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
- 2023(1169)
- 2022(1010)
- 2021(918)
- 2020(671)
- 2019(1513)
- 2018(1435)
- 2017(3035)
- 2016(1601)
- 2015(1699)
- 2014(1669)
- 2013(1725)
- 2012(1801)
- 2011(1687)
- 2010(1780)
- 2009(1722)
- 2008(1489)
- 2007(1286)
- 2006(1281)
- 2005(1202)
- 学科
- 济(7889)
- 经济(7881)
- 业(4431)
- 管理(4224)
- 企(3247)
- 企业(3247)
- 地方(2850)
- 中国(2819)
- 融(2664)
- 金融(2664)
- 银(2532)
- 银行(2532)
- 策(2528)
- 行(2491)
- 农(2469)
- 及其(2384)
- 政策(2296)
- 方针(2127)
- 述(2090)
- 阐(2090)
- 阐述(2090)
- 方针政策(2041)
- 财(1868)
- 业经(1850)
- 贸(1839)
- 贸易(1839)
- 易(1795)
- 方法(1646)
- 农业(1643)
- 制(1632)
- 机构
- 学院(22695)
- 大学(21381)
- 济(11678)
- 经济(11444)
- 研究(9286)
- 管理(8190)
- 中国(7936)
- 理学(6610)
- 理学院(6555)
- 管理学(6487)
- 管理学院(6450)
- 财(5952)
- 科学(4727)
- 所(4698)
- 京(4394)
- 中心(4340)
- 财经(4277)
- 研究所(4125)
- 经(3841)
- 江(3709)
- 经济学(3653)
- 银(3631)
- 银行(3540)
- 院(3498)
- 行(3327)
- 农(3275)
- 经济学院(3273)
- 融(3192)
- 金融(3151)
- 州(3101)
共检索到3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经
2008年是跌宕起伏、令人难忘的一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面对挑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下,以学习实践科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范志勇 闫衍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动荡与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虽然已进行了一定调整,但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总体思路进行调整。下一步,应采取"杠杆率软着陆"的模式实现去杠杆,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位应该从"名稳实紧"向适度宽松转型。
关键词:
货币政策转型 适度宽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张京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重要影响,它既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促进了经济的回暖;同时,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和资产价格泡沫滋生,又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些也引起了政策制定部门的警惕,并在2010年底将今后的货币政策基调定为稳定的货币政策,这样有利于在国际大环境仍然复杂的情况下,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管理通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使金融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玉平
当前,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各省应当看到东南沿海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信贷空间收窄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适度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小琼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尤其是上半年较集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单位GDP能耗达标、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政策措施。当前社会各方面较为担心这些调控政策实施及基数效应的叠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存有疑义。如何理解和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尤其是认真分析和积极应对制约江西省信贷投放的主要问题,对于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调控 房地产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并陷入低迷,许多经济体都试图通过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先后多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频繁通过扩大购债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并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和长期存在的通货紧缩,长期施行"零利率"政策,向市场空投货币,促使货币竞争性贬值,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怀清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增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空间选择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资本流动的控制等。
关键词:
宽松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经济体 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格里高利·克拉埃 索尔特·达瓦斯 刘兴坤
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了将利率降低乃至零以下,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及对中期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等措施。上述政策称为超宽松货币政策。超低或负短期利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些非常规政策的目的是重新恢复价格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一些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概念和证据超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创造超宽松金融环境,能促使通胀率上升和出口增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俊杰
支持经济发展并以此促进金融业自身发展、承担社会责任、防范控制风险是金融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容回避的现实选择。本文从一般的理论解释入手,阐述发展、责任、风险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永州实际分析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发展、责任、风险三者之间的偏差或不足,提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时应把握投入、调整、稳定等要义的建议。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社会责任 风险控制 金融运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锐
美元作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如此大规模的连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美国债权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博弈的牺牲品,而中国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如何在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能抵抗强大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难题。中国要应对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加强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金融结构,加强自主工业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快我国城乡城镇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石凯 黄剑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经济衰退得到了显著遏制,但失业率却持续在高水平运行,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降低失业水平无效。研究显示,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金融生态的明显恶化,银行体系采取了紧缩信贷的应对措施,因此,美国政府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被截留在银行体系内部,不能形成满足市场投资需求的流动性供给,国内投资不能扩张,失业率就不可能下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生态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金亮 杨水清 刘园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LSAP)和国债展期计划。大量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机构债务证券与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一部分在美国本土银行体系内循环,降低了美国本土的融资成本;一部分通过利差交易流向全球高风险市场,导致美元全面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飚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膨胀等。2013年12月美国相继减少证券购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国债金额,实施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国际资本 资产购买 MBS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潘淦
美联储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QE3的冲击还未结束,QE4又再次推出,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引导经济上行预期、缓解财政悬崖、货币政策"去独立性"和全球流动性释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出口贸易冲击、资本流动不确定性、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外汇贷款波动、大宗商品及房地产价格上涨、美元储备缩水八个方面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 中国经济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