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0)
2023(6580)
2022(5436)
2021(4917)
2020(4146)
2019(9098)
2018(8558)
2017(15574)
2016(9031)
2015(9450)
2014(9061)
2013(8784)
2012(8179)
2011(7451)
2010(7331)
2009(6760)
2008(6763)
2007(5854)
2006(5141)
2005(4279)
作者
(31294)
(26375)
(26337)
(24694)
(16739)
(12879)
(11458)
(10375)
(10081)
(9317)
(9315)
(8873)
(8757)
(8453)
(8372)
(8322)
(7973)
(7886)
(7821)
(7605)
(7066)
(6511)
(6499)
(6075)
(5960)
(5851)
(5725)
(5720)
(5428)
(5428)
学科
(30817)
经济(30773)
管理(22725)
(22514)
(17222)
企业(17222)
方法(14800)
数学(13145)
数学方法(12981)
(11620)
(9556)
(8250)
中国(7527)
(7522)
贸易(7522)
业经(7338)
(7333)
农业(6678)
环境(5843)
技术(5509)
(5122)
财务(5119)
财务管理(5110)
(5104)
地方(4908)
企业财务(4891)
产业(4753)
(4625)
(4571)
银行(4555)
机构
大学(134197)
学院(131849)
研究(51496)
(48242)
经济(47424)
管理(46300)
理学(41404)
理学院(40838)
管理学(39789)
管理学院(39589)
科学(39134)
(38915)
中国(35381)
业大(31656)
农业(31146)
(29553)
(29148)
研究所(28155)
中心(21438)
农业大学(21005)
(19774)
(19529)
(19441)
(18427)
(18317)
北京(17885)
实验(17425)
科学院(16836)
财经(16770)
实验室(16651)
基金
项目(102200)
科学(77901)
基金(74945)
(72394)
国家(71866)
研究(61338)
科学基金(57854)
自然(42230)
自然科(41232)
自然科学(41208)
自然科学基金(40505)
基金项目(40424)
(40006)
社会(38640)
社会科(36615)
社会科学(36602)
(35346)
资助(29993)
教育(27218)
重点(24285)
计划(24074)
科技(22790)
(21351)
科研(21302)
(21092)
(21054)
编号(20960)
创新(19903)
(19241)
专项(18478)
期刊
(46516)
经济(46516)
学报(38788)
(33408)
科学(31329)
研究(30589)
大学(27192)
学学(26595)
农业(22452)
中国(20925)
管理(13991)
(13818)
林业(12667)
业大(12382)
(12246)
(9828)
农业大学(9587)
业经(9087)
科技(8921)
(8144)
金融(8144)
经济研究(7978)
财经(7925)
教育(7795)
技术(7241)
自然(7088)
问题(7014)
资源(6900)
(6720)
中国农业(6561)
共检索到177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立新  杨承栋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蔡体久  杨文化  
该文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人工林土壤酸度动态问题 .选择 7,1 3,2 5 ,37年生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 ,在生长季内定期取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微酸性或酸性 ,pH值 6 0左右 ;矿质层土壤酸度没有增大的趋势 ,活性酸度 pH值 6 0左右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2 0~ 40cmol/kg ,盐基饱和度80 %以上 ,钙离子交换量为 1 3~ 2 7cmol/kg ,以胡敏酸为主的腐殖质含量在 3%以上 ;暗棕壤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欢宇  赵匡记  刘彦青  纪福利  刘彦文  贾忠奎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间伐剩余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剩余物堆腐处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共设置5种处理:处理1(清除)、处理2(带状堆放)、处理3(平铺)、处理4(粉碎)、处理5(堆腐)。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1.5年后,堆腐处理的剩余物分解速率最高为18.75%,是其他处理的1.02~1.48倍。(2)堆腐处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饱和蓄水量变化量最高,分别为10.15%、8.84%和3534.63 t/hm2,比其他处理的高9.04%~10.52%、2.53%~18.44%和474.26~1030.19 t/hm2;堆腐处理的非毛管孔隙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商添雄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李斌  张雯雯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小云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土壤酶活性,为促进枯落物分解、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的地表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5月中旬、8月初及10月中旬分别取样,测定与枯落物分解相关的8种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pH值、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除漆酶外,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层土壤酶活性基本呈现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不同层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酶不同,在未分解层中主要为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半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和内切纤维素酶,而全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表明淀粉酶、酸性磷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雷瑞德  党坤良  张硕新  谭芳林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江波  及利  刘月  王玉娇  张岩  杨立学  张庆江  陈龙  赵鑫  
【目的】分析目标树经营6年后土壤养分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目标树经营在提高人工林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为加速形成优质高产的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松岭林业局绿水林场30年生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目标树经营与未经营林分各设置3块30 m×3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按0~10、10~20、20~40 cm 3个土层分别取样,并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在同一土层下,与对照相比,经营组中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18.5%,碳氮比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增加了40.5%和21.8%,有效磷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30.1%,微生物量碳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增加了64.2%和37.8%,微生物量氮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32.3%。而经营组中的全氮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减少了19.8%。2)经营组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0 cm土层中显著提高了16.8%,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降低了45.8%和45.1%,木糖苷酶活性在0~10、10~20和20~40 cm 3个土层中分别显著降低了146.8%、220.4%和246.1%。3)冗余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结论】目标树经营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且目标树经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敏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刘旭军  刘莉  张文雯  刘铭波  
【目的】探究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密度、含水率、养分含量、酶活性等18项土壤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密度调控强度的(对照,2 096株/hm2,CK;低强度处理,1 850株/hm2,LT;中强度处理,1 402株/hm2,MT;高强度处理,1 106株/hm2,HT)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LT、MT和HT样地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密度调控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MT处理下C、N和P等养分含量均较高。此外,土壤生物学性状也对不同调控强度存在显著响应,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MT显著高于CK;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MT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LT最高,蔗糖酶活性在CK最高,而纤维素酶活性随密度调控强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有机质、含水率、微生物生物量氮、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为MT(0.598)> HT(0.510)> LT(0.432)> CK(0.339)。【结论】密度调控可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中等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建议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适度密度调控处理,以提高人工林地土壤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军  赵婵璞  任仙  姜鹏  张绍轩  任佳佳  谷建才  
为了评价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高低,以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分法对不同林龄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土壤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30、40、5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应的林分最佳密度分别为2 500株/hm2、1 800株/hm2、1 000株/hm2、800株/hm2时,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达到最大。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根据土壤持水能力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相关关系,编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的密度控制图,为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密度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田松岩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孙志虎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末,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CO2排放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郭玉文  郭泉水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地力衰退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面积已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莎  李倩茹  许中旗  贾彦龙  庞瑞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东雪  刘强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以黑龙江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光合作用机理角度以及树干断面积生长量与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角度提出了有效冠高(HEC)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影响有效冠高的主要因子。【方法】首先,根据3株光合作用测定样木不同轮层枝叶在生长季内光合累积碳量对树干的贡献量判定有效冠位置,并分析该位置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关系,提出基于累积叶生物量垂直分布判定有效冠位置的标准。其次,采用传统方法,通过分析树干断面积增长量与叶生物量的实际垂直分布规律,判定有效冠高。最后,根据实测的19块标准地133株解析木数据,对比两种方法判定的有效冠高的差异,确定有效冠高的判断依据,并分析有效冠高与林木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树冠中各轮层枝叶对树干的净碳贡献量随相对着枝深度(RDINC)的增加表现为"单峰"形式的变化趋势,将净碳贡献量大于0的轮层及以上部分确定为有效冠。3株光合样木有效冠高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2.84、4.73和4.38 m,但有效冠位置对应的相对累积叶生物量分别为87%、90%和86%,均接近于90%,因此,可以采用相对累积叶生物量为90%处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位置的依据。相较于该方法,采用分析断面积增长量和叶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判定HEC位置的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林分年龄(Age)是与HEC相关性最高的林分因子,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单木因子中,接触高(CH)和树高(H)与HEC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左右。林分密度(SD)和竞争指数(CI)与HEC呈负相关,但该现象主要是受Age、CH和H的影响。【结论】采用相对叶生物量累积达到总叶生物量90%所对应的位置作为判定有效冠的依据具有一定可行性,处于该位置之上的相邻轮枝的高度即为有效冠高。有效冠长占总冠长的比例平均为四分之三,最小值为二分之一,本研究结果为长白落叶松幼龄林的人工整枝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