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
- 2023(1542)
- 2022(1326)
- 2021(1215)
- 2020(1121)
- 2019(2281)
- 2018(2282)
- 2017(3998)
- 2016(2261)
- 2015(2421)
- 2014(2404)
- 2013(2408)
- 2012(2247)
- 2011(2022)
- 2010(2107)
- 2009(1944)
- 2008(1928)
- 2007(1726)
- 2006(1556)
- 2005(1462)
- 学科
- 济(6010)
- 经济(6009)
- 管理(4529)
- 业(3704)
- 企(3053)
- 企业(3053)
- 方法(2854)
- 学(2785)
- 数学(2563)
- 虫(2490)
- 数学方法(2480)
- 害(2339)
- 防(2177)
- 贸(2054)
- 贸易(2050)
- 易(1958)
- 及其(1874)
- 中国(1857)
- 财(1801)
- 虫害(1750)
- 防治(1688)
- 治(1683)
- 银(1558)
- 银行(1528)
- 制(1519)
- 业经(1493)
- 地方(1463)
- 行(1428)
- 电子(1423)
- 农(1411)
- 机构
- 大学(31798)
- 学院(31087)
- 研究(14161)
- 科学(11566)
- 农(10878)
- 中国(10305)
- 业大(9290)
- 管理(9017)
- 所(8996)
- 农业(8507)
- 研究所(8303)
- 济(8117)
- 京(8033)
- 经济(7828)
- 理学(7325)
- 理学院(7175)
- 省(7175)
- 管理学(6762)
- 管理学院(6706)
- 中心(6475)
- 林业(6009)
- 室(5969)
- 江(5808)
- 院(5689)
- 农业大学(5658)
- 实验(5577)
- 实验室(5288)
- 北京(5234)
- 技术(5015)
- 重点(4983)
共检索到51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霓虹 李丹 潘华
针对林农培育速生丰产林过程中,对病虫害发生缺乏及时、有效的专家指导的不足,采用基于J2EE体系开源框架结构,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咨询平台,实现了落叶松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专家咨询,并针对不同预测结果提供有效防治方案,最后对防治收益进行预估。为广大林农和造林企业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减少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速生林生产收益。
关键词:
速生丰产林 咨询平台 损失评估 森林虫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丰 毕湘虹 申国涛 周彪 李文宝
1993~1995年在牙克石林区研究了两年一代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与物候和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性;发生量与5月份温雨系数和幼虫越冬后排粪量的相关性;建立了以温雨系数x1、排粪量x2为自变量,发生量为因变量y的回归估测模型:y∧=196.2680-23.5170x1,y∧小虫=2.4499+0.0732x2,y∧大虫=11.9700+0.0278x2,兴安落叶松的失叶量超过45%,对其高、胸径及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在5月中旬前,当有虫株率超过40%,大虫虫口密度超过50头/株,小虫虫口密度超过101头/株时,必须防治。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预测预报,防治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章义 李景辉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关键词:
油松 失叶 抗虫性 赤松毛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亓兴兰 肖丰庆 刘健 张李平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危害很大,实施有效监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等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光谱特性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均值等影像纹理特征,引入坡度、坡向等地形及林木因子构建马尾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虫情级数估测模型进而反演,进行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并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指数指标的虫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影像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与地形及林木因子影响进行虫害监测,显著增强了虫害的光谱响应能力,相比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的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其总精度提高了14.28%;2)这些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借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理论认识与信息提取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一 景天忠 严善春
落叶松毛虫为我国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落叶松毛虫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十分必要。虫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预测方法大多为基于线性的预测,导致其预测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选取当年3月中旬的总蒸发量、上年7月上旬的平均最低气温、当年3月下旬的极端最低气温以及上年11月上旬的平均风速作为自变量,虫害发生面积作为因变量,利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F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佳泽 黄晓君 顾鹏远 周德宝 张军生 白力嘎 萨和芽
【目的】虫害早期胁迫会使得落叶松针叶含水率等内部生化组分发生微小变化,此时光谱具有明显响应。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能够捕捉到这些微小变化,成为监测和识别虫害早期胁迫的重要工具。准确地预测针叶含水率,可为落叶松毛虫虫害早期胁迫预警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森林虫害爆发区为研究区,获取2021年7月的高光谱数据和针叶含水率数据,通过平滑光谱反射率(SSR)、微分光谱反射率(DSR)和光谱连续小波系数(SCWC)三种光谱特征,结合Findpeaks函数(FP)和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光谱降维和提取敏感特征,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三种算法建立含水率估算模型。【结果】1)SCWC的敏感波段大多集中在2~2、2~3、2~4三个尺度上且比DSR和SSR更加敏感。2)FP-SPA能快速准确地选择敏感光谱特征,减少数据冗余,降低模型复杂度。3)PLSR-SCWC-coif4模型精度最高(R2=0.890 4,RMSE=0.037 5),比DSR和SSR的R2分别提高0.096 3和0.115 3,RMSE分别降低0.007 5和0.017 8;其次是SVMR-SCWC-bior4.4模型(R2=0.876 4,RMSE=0.033 0)精度提高最为显著,比DSR和SSR的R2分别提高0.155 4和0.130 8且RMSE降低0.026 3和0.027 3。【结论】SCWC比DSR和SSR对针叶含水率更敏感,同时FP-SPA能快速准确地提取敏感光谱特征,因此SCWC对于针叶含水率的估算具有可靠的精度,从而可以实现落叶松毛虫危害下落叶松针叶含水率的准确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英胜 严善春 程红 王琪 文攀 王艳军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刘英胜 王琪 程红 张健 迟德富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昭军 林健 王琪 鲁艺芳 王雷 严善春
【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 21%~77. 03%、43. 18%~55. 46%或71. 80%~80. 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 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 24%、59. 71%或43. 68%~61. 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 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礅 孟昭军 严善春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0.01、0.10和1.00 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 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采用绿得保、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3种生物农药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3~4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得保1∶10,1∶15,1∶2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均达84 97%以上,其中1∶15配置最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云南松毛虫;阿维菌素1∶400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达93 23%,可适用于水源充足、树体矮小以及房前屋后等小范围防治云南松毛虫。表1参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淑芬 张真 陈亮
本文介绍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叙述了该系统的知识库、推理机及系统结构;讨论了该系统的决策应用特点及推理技术特点,并举例说明了系统的运行及使用方法。
关键词:
专家系统 马尾松毛虫 害虫综合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盛 李连芝 高东翔 杨莉 宋宏伟
从1984年开始,在利用本地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京平”下同)的同时,从广东移殖了荔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广平”下同)供试,经室内繁殖试验,“广平”每头雌蜂平均产子数可达238.7头,“京平”仅为209头.而且“广平”的雌性子代92%是在32天内产出,“京平”在相同时间内雌性子代产出仅为66%。1984~1985连续两年利用上述两种小蜂采用室内繁蜂柜大量繁殖,在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林区进行林间放蜂对比试验,结果“广平”的平均寄生率(23.77%)比“京平”(5.34%)高出4~5倍,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为1.40%.1986~1989年,在秦皇岛英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董林根
本文概述了浙江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在生产上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以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为对象,测定了南京、广州两地试虫在不同季节中对溴氰菊酯和灭幼脲Ⅲ号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不论是广州还是南京,在一年中该虫越冬代幼虫对杀虫剂均表现敏感,这是化学防治适期。研究中以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和酯酶为指标,分析了敏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并对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