脱落,同时有腐烂脱落现象,藻体缩...
关键词:
鼠尾藻 环境因子 气囊 生殖托 次生分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平 张国军 吴晓云 齐建勋
本测试结果表明 ,原产日本中部的栽培柿‘富有’(Diospyros kaki cv.Fuyou)的抗寒性为 (- 2 5±0 .7)℃ ,而原产于亚热带台湾的台东豆柿 (D.taitoensis)的抗寒性仅为 (- 18± 0 .6 )℃。试材枝内酚类物质总含量在 9~ 11月中旬上升至最大值 ,富有柿增加了 0 .7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 0 .8倍。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9~ 11月中旬富有柿枝内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上升了近 4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近 1倍 ;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2树种枝条皮层中的酚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其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瑞 陈新军 雷林 汪金涛
根据2003—2009年5—9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捕捞智利竹鱼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的海洋环境因子,以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SI),采用外包络法分别建立SST、SSH的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几何平均法(GMM)、基于权重的AMM分别建立栖息地指数(HSI),并用2010—2011年度生产捕捞数据进行比较与验证。结果显示,以作业网次为基础的SI为最适;AMM优于GMM;考虑到权重的AMM优于没有考虑权重的AMM,5—9月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张胜茂 王雪辉 唐峰华 杨胜龙 化成君 何宗会 马海有
根据2009年3~6月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获进行随机取样,对其胃含物的饵料组成、重量、摄食等级和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竹筴鱼主要以鱼类[IRI(%)=93.20]为食,其次为磷虾类[IRI(%)=6.76]和柔鱼类[IRI(%)=0.03],偶见水母和桡足类。从胃含物组成的重量百分比来看,鱼鳞比例最大(占79.83%),其次为磷虾类(16.59%),柔鱼类也占一定的比例。从出现频次来看,鱼鳞出现次数最多(占95.28%),其次为磷虾类(52.83%)和鱼鳍鳍条(40.09%),偶见未消化完的鱼卵、磷虾眼睛和柔鱼类等。平均饱满指数各月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子旭 王鹏浩 刘阳 李春霖 张志新 李琪
为了优化山东半岛近海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的空间格局,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海水表面高度再分析数据,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理论,构建了山东半岛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山东半岛海域长牡蛎养殖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变动分析发现,适宜性呈现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东部海域>西部海域的趋势,其中南部海域非常适宜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为9.1%,主要分布在乳山地区;山东半岛西部黄河口周边海域存在大面积的不适宜养殖区域,占比高达该海域的30.5%。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的非常适宜区域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占总近海面积的38.2%和57.9%,显著高于其余年份。通过实地验证发现,山东长牡蛎的秋冬季育肥养殖最适宜海区具备水体浑浊度较低、叶绿素浓度较高、温度较暖且风浪较小的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山东半岛长牡蛎养殖规划提供有效的量化依据和理论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羽 覃军 袁正旋
利用2013~2019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和秋冬季武汉地区污染日的大气污染特征、边界层结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研究,建立了武汉地区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空气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程度四季分布表现为冬>秋>春>夏。夏季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_(2.5)。(2)比较挑选出的夏季清洁日和污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的平均强度约为清洁日的一倍,逆温底高一般在600 m以下,空气质量一般为轻度-中度污染;静风频率(37.1%)明显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2.9%);污染日平均风速小(0.8 m/s),边界层内相对湿度较低。同样比较秋冬季两类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底高低、厚度小,不及清洁日的一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重度污染天气。静风频率(20%)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7.5%),风速小(1.6 m/s),污染日边界层内呈明显上干下湿的格局。(3)建立了夏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污染日副高偏弱位置偏东,长江流域易少雨干旱;地面我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处于均压场中,武汉地区为偏东北异常小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4)建立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长江流域环流平直少波动,配合地面弱低压的天气形势和较强的逆温使得大气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蒙古冷高压强度偏弱,使得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武汉地区为偏北小风,对雾霾的移除和稀释扩散作用差。该研究结论可供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研究和环境管理部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参考。
关键词:
武汉市 大气污染 环流形势 天气概念模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孟涛 徐怡瑛 许柳雄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利文斯顿岛西南部水域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35.3~51.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3.1 mm,最大体长为61.0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由秋末转至冬初,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及优势体长范围均呈逐渐减小趋势。14~16时和22~24时南极大磷虾个体较小,而4~6时、8~10时以及20~22时的南极大磷虾则以大个体为主。一半以上(72%)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80 m以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军 张利民 岳强 周凌云 黄耀
采用水生植物、人工填料和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秋冬季节对新沂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降低前,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效果很好,对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铵态氮(NH+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可以分别达到50.2%、29.8%、49.3%和57.9%。在低温季节,其净化效果剧烈下降,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最低分别只有7.4%、0.6%、1.5%和4.2%。在低温条件下,与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相比,INCB微生物技术可以更有效稳定地净化受污染的水体,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3...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雁
1969年9月开始的从中央到地方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艺术院团里,大批干部、教师、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被组织性地下放到"五七干校"的时政举措,使得大批被"下放运动"波及的城市家庭所存书刊,多被户主或其家属作为"废纸"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被直接抛弃为"垃圾",这是"己酉书厄"的成因。"己酉书厄"是反文化、反文明的"文革"时政,大肆鼓噪和执行"读书无用"乃至"知识越多越反动"路线的社会恶果,更是造成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与七十年代前期中国社会大面积"书荒"现象,以及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旧书刊市场资源严重贫乏的社会原因之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樊伟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渔业生物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帅 李灵智 冯超 杨嘉樑 张港琛 饶欣 黄洪亮
为了进一步研究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秋冬季(4—7月)中国南极磷虾生产渔船声学调查及商业捕捞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平均集群中心深度在4—7月总体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34.39~86.12 m),昼夜差异较小(P=0.325),峰值时段为日升阶段(sun rising, SRS)(64.06 m)和夜间(night, NIT)(65.32 m);平均集群中心深度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58.25°~59.75°W,高值区间为61.75°~62.25°S和60.25°~61.75°W。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在4—7月总体呈递减趋势(变化范围为-1.71~-1.50℃),昼夜集群水温差异明显,峰值时段为NIT(夜间)(-1.46℃)和暮光(evening twilight, ETW)(-1.4℃);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61.25°~61.75°W,高值区间为61.75°~62.25°S和58.25°~60.75°W。集群形态4—5月以水平带状为主(73.98%,100%),6—7月以散点状为主(80.85%,94.17%);白天(DAY)—下午(afternoon, AFT)时段,集群形态以水平带状为主,日落(sunset, SST)—早晨(morning, MRN)时段,集群形态以散点状为主。研究表明,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水温和集群形态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月间差异性大于昼夜差异性,在空间变化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集群 时空分布 南设得兰群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虞华强 费本华 赵荣军 刘君良 张训亚
以12年生中山杉和落羽杉胸高处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纤维测定仪测定其管胞长度、宽度,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管胞壁厚、壁腔比和各种组织比量,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因素、距髓心生长轮数对管胞形态和组织比量等特征的影响。中山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值分别为2 737.84μm、44.84μm和60.86,落羽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均值分别为2 698.52μm、43.44μm和61.51;中山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91μm和7.57μm,落羽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89μm和6.54μm;中山杉早材和晚材管胞壁腔比均值分别为0.15和0...
关键词:
落羽杉 中山杉 管胞 生长轮宽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昌晓 叶兵 耿养会 Schneider Rebcca
研究落羽杉与池杉幼苗对常规水分处理(C)、轻度干旱(MD)、土壤潮湿(WS)以及水淹(FL)等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特性。与对照组相比,2树种幼苗在轻度干旱与水淹处理条件下叶片自由水含量显著提高,而束缚水含量则显著降低。2树种幼苗在潮湿处理组的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均未出现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轻度干旱、土壤潮湿与水淹处理均未导致2树种叶片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显著变化(池杉水淹条件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例外)。水淹处理能显著增加2树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其脯氨酸含量。轻度干旱与潮湿处理能显著增加落羽杉而降低池杉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尽管同属的2树种幼苗表现出较多相似的响应特征,二者对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