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6)
2023(7975)
2022(6665)
2021(6062)
2020(5092)
2019(11048)
2018(10579)
2017(20050)
2016(11328)
2015(11826)
2014(11336)
2013(11048)
2012(10169)
2011(9123)
2010(8785)
2009(7967)
2008(7805)
2007(6741)
2006(5608)
2005(4682)
作者
(36986)
(31180)
(30907)
(29168)
(19642)
(15370)
(13652)
(12185)
(11731)
(10960)
(10795)
(10256)
(10233)
(10020)
(9987)
(9722)
(9432)
(9216)
(9021)
(8902)
(8317)
(7726)
(7464)
(7078)
(6930)
(6917)
(6743)
(6696)
(6409)
(6400)
学科
(39581)
经济(39531)
(29301)
管理(28520)
(22732)
企业(22732)
方法(20115)
数学(18265)
数学方法(18080)
(12689)
(11349)
(10936)
中国(9913)
(8682)
贸易(8681)
(8483)
业经(8196)
农业(7680)
(7484)
财务(7479)
财务管理(7467)
技术(7308)
企业财务(7228)
地方(7104)
(7034)
环境(6553)
(6354)
银行(6293)
(6153)
金融(6151)
机构
大学(159131)
学院(157923)
(60117)
经济(59075)
研究(59019)
管理(56175)
理学(50417)
理学院(49704)
管理学(48563)
管理学院(48304)
(44607)
科学(43820)
中国(40731)
业大(36479)
农业(35677)
(33426)
(32883)
研究所(31119)
中心(25592)
(25501)
农业大学(24242)
(22280)
(21946)
财经(21568)
(20984)
(20469)
北京(20159)
(19948)
实验(19359)
科学院(19329)
基金
项目(123055)
科学(94755)
基金(91361)
(86934)
国家(86316)
研究(74125)
科学基金(70939)
自然(51296)
自然科(50176)
自然科学(50149)
基金项目(49367)
自然科学基金(49304)
(48366)
社会(48201)
社会科(45877)
社会科学(45862)
(41785)
资助(36865)
教育(33476)
重点(28896)
计划(28019)
科技(26076)
(25829)
(25619)
科研(25517)
(25436)
编号(24890)
创新(24181)
(23069)
专项(21474)
期刊
(55381)
经济(55381)
学报(44483)
(38552)
研究(36909)
科学(35423)
大学(31572)
学学(30981)
农业(25812)
中国(25418)
(18934)
管理(17645)
业大(14164)
(14015)
林业(13256)
(11344)
金融(11344)
农业大学(11339)
(11296)
财经(10498)
业经(10360)
科技(10306)
经济研究(10211)
技术(9016)
(8950)
教育(8790)
问题(8283)
自然(8082)
中国农业(7618)
资源(7234)
共检索到210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甜   杜君   刘永志   江云兵   杨立宾  
【目的】探究寒温带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落叶松林群落构建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监测样地内进行植被调查,计算落叶松的重要值并以此为实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进行测序,解析建群种差异下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土壤AP含量随落叶松重要值升高而显著升高,SOC、MBC、pH值和C/N为显著下降。测序获得土壤真菌14门47纲96目176科298属463种,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优势真菌门,除毛霉门外,其余菌门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P <0.05)。各落叶松林的优势属存在不同,并且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NMDS分析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Beta多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pH值、AN、MBC、C/N、SOC、TN、AP和WC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影响因子。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真菌以共生型、腐生型和腐生-共生型为主要营养方式,外生菌根真菌为最主要的功能群,其相对丰度随叶松重要值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结论】建群种重要值差异的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宾  隋心  朱道光  崔福星  李金博  宋瑞清  倪红伟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弄清楚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兴安落叶松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本研究分别以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测序,分析了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共检测到4门11纲36目63科74属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吴春燕  张守攻  
【目的】探讨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设置对照组(2 000株·hm~(-2),郁闭度0.89)、间伐强度30%(保留1 404株·hm~(-2),郁闭度0.78)、间伐强度45%(保留1 106株·hm~(-2),郁闭度0.69)3种间伐强度,2020年7月生长旺季调查林下植被特征,并在春、夏和秋季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和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以及基于15个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指标计算土壤多功能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间伐强度可显著提高林下植物被多样性、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多样性,增加土壤多功能性,且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夏季表现尤为明显;30%间伐强度显著降低春、夏、季的土壤多功能性,对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2)间伐显著影响土壤真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对细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45%间伐强度显著增加夏季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夏、秋季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3)相关分析显示,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真菌丰富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45%间伐强度对土壤多功能性具有显著而直接的正效应,并通过改变真菌群落组成产生间接的正效应。【结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更易受间伐影响,细菌群落主要受季节影响;45%间伐强度(郁闭度0.69)较30%间伐强度(郁闭度0.78)更有利于维持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发育、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多功能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宪   邓勋   宋丽文   梁军  
【目的】探明落叶松针叶和梢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与落叶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数量、鉴定类群、多样性指数及FUNGuild营养型预测等方法,分析无病斑和染病的针叶和松梢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营养型的差异。【结果】针叶样品中共计1 091个OTU,梢样品中共计1 083个OTU;针叶样本间差异显著(P<0.05),全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染病最重的针叶,无病斑梢与感病梢内生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针叶和梢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无病斑的针叶内生真菌优势菌目和属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和Arthrocatena,染病后针叶优势真菌为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梢中优势真菌目和属为煤炱目(Capnodiales)和小叠孢属(Microcyclosporella);LefSe分析表明在针叶和梢中真菌群落中共54个显著性差异类群;PCoA分析进一步证实无病斑与染病针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差异显著(anosim R=0.695,P<0.05);针叶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染病后病理营养型真菌占优势,梢中真菌营养型以病理-腐生营养型真菌为主。【结论】相较于落叶松梢,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更显著,病原菌在针叶中富集,进而促进落叶松枯梢病的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会岩  金屿淞  张芸慧  陈祥伟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 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 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 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 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 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福星  杨立宾  隋心  黄庆阳  朱道光  
【目的】为探究寒温带落叶松倒木分解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分解阶段的真菌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明确真菌在兴安落叶松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不同分解等级的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总碳、总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应用IT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组成、相对丰度和生态功能群组;通过冗余分析探讨不同分解等级倒木上的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从Ⅰ级到Ⅴ级分解等级,倒木的含水率、总氮、木质素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总碳、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真菌测序共获得825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于9门31纲90目178科291属425种;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各级倒木上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并且真菌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Ace、Shannon和Simpsoneve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在各分解等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Beta多样性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5个分解等级倒木上的真菌被分为3组,子囊菌门与总碳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正相关,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与含水率、纤维素、木质素、总氮含量正相关,与总碳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负相关。倒木上的真菌主要被划分为植物病原菌、腐生菌、动植物病原菌、内生菌和外生菌等主要生态功能群组,共包含19个科,各分解等级倒木上的真菌生态功能群组各不相同。【结论】各分解等级倒木上的真菌组成、相对丰度、生态功能群组的不同与其腐烂程度有关;随着倒木分解的进行,腐烂的加剧,其分解基质发生了改变,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真菌群落的演替。综上所述,倒木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真菌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鹏宇  白雪  燕平梅  赵晓东  武晓英  柴宝峰  
【目的】研究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可塑性,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为阐释物种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沿海拔梯度选择华北落叶松纯林,布设8、10、5个样方,采集0~10 cm土层混合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通过Bug Base分析,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型的变化;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揭示群落结构和表型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结果】五台山叶斗峰、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芦芽山的较大海拔梯度及微生境差异,导致土壤化学性质的站点间显著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菌群表型分析表明,与氧需求相关(需氧、厌氧)及与生物膜形成和移动元件含量相关的表型在不同站点差异显著,且细菌群落结构和表型具有潜在的环境适应一致性和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p H和有机碳、总碳和总氮含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表型影响显著。【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表型受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影响,在不同站点差异很大;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表型的环境适应性具有一致性,呈现出协同变化规律,从而总体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微生物能通过调整其表型变化加强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世魁  刘贤谦  
2005年6—10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分离,共获动物33388头,隶属3门7纲21目57类。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10块样地调查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他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8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慧东  周梅  赵鹏武  包青春  海龙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was measured with an IRGA in the natural Larix gmelinii forest of the Northern Great Xing'anling Mountain in the cool temperate zone.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recorded using the weather equipment.The soil respiration showe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and a total 706 g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宾  隋心  朱道光  崔福星  李金博  宋瑞清  倪红伟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细菌微生物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变化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选择了4个典型兴安落叶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4个林型土壤细菌的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PLFA法检测出4个林型中C12~C20 8种类型共44种不完全分布的PLFAs生物标记,4个林型中的兴安落叶松林细菌生物量最高,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最低;高通量共检测出19门35纲55目87科92属细菌,其中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丰度较高。通过冗余分析分析发现,有效磷对土壤细菌生物量的影响较大,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影响比较明显。本研究表明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中不同土壤环境的土壤细菌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且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海云  魏江生  王志军  
文章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8种林型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层、淀积层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均为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低的分别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范围在1.862~14.090g/kg。腐殖质层与淀积层土壤全氮差异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分布趋势与全氮的分布趋势相似,含量范围在163.667~1056.064mg/kg,两层之间碱解氮的差异也很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高,范围在6.284%~10.748%。除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和塔头-兴安落叶松林的碱解氮与全氮的相关系数较小外,其他林型则较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静  张曼  崔丽红  黄选瑞  
通过研究择伐面积以及人工更新不同树种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为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参考。2007年在华北落叶松低效林内进行3种不同面积的择伐,即0.02、0.03和0.05 hm2,并在择伐孔内人工更新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树种,2012年测其土壤有机含碳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同一择伐面积下,人工更新华北落叶松的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比白桦高,即异龄纯林比针阔混交林高;人工更新白桦的各择伐孔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表现为0.02 hm2>0.03 hm2>0.05 hm2,栽植华北落叶松时表现为0.05hm2>0.02 hm2>0.03 hm2;同一择伐孔内,土壤含碳量和碳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