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316)
- 2022(9003)
- 2021(8364)
- 2020(6928)
- 2019(15700)
- 2018(15434)
- 2017(30387)
- 2016(15994)
- 2015(17825)
- 2014(17650)
- 2013(16876)
- 2012(14767)
- 2011(12780)
- 2010(12340)
- 2009(10777)
- 2008(10027)
- 2007(8336)
- 2006(7035)
- 2005(5933)
- 学科
- 济(66942)
- 经济(66874)
- 业(44613)
- 管理(44318)
- 企(34523)
- 企业(34523)
- 方法(30958)
- 数学(27867)
- 数学方法(27510)
- 农(20902)
- 中国(19509)
- 财(15917)
- 业经(15488)
- 地方(15188)
- 农业(14592)
- 贸(10850)
- 贸易(10845)
- 制(10534)
- 易(10520)
- 学(10181)
- 务(9995)
- 财务(9945)
- 财务管理(9927)
- 技术(9884)
- 环境(9734)
- 企业财务(9437)
- 理论(9074)
- 发(8905)
- 和(8869)
- 产业(8552)
- 机构
- 学院(213863)
- 大学(212953)
- 济(91747)
- 经济(90194)
- 管理(86902)
- 理学(76486)
- 理学院(75703)
- 管理学(74369)
- 管理学院(73953)
- 研究(66965)
- 中国(49389)
- 京(42609)
- 科学(39373)
- 财(39219)
- 财经(32790)
- 中心(32231)
- 农(31734)
- 所(30889)
- 业大(30820)
- 江(30302)
- 经(30195)
- 经济学(29519)
- 研究所(28340)
- 范(27849)
- 师范(27578)
- 经济学院(26842)
- 北京(25311)
- 财经大学(24783)
- 院(24779)
- 农业(24534)
- 基金
- 项目(156750)
- 科学(126186)
- 基金(116948)
- 研究(115816)
- 家(101404)
- 国家(100597)
- 科学基金(88455)
- 社会(77327)
- 社会科(73416)
- 社会科学(73400)
- 基金项目(62433)
- 省(60132)
- 自然(56106)
- 自然科(54903)
- 自然科学(54890)
- 自然科学基金(53875)
- 教育(53461)
- 划(50792)
- 编号(46056)
- 资助(45876)
- 成果(35383)
- 部(35338)
- 重点(35148)
- 发(34426)
- 国家社会(33349)
- 创(33299)
- 教育部(31182)
- 创新(31166)
- 人文(30708)
- 课题(30598)
共检索到295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尊国 王耀中 尹国君
中国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随城镇化率提高反而扩大的现象,可能与人口和土地制度影响了庞大的转移劳动力人群消费和流动偏好有关。此外,落后地区不可贸易服务业部门就业比重正逐渐扩大,但是该部门因其产品非贸易性质难以获得与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相同程度的提高,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增加直接转变成非贸易品价格下降,从而城镇化对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首次构建农业、可贸易、不可贸易及劳动力资源四部门均衡模型,讨论由恩格尔消费周期收入效应和相对生产率替代效应驱动落后地区结构转型现象,并通过劳动力跨部门匹配均衡和实验经济学模拟方法发现:(1)城镇化率与制造业(或可贸易服务业)比重是否相关是有条件的,只要初始可贸易部门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妍 王伟
当前,作为西部落后地区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渝东南,城镇化中存在信贷资金依赖症、私人和外源性资本介入不足、金融供给主体偏少、小型金融组织功能异化以及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镇化政绩引发短期行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诱导机制、适应性金融机构设立不足、担保和抵押体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机构战略取向。渝东南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发挥政府诱导型金融支持模式的乘数效应;拓展渠道,诱导多元金融要素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创新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化基金服务于社会城镇化建设;形成合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和银企关系,为产业城镇化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支持 渝东南 政府诱导型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应用匹配理论模型,将地区经济差距与劳动力流动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微观基础。劳动技能与工作任务的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工作任务复杂性之间最优的正向排序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根源主要在于东部地区引入了相对更多的高技术型工作岗位。随着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放松,中西部技能型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进一步拉大了地区发展差距。本文还对民工潮与世界工厂、民工荒与产业转移、中西部人才东流、地方保护主义等重大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匹配理论 劳动力流动 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在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政府首次把城镇化提高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称为城镇化战略。但是,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文良 陈超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组织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是组织内部劳动关系和就业合约的制度总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长期就业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作为要素市场之一,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流动、开发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运行不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主要是由管理制度等规则来调控的,因制度惯性及内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当今,内部劳动力市场因其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陶然 曹广忠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是解决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政策组合。
关键词:
城镇化 征地体制改革 户籍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谢勇 李放
农民工城镇化的实现至少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城镇化意愿,二是具有城镇化能力。而城镇化实现的路径应当是分层的。本文在研究这一路径时,采用了意愿与预期匹配这一较为新颖的方式,分析各种城镇化意愿的预期实现率。研究发现,农民工城镇化呈现出强意愿和低预期的对立,且城镇化层次越高,实现预期越低。对农民工在不同层级城镇的生活消费能力、住房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过高的城镇化成本所导致的低城镇化能力是城镇化预期较低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农民工城镇化的最大阻力。这一结论对指导中国农民工分层有序地实现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意愿 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应中赋
城镇化是地区或国家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就必须顺应由农业走向工业这一历史大潮,并且要在这一大潮中有更大的作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江西省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如何将人口大省,转为人力资源大省,特别是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成适合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将是江西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发展,如何重新审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学校布局与管理,创出富有江西特色的职业培训模式将是江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 职业教育与教育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卫林
从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看,我国物价表现出的食品与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结构性上涨是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与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只有倚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影响财富分配和资本、劳动力的产业分配,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才能有效地控制物价。
关键词:
物价 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春涛 宋香荣
文章使用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在经济增长水平中等的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和贸易依存度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负向影响较强,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较强。进一步地,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城镇化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日益注重提质增效,坚持民生优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转变"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两区域两要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模型,理论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积极效应,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纠正财政性移民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无效率流动,提高地方居民的福利水平,有利于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城乡差距具有收敛作用。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需要以城乡统筹为契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体制,建立和完善普惠、可及、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风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多。估计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达13亿。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不可能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靠大城市膨胀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集中转移的道路,也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