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46)
- 2023(6277)
- 2022(5353)
- 2021(4685)
- 2020(3606)
- 2019(8166)
- 2018(7981)
- 2017(14467)
- 2016(8196)
- 2015(8978)
- 2014(9129)
- 2013(9246)
- 2012(9193)
- 2011(8688)
- 2010(8834)
- 2009(8067)
- 2008(7972)
- 2007(7256)
- 2006(6800)
- 2005(6461)
- 学科
- 济(39527)
- 经济(39495)
- 业(18106)
- 地方(17210)
- 管理(16933)
- 中国(14697)
- 农(12181)
- 企(11912)
- 企业(11912)
- 学(10272)
- 业经(10033)
- 地方经济(10023)
- 发(8797)
- 农业(8698)
- 方法(8512)
- 融(7744)
- 金融(7742)
- 银(7428)
- 银行(7377)
- 行(7303)
- 环境(6940)
- 数学(6932)
- 数学方法(6811)
- 贸(6751)
- 贸易(6741)
- 发展(6542)
- 展(6521)
- 易(6391)
- 制(6237)
- 技术(6047)
- 机构
- 学院(122410)
- 大学(119542)
- 研究(54228)
- 济(46075)
- 经济(44932)
- 中国(39489)
- 管理(37779)
- 科学(37363)
- 农(31498)
- 所(30979)
- 理学(30680)
- 理学院(30158)
- 管理学(29342)
- 管理学院(29122)
- 京(29019)
- 研究所(28246)
- 农业(24438)
- 业大(24014)
- 中心(22818)
- 江(21899)
- 省(21006)
- 财(20429)
- 院(20296)
- 北京(19143)
- 范(17972)
- 师范(17734)
- 州(17683)
- 科学院(17353)
- 技术(16596)
- 研究院(15859)
- 基金
- 项目(79537)
- 科学(59456)
- 研究(53766)
- 基金(53115)
- 家(49645)
- 国家(49201)
- 科学基金(39018)
- 省(33988)
- 社会(31354)
- 社会科(29633)
- 社会科学(29629)
- 划(28074)
- 基金项目(27476)
- 自然(26069)
- 自然科(25393)
- 自然科学(25382)
- 自然科学基金(24907)
- 发(24221)
- 教育(23432)
- 资助(22406)
- 编号(20833)
- 重点(19120)
- 发展(18713)
- 展(18353)
- 成果(17462)
- 课题(17187)
- 科技(17014)
- 计划(16817)
- 创(15985)
- 科研(15404)
共检索到207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刘英胜 王琪 程红 张健 迟德富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英胜 严善春 程红 王琪 文攀 王艳军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健 刘文波 孟昭军 严善春
单萜类植物挥发物挥发性较强,能够影响昆虫的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本研究选取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将其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喷施2年生兴安落叶松树苗,同时直接用3种挥发物喷施落叶松苗,进行对比。在处理后的5 d内,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笼罩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α-蒎烯1μLmL和月桂烯1μLmL对雌虫有显著引诱作用(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鞘蛾 挥发物 药剂 嗅觉 产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彭璐 严善春 廖月枝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
关键词:
松梢象 红松 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伍德明 阎云花 李群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的雌、雄蛾对针叶挥发物都有强烈的EAG反应。用制备气相色谱对挥发物分馏并测定各馏分对来交配和交配雌蛾的EAG活性。含有某些单萜烯、单萜烯酸及单萜烯乙酸酯的馏分具有较高的EAG活性,其中主要为β-蒎烯的馏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昭军 林健 王琪 鲁艺芳 王雷 严善春
【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 21%~77. 03%、43. 18%~55. 46%或71. 80%~80. 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 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 24%、59. 71%或43. 68%~61. 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 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传山 曹传旺 王志英
通过正交试验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最佳反应体系及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AChE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0.2g/mL、底物浓度0.8mmol/L、反应体系pH7.5、水浴温度35℃和反应时间5min。敌敌畏、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落叶松毛虫6龄幼虫体外AChE活性产生不同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杀虫剂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敌敌畏抑制效果最显著(IC50=3.018×10-4mg/mL),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IC50=1.436×10-2mg/mL),而阿维菌素对AChE活性抑制效果最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EAG 行为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阎云花
前期的研究已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卵。借助于选择产卵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此种昆虫的产卵行为。与正常针叶比较 ,雌蛾对在戊烷提取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明显地下降。联系到戊烷提取物中含有引起雌蛾触角电位反应的挥发物质的事实 ,上述结果说明戊烷提取物含有某些在雌蛾进行产卵场所定位中必不可少的挥发物。以戊烷浸过的针叶作为对照 ,雌蛾对在经α -蒎烯、香叶烯、苎烯、樟脑、里哪醇 -戊烷溶液分别浸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雌蛾在经β-蒎烯 -戊烷浸泡过的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明显地低于仅用戊烷浸过的针叶。这表明高含量 β-蒎烯的针叶能使雌蛾对其产卵喜好性显著地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庆辉 王楷 任英杰 张书曼 赵佳齐 方静 孟昭军
筛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对其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为其今后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研发及其生态防治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对美国白蛾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仪(EAG)、风洞等仪器对这些活性挥发物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对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和4-异丙基苯甲醇共9种生物活性挥发物;美国白蛾成虫触角对前8种活性挥发物有显著的EAG反应(p<0.05),且在风洞模拟试验中得出3-蒈烯对美国白蛾成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对未交尾雌性和已交尾雌性美国白蛾成虫的引诱率显著高于其他活性挥发物(p<0.05),逆向飞行率分别为(82.22±8.31)%和(75.56±3.14)%,而接近味源率分别为(60.00±11.33)%和(53.33±5.44)%。美国白蛾成虫对寄主植物水曲柳的选择取决于非特异性组分;且昆虫性别和生理状态影响对植物挥发物的选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一 景天忠 严善春
落叶松毛虫为我国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因此,及时准确地对落叶松毛虫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十分必要。虫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预测方法大多为基于线性的预测,导致其预测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选取当年3月中旬的总蒸发量、上年7月上旬的平均最低气温、当年3月下旬的极端最低气温以及上年11月上旬的平均风速作为自变量,虫害发生面积作为因变量,利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F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大校 王千雪 王烁 纪昊男 柴林琦 张吉利
[目的 ]探讨地形和森林植被对落叶松毛虫越冬代发生的影响,并明确这两类因素与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关系,为该类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林型中设立142块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森林植被等因子,以及落叶松毛虫幼虫数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分别建立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模型和发生数量化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发生概率模型的判别精度较高(AUC=0.826),坡向和草本盖度为影响落叶松毛虫发生的关键因子,阴坡发生概率最低,而阳坡最高。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增加。坡向、坡度等级、坡位、海拔、草本盖度和林分密度不同的林分的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