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9)
- 2023(10208)
- 2022(9097)
- 2021(8587)
- 2020(7462)
- 2019(16328)
- 2018(16418)
- 2017(31326)
- 2016(17203)
- 2015(19376)
- 2014(19324)
- 2013(19249)
- 2012(17538)
- 2011(15597)
- 2010(15354)
- 2009(13910)
- 2008(13192)
- 2007(11268)
- 2006(9664)
- 2005(8237)
- 学科
- 济(66656)
- 经济(66588)
- 管理(50747)
- 业(49179)
- 企(41630)
- 企业(41630)
- 方法(34196)
- 数学(29786)
- 数学方法(29470)
- 农(16887)
- 技术(16498)
- 中国(16051)
- 学(16022)
- 财(15355)
- 业经(14666)
- 地方(12796)
- 农业(11671)
- 理论(11630)
- 贸(11563)
- 贸易(11558)
- 易(11230)
- 和(10938)
- 环境(10752)
- 务(10183)
- 财务(10118)
- 财务管理(10101)
- 制(9891)
- 企业财务(9592)
- 划(9465)
- 技术管理(9367)
- 机构
- 大学(245293)
- 学院(243033)
- 管理(99607)
- 济(90965)
- 经济(88843)
- 理学(87372)
- 理学院(86420)
- 管理学(84822)
- 管理学院(84404)
- 研究(80061)
- 中国(55673)
- 科学(53527)
- 京(52562)
- 农(42391)
- 业大(41712)
- 所(40824)
- 财(38474)
- 研究所(37800)
- 中心(35783)
- 江(33807)
- 农业(33553)
- 北京(32900)
- 财经(32071)
- 范(31401)
- 师范(31078)
- 院(29513)
- 经(29273)
- 技术(28406)
- 州(27910)
- 经济学(26190)
- 基金
- 项目(177396)
- 科学(137911)
- 基金(127655)
- 研究(126086)
- 家(112721)
- 国家(111818)
- 科学基金(95431)
- 社会(77082)
- 社会科(73069)
- 社会科学(73048)
- 省(70360)
- 基金项目(68794)
- 自然(64390)
- 自然科(62873)
- 自然科学(62857)
- 自然科学基金(61733)
- 划(59021)
- 教育(57639)
- 资助(52776)
- 编号(51070)
- 成果(40213)
- 重点(39341)
- 部(38084)
- 创(37543)
- 发(37004)
- 课题(35076)
- 创新(35030)
- 科研(34380)
- 计划(33343)
- 大学(32504)
共检索到33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永民 刘国荣 王世君 曹丽君 高峻崇 何平勋
据调查,落叶松枯梢病在国内8个省(区)110个县(市)有分布。种子、无症状的苗木,新梢及2年生以上的枝干树皮、木质部均不带病原菌,仅病苗、病梢是带菌者。离体病原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存活13d,组织内部的菌体可存活3~4a。故落叶松苗木、接穗、原木、小径木为应受检疫对象。以现场抽样观察与病理解剖为主,必要时辅以诱发试验、分离培养是可靠的检验手段。清除混杂在苗木中的罹病个体和原木、小径木上附带的小枝梢是简便、易行、有效的除害处理方法。
关键词:
落叶松 落叶松枯梢病 检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宪 邓勋 宋丽文 梁军
【目的】探明落叶松针叶和梢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与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数量、鉴定类群、多样性指数及FUNGuild营养型预测等方法,分析无病斑和染病的针叶和松梢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营养型的差异。【结果】针叶样品中共计1 091个OTU,梢样品中共计1 083个OTU;针叶样本间差异显著(P<0.05),全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染病最重的针叶,无病斑梢与感病梢内生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针叶和梢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优势菌目和属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和Arthrocatena,染病后针叶优势真菌为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梢中优势真菌目和属为煤炱目(Capnodiales)和小叠孢属(Microcyclosporella);LefSe分析表明在针叶和梢中真菌群落中共54个显著性差异类群;PCoA分析进一步证实无病斑与染病针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显著(anosim R=0.695,P<0.05);针叶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染病后病理营养型真菌占优势,梢中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结论】相较于落叶松梢,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更显著,病原菌在针叶中富集,进而促进落叶松枯梢病的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秀嶶 刘雪峰 王鹏 李成德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王铮 宋小双 梁军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土壤真菌T2,结合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其平板对峙抑菌率达到74.16%,发酵液的抑菌率达到91.29%。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松球壳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杨灰星叶点霉和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92.00%,对拟枝孢镰刀菌和杨生褐盘二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分别为79.67%和62.67%。T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有广泛的酸碱度适应能力及较高的致死温度。[结论]通过筛选得到的钩状木霉T2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谱广,环境适应力强。本研究可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研究和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东升 孙礼 何平勋 高峻崇 曹丽君 宋福强
根据吉林省近千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病情与10个林分因子关系的标准地调查分析,推导出长白落叶松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其相关的林分生态因子──林分类型、密度、林龄、枝下高、土壤、地形的数学模型:y=15+21C11+6C12+9C13-23C21-15C22-C23+3C31+19C32+19C41+9C42+8C51-10C61(磐石模型);y=21.0+16.5C11+2.9C12+4.9C13-22.6C21-15.0C22-1.7C23+0.4C31+15.8C32+16.9C41+7.4C42+7.9C51-9.5C61(吉林模型);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磐石模型:0.605、0.723、0....
关键词:
落叶松落叶病,生态控制技术,长白落叶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国荣 王世君
我们通过对气象因子与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和对入选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各月份中作用的分析,将六七月份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四五月份平均气温确定为病情测报因子。其当年值预测式为y=b_0+b_1x_1+b_2x_2……+b_(12)x_(12)(x_1、x_2……x_(12)为前1—12年测报因子观测值;b_0、b_1……b_(12)为相应回归系数);由23年全省历史资料建立的病情指数预测式为y=68.31-1.68x_1-0.5638x_2+0.36x_3(x_1、x_2、x_3分别为气温、湿度、降水预测值);全省发病面积预测式为y=(-0.13325+0.00533x)Sy(式中,x为病情...
关键词:
落叶松落叶病 预测预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嬿 舒朝然 李海燕 郭志红
根据松材线虫病死木的化学成分中酸性物质增加 ,pH值明显下降的规律 (尤纪雪等 ,1 994 )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指示剂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rher)Nickle病、健木钻木屑的乙醇提取液中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快速检疫检验的可行性。通过对我国江苏、安徽、浙江、广东 4个疫区的 5种松树的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指示剂 1号进行快速检疫检验 ,其准确率黑松 96%;马尾松 89%;赤松 1 0 0 %;火炬松92 %。除湿地松 (江苏 )外 ,均已达到检疫检验所要求的准确程度。本方法可操作性强 ,颜色反应直观 ,准确率高 ,简便快速 ,整个操...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快速检疫 颜色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毛玉琪 张景林 王福森 刘录 吴长江
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龙江县、讷河县和克东县3个立地条件不同的试验点,营造兴安、长白、华北、日本和西伯利亚5种落叶松引种试验林21hm2,日本落叶松示范林50hm2,经18年观察比较,以及对当地早期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是:华北落叶松能成活成林,但材积生长量远不如当地树种兴安落叶松,不宜引种造林;长白落叶松适应能力强,已引种栽培多年,其生产力高,木材产量超过兴安落叶松1倍以上,应大力发展,作为营造落叶松林的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引入北纬48°13′,降水量500mm左右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尚属首次。实验证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林分稳定,18年生平均胸径145cm,平均树高12...
关键词:
落叶松,引种,半干旱地区,适应性,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葛明宏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松梢枯病在江苏省分布普遍,不少场圃的松林严重受害,有数百公顷成片松林被毁的记录。主要受害树种是火炬松和湿地松,黑松亦有严重受害的情况,马尾松较抗病。主要症状是枯梢,其次是芽腐和2年生针叶基部坏死。比较了江苏、福建和黑龙江省松梢枯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孢子萌发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未发现明显差异。病菌在经过高压蒸汽消毒的松针上于黑光灯下,2周内产生大量子实体。孢子在5~35℃均可萌发,以25℃最适宜;相对湿度98%~100%时孢子萌发最好,在水中由于供气不足萌发极差;加1%糖水或松针煮出液能提高发芽率。菌丝在pH4~10之间均生长,以pH6最好;菌丝生长所需氮源以天冬酰胺为最好,不能利用尿素。
关键词:
松树 梢枯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惠成 王建中 巴音达赖
本文在调查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tg))林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抽样技术与方法和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的比较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广泛应用在落叶松叶蜂的综合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落叶松叶蜂 抽样方法 预测预报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刘刚 徐光 陈光法
为了预测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的生长和发展,该文建立了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长白落叶松、红松、云冷杉、中阔和慢阔5个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2853个观测数据,其中80%的数据用于建模,20%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虑多重共线性逐步筛选出对枯损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根据预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最大和原则(MST原则)确定模型的概率阈值。结果表明:①起初胸径、竞争指数、林分密度、多样性指数、立地因子都是显著影响树木枯损的因子,但不同树种的影响因子各异。②起初胸径在所有模型中均极显著;竞争指数除在红松和慢阔模型中未进入模型外,在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娟 徐化成 于汝元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的四个林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干扰和对小哺乳动物的排除(靠铁丝网),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苗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地表干扰对幼苗发生最有利,而仅去除下层植被但不去除枯枝落叶层的中度地面干扰仅在赤杨落叶松林中有利,而在其他三个林型中则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害.动物啃食在除丛桦落叶松林以外的其他三个林型中对幼苗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民 刘国荣 王志明 佟影 任万军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会儒 姜文南
本文以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将林分的经营指数作为状态变量,将主伐时林分平均直径作为目标,将达到这一目标时林分总收获蓄积量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系统。利用此系统即可对落叶松不同培育目标下的最佳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等进行决策。结果表明,优化决策方法在保留株数、间伐次数和总收获蓄积量上都优于一般决策方法,它既可对落叶松林分进行生长预测,也可为制定经营单位的经营方案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