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
- 2023(1642)
- 2022(1486)
- 2021(1285)
- 2020(1227)
- 2019(2655)
- 2018(2675)
- 2017(4779)
- 2016(2957)
- 2015(3216)
- 2014(3132)
- 2013(3165)
- 2012(3080)
- 2011(2653)
- 2010(2549)
- 2009(2333)
- 2008(2084)
- 2007(1684)
- 2006(1465)
- 2005(1272)
- 学科
- 济(9896)
- 经济(9891)
- 方法(6315)
- 业(6000)
- 数学(5905)
- 数学方法(5830)
- 管理(5825)
- 企(4945)
- 企业(4945)
- 学(3670)
- 财(2574)
- 中国(2212)
- 农(1940)
- 技术(1937)
- 地方(1604)
- 贸(1538)
- 贸易(1538)
- 环境(1510)
- 易(1501)
- 务(1479)
- 业经(1467)
- 财务(1456)
- 财务管理(1454)
- 融(1423)
- 企业财务(1422)
- 金融(1421)
- 森(1408)
- 森林(1408)
- 林(1380)
- 农业(1353)
- 机构
- 大学(41187)
- 学院(40153)
- 研究(16312)
- 济(13687)
- 科学(13641)
- 经济(13424)
- 农(13031)
- 管理(12157)
- 业大(12153)
- 理学(10844)
- 理学院(10698)
- 中国(10689)
- 农业(10436)
- 管理学(10241)
- 管理学院(10186)
- 所(9996)
- 京(9493)
- 研究所(9492)
- 农业大学(7384)
- 林业(7344)
- 省(7109)
- 室(6881)
- 中心(6801)
- 实验(6696)
- 院(6548)
- 实验室(6379)
- 江(6111)
- 重点(6085)
- 北京(5950)
- 技术(5772)
共检索到5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战剑锋 顾继友 蔡英春
为探索木材常规干燥机械吸附蠕变的动态发展模式,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50 mm厚兴安落叶松板材进行常规干燥,用切片法测定了沿厚度方向的横纹弦向干缩应变、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的一维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并测定了不同尺寸规格及不同预处理工艺下木材试件的自由干缩变形。根据高聚物流变学理论与木材机械吸附蠕变理论,分析了干燥过程中木材厚度方向不同位置的机械吸附蠕变变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概括了木材表层与心层的机械吸附蠕变变形的典型发展模式。结论如下:可以采用线性函数与指数函数来分别描述含水率在低于20%和高于20%阶段的木材自由干缩率曲线,相关性较好;木材干燥机械吸附蠕变现象具有极大变异性,与干燥应...
关键词:
落叶松 木材干燥 干燥应力 机械吸附蠕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战剑锋 顾继友 蔡英春
为了研究木材常规干燥过程黏弹性应变的发展模式与相对数量级,并为准确区分黏弹性应变与机械吸附应变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50 mm厚兴安落叶松板材进行常规干燥,使用切片法测定沿厚度方向的横纹弦向干缩应变、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的一维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基于高聚物与复合材料黏弹性理论,重点定性分析了木材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温度、蠕变恢复时间、干燥阶段等因子对木材厚度方向不同位置黏弹性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平衡含水率保持在特定水平下,干燥介质温度水平与测定的拉伸弹性应变极值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木材干燥过程中黏弹性应变的发展模式与弹性应变类似,经充分恢复后黏弹性应变的数值略大于弹性应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褚江依 王斯栋 江京辉 王朝晖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预处理方法对于落叶松原木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干燥质量、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原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取4株落叶松,截取24段1 m长、径级14~16 cm间的原木。其中,12段原木去皮,12段原木不去皮,分别做单切口、双切口、中心钻孔和蜂窝式钻小孔的机械预处理,对处理后的原木常规干燥。【结果】4种机械处理后原木干燥速度相差不大,单切口处理试样速率最快为0.052%·h~(-1),双切口速率为0.044%·h~(-1),两种切口处理方式相较于两种钻孔处理提速0.014%·h~(-1)。其中,中心钻孔速率0.032%·h~(-1),钻小孔速率0.036%·h~(-1)。中心钻孔和双切口处理在减少端表裂数量和长度效果明显,其中双切口处理的表裂总长度为81.25 cm,相较于单切口处理的总长227.9 cm减少了64.3%。双切口相较于单切口表裂数量降低了35.3%,双切口处理对长表裂的减少尤为明显,降低75%;钻小孔干燥缺陷严重,表裂总长536.9 cm为双切口的3.4倍。中心钻孔处理原木虽然去除了部分心材,但对原木结构破坏小,抗压强度没有明显下降;而单切口和双切口处理的原木抗压强度均低于中心钻孔材。【结论】对于切口处理,增加切口数量可以降低含水率梯度,减少开裂的数量和长度。中心钻孔处理增大了与干燥介质接触面积,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显著减少了端裂。钻小孔处理对原木结构破坏过大,干燥质量差,该工艺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平 黄贞 刘晓燕
笔者以廉价易得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 ,经环氧氯丙烷交联 ,研发了一种新的生物吸附剂 ,并探讨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该改性树皮最适宜的处理条件为 :氢氧化钠浓度 0 8mol L ,环氧氯丙烷 2 0mL ,改性温度 5 0℃ ,树皮粒径 1~ 2mm .改性树皮对各种金属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 :室温下pH值为 5时对Fe2 + 吸附 3h ;4 5℃ ,pH值为 5 5时对Cu2 + 吸附 3h ;室温下pH值为 6时对Zn2 + 吸附 2h .该改性树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 ,能有效处理 1~ 10 0mg L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力生 伍家华 刘佳权 陶钧 刘嘉诚
【目的】研究孔的位置和直径对落叶松板材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兴安落叶松无缺陷木材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抗弯试验方法测试一批试件的弹性模量与静曲强度,建立其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接着对其他试件采用同样的方法(荷载只加到破坏荷载的约3/7)测试其弹性模量,利用前述数学模型推算其静曲强度;然后对其进行钻孔,并测定各试件钻孔后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比较各试件钻孔前后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值,求取孔所引起的静曲强度削弱率和弹性模量削弱率,分析孔对试件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孔与试件下表面或上表面相切,孔径与厚度之比为0.2时,板材静曲强度削弱率(平均值)达38.84%或27.02%;试件的下表面或上表面有半孔时,静曲强度削弱率为21.55%或7.99%;孔位于试件厚度中心层下方且与之相切时,静曲强度削弱率仅为0.85%;对于孔相切于抗拉侧、孔径与厚度之比为0.2的试件,孔位于支承点到加载点的中间位置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为21.44%,相比孔在加载点位置时的38.84%,下降了约45%;对于加载点下方与试件下表面相切的孔,孔径与厚度之比由0.2增大到0.5时,静曲强度削弱率由38.84%增大到82.08%;钻孔试件的弹性模量所对应的静曲强度值具有显著的离散性。【结论】1)对于板材长度方向,孔位于加载点下方时的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大;随着孔远离加载点其静曲强度削弱率减小。2)对于板材厚度方向,孔越靠近板面其静曲强度削弱率越大,且受压侧的强度削弱率大于受拉侧;孔与板面相切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大,且孔位于受拉侧时更大;孔位于中心层稍偏下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小。3)处于板面的半孔,对板材静曲强度的削弱也很显著,且受拉侧的影响更大。4)孔径对板材静曲强度的影响显著,随着径厚比的增大,静曲强度削弱率呈直线递增。5)孔对板材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上与对静曲强度的影响相同,但其影响程度远不及对静曲强度的影响。当径厚比为1/5时,其弹性模量削弱率最大不超过12%。6)钻孔板材的静曲强度不适合通过其弹性模量来推测。
关键词:
落叶松 孔 静曲强度 弹性模量 数学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燕 杨淼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以典型黑土区林龄分别为21、30、40和52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以及未经开垦干扰黑土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Qm)、最大缓冲容量(MBC)及解吸率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吸附磷量和磷的吸附率均高于未经开垦黑土,土壤Qm的变化范围为692.24~759.41 mg/kg;Qm、吸附强度因子(K)和MBC随林龄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30年生林地达到最大值,与其他3种林地的差异达显著。土壤解吸磷量和磷的解吸率则随林龄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以30年生林分最小、52年生林分最大。...
关键词:
黑土 落叶松人工林 磷 吸附 解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娄万里 任海青 王朝晖 骆秀琴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规格材进行足尺弯曲测试,得到规格材的弯曲强度性质,研究落叶松规格材的机械分级等级界限,并对落叶松规格材进行机械强度分级。结果表明:落叶松规格材抗弯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以弹性模量为预测指标设定了落叶松规格材的等级界限;通过机械分级,可将落叶松规格材划分为M14、M30和M40三个等级,其中M30和M40占80%以上,并为落叶松规格材在我国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旭 廖学品 石碧
以富含单宁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Au(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以甲醛作为交联剂可以实现落叶松树皮中单宁的原位固化;当温度为303K,pH=4.0,Au(Ⅲ)的初始浓度为522.3mgL时,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平衡吸附量达到Au(Ⅲ)1821.9mgg,而且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增大.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pH为4.0.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原料液的浓度为Au(Ⅲ)239.2mgL,流出液的体积约为117个床层体积时才达到穿透点.分析表明,原位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利梅 刘杏娥 江泽慧 田根林 杨淑敏 尚莉莉
【目的】研究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的变化规律,阐明藤材内部水分吸附变化的深层机理,为解决藤材安全贮存与合理加工利用过程中由水分吸附和散失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藤材的水分吸附行为,选择H-H模型、GAB模型、Halsey模型、Henderson模型、Oswin模型和Smith模型对平衡含水率(EMC)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评价其拟合效果,运用最佳拟合模型分析水分吸附过程中平衡含水率、单分子层吸附水和多分子层吸附水的变化规律。【结果】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属于第Ⅱ类等温线,具有多分子层吸着特性;与木、竹材相似,单叶省藤材在整个吸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吸湿滞后现象,且其吸滞滞后率在相对湿度(RH) 80%时达0.8,早于木材(RH=95%); 6种模型中,H-H模型和GAB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最高,R2均高于0.99; H-H模型中代表含有单位摩尔数吸附位的绝干藤材质量参数(W1)显著低于木、竹材,在吸湿阶段,当R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都亚敏 李珠 蒋佳荔 殷方宇 吕建雄
【目的】探究吸湿解吸循环过程中木材水分吸附特性,阐释湿度循环对木材细胞壁及其吸着水分子的影响机制,为木材的实际使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以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在3或5次吸湿解吸循环(0%→95%→0%)过程中实时测定木材水分吸附数据,绘制水分吸着-解吸等温线,借助H-H模型对其吸湿平衡含水率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1)吸湿解吸循环前后,木材平衡含水率最大值呈降低趋势,其差值范围为0.21%~1.76%;初次循环过程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低于后续循环过程,相对湿度40%~95%时尤为明显;2)随着吸湿解吸循环次数增加,木材单次循环所需时间减少,且降低幅度也明显变小;与块状试样相比,粉末状试样单次循环所需时间较少;3)初次循环过程木材吸湿滞后现象相比后续循环过程更明显,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吸湿滞后最大值减小,吸湿滞后率均值增大;4)H-H模型可用于分析吸湿解吸循环过程中木材水分等温吸附,其拟合度(R2)均高于0.996;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代表含有单位摩尔吸附位点的绝干木材质量(W)参数呈降低趋势,木材单分子层吸附水最大质量分数呈增大趋势,多分子层吸附水最大质量分数和吸附水总质量分数最大值均呈降低趋势。【结论】随着吸湿解吸循环次数增加,湿度循环对木材细胞壁的影响减弱:木材吸湿性能降低,其平衡含水率最大值呈降低趋势;单次循环所需时间减少;吸湿滞后现象减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玲 高瑞清 构涛 张立宾 陈章景
对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的人工林落叶松髓心方材进行系列高频真空干燥试验,分析研究不同高频真空干燥条件下干燥质量和干燥速度的变化规律,获得合理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基准;为了进一步减少试材表裂,干燥前对试材进行切口和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沿试材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切口和过热蒸汽预处理都能有效减少试材表裂,提高干燥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庞凤艳 黄晓山 吕蕾
由于森林资源总体质量的下降,木材生产中小径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小径木因其径级小、材质不稳定等缺点,使用受到限制。如何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小径木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小径木大多作为木片、造纸和人造板的原料,这种利用方式投资大、产品单一、资金回收慢、经济效益低。而将小径木经过优化选材、优化设计和优化工艺的方法,加工成集成材、重组木等,可改善或提高小径木材质,克服径级小、利用单一的缺点,满足市场对木材的旺盛需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力生 刘佳权 乔鹭婷 李贤军 周先雁
【目的】研究指榫对接所需端向压力(指接压力)与榫型参数和嵌合度的关系,探讨榫型、嵌合度、指接压力对指榫胶接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获得较佳的指榫胶接工艺。【方法】采用5种不同型号的指榫铣刀,分别将兴安落叶松层板的一端加工成具有不同嵌合度的垂直型指榫,将两指榫对接并在力学试验机上加压至齿顶和槽底紧密接触,读取其压力值(各种榫型和嵌合度的试件各10对),研究指榫对接所需端向压力(指接压力)与榫型参数和嵌合度的关系;对指榫进行手工涂胶(双面施胶,施胶量为180 g·m-2),根据测试得到的指接压力对各种榫型和嵌合度的开榫木板进行对接加压胶合,试件放置24 h后按照gB/T 26899—2011《结构用...
关键词:
结构用集成材 落叶松 层板 指接 嵌合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力 吴济生 仲崇淇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木材材性及纸浆特性的研究王树力,吴济生,仲崇淇(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040)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材性分析,纸浆特性纸浆林培育过程中,生物量是所有培育者关心的问题,而纸浆材材性及纸浆特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材性分析,纸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