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
- 2023(183)
- 2022(123)
- 2021(139)
- 2020(113)
- 2019(305)
- 2018(240)
- 2017(429)
- 2016(269)
- 2015(372)
- 2014(301)
- 2013(262)
- 2012(245)
- 2011(169)
- 2010(205)
- 2009(237)
- 2008(259)
- 2007(238)
- 2006(166)
- 2005(140)
- 学科
- 预算(1741)
- 决算(1542)
- 管理(1150)
- 财(1082)
- 业(796)
- 企(788)
- 企业(788)
- 务(737)
- 财务(736)
- 财务管理(726)
- 企业财务(684)
- 家(395)
- 国家(394)
- 财政(357)
- 济(284)
- 经济(284)
- 政(268)
- 会计(260)
- 国家机关(245)
- 机关(245)
- 府(216)
- 政府(216)
- 审计(206)
- 制(192)
- 决算法(176)
- 算法(176)
- 预算法(176)
- 制度(142)
- 度(142)
- 行政(128)
- 机构
- 大学(2554)
- 学院(2308)
- 财(1892)
- 财政(986)
- 财经(869)
- 济(835)
- 政(825)
- 经(810)
- 经济(799)
- 管理(782)
- 研究(767)
- 中国(733)
- 财经大学(657)
- 理学(586)
- 理学院(583)
- 管理学(580)
- 管理学院(578)
- 省(556)
- 京(522)
- 江(428)
- 会计(424)
- 科学(403)
- 部(395)
- 中心(391)
- 公司(387)
- 所(374)
- 市(356)
- 北京(353)
- 务(338)
- 州(329)
共检索到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岚 马海涛 秦强
一、制约人大行使预算权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国预算决策实质上还是掌握在政府及其各部门手中,政府既得预算的执行者又是预算的编制者,政府与纳税人之间预算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纳税人及其代议制机构——各级人大难以对政府预算实施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说,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我国近几年通过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构建完整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平台。但2005年国家审计署对32个中央部委审计揭示出的种种"屡审屡犯"的违规问题,使人们不禁对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这一方面反映出制度改革与创新还远没有到位,但问题更主要的表现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要想真正杜绝"屡审屡犯",除继续完善现有的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快从法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光远
一是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部过程,不仅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介向广大公众公布宣传。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家林
财政预算是国家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必须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这不仅说明预算的重要性;从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又说明,预算活动是人民参与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宪政活动。因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俊立
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现代财政制度以法控权,激励政府公正、高效率地履行公共财政受托责任的实质。新法对制度的创新性突破,在以下方面赋予了各级人大预算权力:全口径预算,预决算公开透明,人大对预算、预算调整、执行、决算的审查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转移支付,跨年度预算平衡制度,法律责任问责机制。保障人大的预算权力,才能实现预算权力制衡,做到预算公开,依法预算,强化新《预算法》的约束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广君
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财政成为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新《预算法》的修订和实施,则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石。本文结合辽宁依法理财改革实践及成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贯彻新《预算法》为契机全面推进辽宁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广君
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大战略、大思路中,财政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现代财政制度,也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作为推进这一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不仅是财政经济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新预算法: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石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顾名思义,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兵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先德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的"经济宪法",新预算法集中反映了预算法实施20年来财政改革发展成果,彰显了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向,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系统完整、规范科学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法定职责必须为"。预算法是专门约束和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和有关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曾志权
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一步。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学习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是财政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充分认识新预算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贯彻新预算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修订预算法是适应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1994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文童
这次预算法修订,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蕴含了依法治国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用立法来引领和推动改革的思路,不仅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也为深化财税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应着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积极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在2015年省级预算编制过程中,湖北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蓉 龚小芸 杨进
非税收入作为税费改革的重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核心与关键。纵观世界各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演变,尽管比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增长与税收呈现同向关系,与非税收入呈现反向关系。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税收收入增长缓慢,地方政府倾向于寻求新的财源,使得非税收入规模呈现异常增长态势。笔者利用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的准自然实验,借助199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大预算监督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已实施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地区,非税收入预决算规模均有所下降;(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新《预算法》实施后和财政分权度更高的地区该效应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地方人大主要是通过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进而压缩非税收入规模。本文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税费政策相关的研究,而且对更好权衡减税降费政策与地方财政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完善非税收入和人大预算监督体系构建提供了实证证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谦煜
新《预算法》作为财经领域的根本大法,其颁布实施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基础性作用。从各级人大的角度,要全面学习新《预算法》的背景任务、重大意义和创新之处,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提升预算监督水平。要重点加强全口径预算监督、加大预算公开透明监督、突出绩效预算管理监督、强化预算执行和决算监督、把关地方债务预算监督和做实违法问责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诚实
近年来,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山东省泰安市财政局在预算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新预算法出台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和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立足源头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先行先试,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一)规范细化预算编制,透明预算制度逐步建立。坚持以规范、细化促进透明、高效,逐步完善预算标准体系、细化编制内容,为预决算公开奠定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