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2)
- 2023(9145)
- 2022(8288)
- 2021(7885)
- 2020(6636)
- 2019(15426)
- 2018(15528)
- 2017(29879)
- 2016(16560)
- 2015(18746)
- 2014(18643)
- 2013(18442)
- 2012(16832)
- 2011(15020)
- 2010(14798)
- 2009(13402)
- 2008(12832)
- 2007(10904)
- 2006(9339)
- 2005(7884)
- 学科
- 济(61323)
- 经济(61255)
- 管理(45361)
- 业(42723)
- 企(36388)
- 企业(36388)
- 方法(31992)
- 数学(27680)
- 数学方法(27236)
- 学(16682)
- 农(15232)
- 财(14498)
- 中国(14336)
- 业经(13213)
- 地方(12225)
- 理论(11098)
- 和(10767)
- 贸(10269)
- 贸易(10264)
- 农业(10260)
- 技术(10129)
- 环境(9966)
- 易(9950)
- 务(9809)
- 财务(9748)
- 财务管理(9730)
- 制(9328)
- 企业财务(9217)
- 教育(8872)
- 划(8765)
- 机构
- 大学(233511)
- 学院(230666)
- 管理(93356)
- 济(82463)
- 理学(82048)
- 理学院(81074)
- 经济(80463)
- 管理学(79352)
- 管理学院(78980)
- 研究(76536)
- 中国(53791)
- 科学(53368)
- 京(50351)
- 农(42046)
- 业大(41044)
- 所(39586)
- 研究所(36805)
- 财(35918)
- 中心(33873)
- 农业(33320)
- 江(31963)
- 北京(31634)
- 范(29898)
- 财经(29858)
- 师范(29582)
- 院(28477)
- 经(27158)
- 州(26472)
- 技术(26420)
- 师范大学(23888)
- 基金
- 项目(168776)
- 科学(130423)
- 基金(121250)
- 研究(117764)
- 家(107562)
- 国家(106709)
- 科学基金(90688)
- 社会(70437)
- 省(66936)
- 社会科(66630)
- 社会科学(66609)
- 基金项目(65285)
- 自然(62873)
- 自然科(61372)
- 自然科学(61352)
- 自然科学基金(60225)
- 划(56516)
- 教育(53734)
- 资助(50987)
- 编号(47768)
- 成果(38175)
- 重点(37523)
- 部(35712)
- 发(34916)
- 创(34804)
- 科研(33123)
- 课题(32992)
- 计划(32784)
- 创新(32455)
- 大学(30799)
共检索到317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仲东 曹支敏
对提取DNA“二球法”的一些步骤和提取成分进行了更新,使得PCR反应灵敏性显著增加。改进的 内容包括:(1)在有二钢珠和1.6 g/L Chelex的离心管中加入夏孢子,夏孢子可以来自带有风干寄主叶肉组织的夏 孢子堆;(2)在离心管中加入KOH而不是NaOH,然后剧烈斡旋30 min;(3)将离心管管底穿一小孔,套上一新离心 管,短暂离心甩出内容物。用该方法得到的DNA可用作ITS-nrDNA-PCR,RAPD和SSR的底物。同时,分析了 PCR扩增中提取上液的稀释倍数,发现RAPD和SSR扩增稀释倍数达到16倍以上有较好的反应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呈明 康振生 李振岐 赵彦修 张慧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来自陕西及青海的 7个地区的 1 3个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linaKleb.)的分离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1 3个 1 0 -核苷酸随机引物 (Operon公司 )对 1 3个菌株共扩增出 81条RAPD带 ,其中 69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 ,占总扩增片断的 85.2 %。供试菌株的相似系数在 0 .60 8~ 1 .0 0 0之间 ,各菌株之间的差异在 0~3 3 1 %之间 ,并建立了聚类树状图。 1 3个菌株在相似性 76.1 %...
关键词:
杨树 落叶松-杨栅锈菌 RAPD 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呈明 赵鹏 曹支敏
对落叶松-杨栅锈菌入侵不同抗性寄主过程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明确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4种降解酶在该菌入侵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抗病和感病组合中PMG均在接种后第2天和第5天出现2个活性高峰,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PMTE、CX和β-G活性分别第3、2和3天达到活性高峰,其中PMG和PMTE的活性高,而CX和β-G的活性则相对较低。在感病组合内PMG、PMTE、CX、β-G活性较抗病组合大,表明这4种细胞壁降解酶对该菌入侵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落叶松-杨栅锈菌 细胞壁降解酶 杨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蓝燕 农花萍 彭子嘉 陆颖 李坤蓬 徐勇 余仲东
[目的 ]为实现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快速有效的鉴别及鉴定。[方法 ]本研究根据两种锈菌的28SrDNA基因序列设计若干组LAMP引物。经筛选得到的引物以北美栅锈菌、松杨栅锈菌、图拉斯叉钩丝壳菌、芍药白粉菌、梨胶锈菌、羊肚菌、金针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并完成特异性检测;首先建立初始LAMP反应体系,再进一步优化LAMP反应体系的组分和反应条件,加入羟基萘酚蓝实现可视化检测;最后确定检测体系灵敏度。[结果 ]表明,筛选出的引物具有特异性;25μL北美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6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8:1,最佳dNTPs浓度为1.2 mmol·L~(-1);同样地,25μL松杨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4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6:1,最佳dNTPs浓度为1 mmol·L~(-1)。加入160μM羟基萘酚蓝(HNB)可清晰地指示反应结果,两种检测体系在61℃条件下,分别反应30 min和40 min可实现目视判断结果,且灵敏度分别可达34 fg·μL~(-1)和60 fg·μL~(-1)。[结论 ]通过建立两种锈菌的可视化LAMP-HNB检测体系可实现对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进行区分及鉴定,为快速鉴定和区分重要杨树锈病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张振 曹轩峰 曹支敏
【目的】根据RAPD分析结果,对松杨栅锈菌西部和北方两大地理相关菌群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进行SCAR标记转换。【方法】经pGEM-T载体克隆和测序、Seqman整合后,用Primerselct分别设计了两地理菌群的简并引物对(西部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382-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382-R:GAATCGGCCATGACTTGAGC,北方菌群简并引物对PNW0118-400-F:GAATCGGCCACAAAACTATC,PNW0118-400-R:GAATCGGCCATGACTTGAGCTGC)。【结果】经PCR条件优化成功获得两大地理菌...
关键词:
松杨栅锈菌 DNA SCAR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 李枝桦 李进斌 李成云 曾莉
小麦条锈菌DNA的提取对于研究条锈菌遗传群体结构,条锈菌遗传多样性以及揭示条锈菌群体类型和预测优势小种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常规的病原菌DNA提取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病原物纯化体,再对病原物进行DNA提取,费时费力。本文直接对含有条锈菌的小麦叶片标样进行DNA提取,从中获得条锈菌的DNA,用于后续研究。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为快速检测和获得所需的DNA提供了参考方法,为快速了解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和毒性演化的规律创造了可行性,为深入研究小麦条锈菌群体生物学和流行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DNA的提取 小麦 条锈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开荣 石春焱 李明顺 李晓辉 李新海
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
关键词:
玉米 DNA提取 异硫氰酸胍 分子标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毛玉琪 张景林 王福森 刘录 吴长江
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龙江县、讷河县和克东县3个立地条件不同的试验点,营造兴安、长白、华北、日本和西伯利亚5种落叶松引种试验林21hm2,日本落叶松示范林50hm2,经18年观察比较,以及对当地早期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是:华北落叶松能成活成林,但材积生长量远不如当地树种兴安落叶松,不宜引种造林;长白落叶松适应能力强,已引种栽培多年,其生产力高,木材产量超过兴安落叶松1倍以上,应大力发展,作为营造落叶松林的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引入北纬48°13′,降水量500mm左右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尚属首次。实验证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林分稳定,18年生平均胸径145cm,平均树高12...
关键词:
落叶松,引种,半干旱地区,适应性,生产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刘小勇 曹支敏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99.8%),同法国、加拿大、德国的菌系同源性略低(99.5%),中国菌系间ITS序列完全相同。ISSR标记表明,供试的11个菌系可区分为西部、北方两大菌群。小种C2同C4、C1、C3小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无显著差异。小种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符,C2小种在遗传上表现单一。结论该菌IT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种下阶元划分,各菌系ITS序列无显著差异。IS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王笑山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and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RichaRd a.Ennos
一个树种的群体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提供了该树种是如何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的基本信息。因此交配系统研究可有助于:(1)推测群体的基因型组成;(2)分析多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程度;(3)推测种子园的种子质量及提供种子园营建设计的有关信息;(4)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于分析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在落叶松的10个种和3个变种中,目前已报道了2个种的交配系统:一个是美洲落叶松(L.laricina[DuRoi]K.Koch),另一是欧洲落叶松(L.deciduaMiler)。我国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的交配系统的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同功酶标记:(1)测定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本文利用兴安落叶松树干解析资料探讨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评估方法.试图从优势木树高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入手,以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所达到的树高作为评估地位质量的指标.利用Richards函数拟合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及树高一年龄地位指数的导向曲线,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更适用于兴安落叶松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的评估.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标准胸径的确定和导向曲线的展开方法,讨论了林分密度对潜在的地位生产力评估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祖静 曹支敏 苟兴庆 姜自如
对杨树与落叶松-杨栅锈菌互作中活性氧(ROS)产生、抗性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或品种与该锈菌不同小种菌系的互作进程中寄主叶片ROS代谢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免疫、抗病组合寄主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分别于接种后0.5,1天时迅速爆发且升幅最大,此后继续出现1~2个高峰,整个进程中明显高于感病组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杨树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免疫、高抗组合杨树在接种2天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快速升高且强度大,而感病组合无明显变化;几丁质酶活性与寄主抗病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杨树 落叶松-杨栅锈菌 活性氧 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陈祖静 曹支敏 任争争 冯世强 张瑶琦
【目的】分析松杨栅锈菌小种无毒基因型性状分离规律和其无毒基因序列与欧美小种无毒基因序列的差异和系统学关系。【方法】以秦岭厚畛子落叶松上松杨栅锈菌2号小种HZ3542的性子器为雄性亲本,与秦岭火地塘落叶松上2号小种HF2369性子器为雌性亲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初步获得F1代锈孢子堆。通过对太白杨离体叶片接种反应型统计,分析松杨栅锈菌2号生理小种无毒基因型,并根据亚麻锈菌无毒基因Avr L567(accession:AAS66952)设计和筛选引物,利用同源扩增技术,对松杨栅锈菌无毒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慧敏 黄珺 郑敏琳 陈湜 陈家骅
尝试利用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TransDirect Animal Tissue PCR Kit~?试剂盒对整头茧蜂标本DNA进行提取,通过缩短浸泡时间和热激时间、优化取虫工具且试验后试虫经纯水漂洗2次以上,无损提取了实验室液浸标本及超过20年的针插干标本的DNA.使用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得的DNA样品在260和280 nm波长下的光密度值,验证了DNA浓度和质量.用28S、COⅠ、16S和EF-1α的4对引物对提取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得到单一、明显的条带,且通过测序进一步证明了序列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证明无损提取DNA的方法可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