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7)
2023(9966)
2022(8970)
2021(8471)
2020(7205)
2019(16760)
2018(16707)
2017(31656)
2016(17763)
2015(19938)
2014(19777)
2013(19650)
2012(17943)
2011(16055)
2010(15783)
2009(14393)
2008(13781)
2007(11819)
2006(10080)
2005(8514)
作者
(54552)
(45381)
(45068)
(42689)
(28641)
(21870)
(20266)
(18082)
(17317)
(16158)
(15486)
(15276)
(14467)
(14340)
(14035)
(13970)
(13933)
(13528)
(13000)
(12835)
(11610)
(11075)
(11034)
(10192)
(10127)
(10109)
(10037)
(9835)
(9218)
(9135)
学科
(64522)
经济(64450)
管理(47151)
(44619)
(37817)
企业(37817)
方法(32400)
数学(28041)
数学方法(27711)
(19335)
(16415)
中国(15574)
(15122)
业经(14207)
地方(13504)
理论(11465)
(11221)
贸易(11217)
(11195)
农业(11050)
(10830)
环境(10689)
技术(10424)
(9968)
(9924)
财务(9867)
财务管理(9852)
企业财务(9350)
教育(9162)
(9145)
机构
大学(250893)
学院(247696)
管理(97216)
(87704)
研究(86016)
经济(85623)
理学(85386)
理学院(84338)
管理学(82594)
管理学院(82191)
科学(60903)
中国(59512)
(54432)
(49386)
业大(46130)
(45511)
研究所(42588)
农业(38959)
(37824)
中心(37164)
(34826)
北京(34267)
(32924)
师范(32517)
(32316)
财经(31402)
(28623)
(28616)
技术(28281)
(27023)
基金
项目(183157)
科学(140589)
基金(130796)
研究(125756)
(118119)
国家(117196)
科学基金(97849)
社会(74780)
(72791)
基金项目(70676)
社会科(70626)
社会科学(70605)
自然(68373)
自然科(66709)
自然科学(66689)
自然科学基金(65480)
(62167)
教育(56972)
资助(54135)
编号(50131)
重点(41670)
成果(39988)
(38391)
(38319)
(37706)
计划(37019)
科研(36308)
创新(35200)
课题(35191)
科技(34006)
期刊
(91926)
经济(91926)
研究(66706)
学报(52142)
科学(44743)
(43548)
中国(41817)
大学(37403)
学学(35656)
管理(33593)
农业(30302)
(26554)
教育(25927)
技术(19425)
林业(16782)
业经(16250)
(15585)
(15173)
金融(15173)
科技(14907)
业大(14691)
财经(14254)
经济研究(13953)
图书(13614)
(13197)
问题(12307)
理论(12183)
(11940)
实践(11479)
(11479)
共检索到341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立新  杨承栋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演变规律 ,阐释了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与林龄的关系 ,建立了土壤磷形态、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氮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规律 ,有效磷含量、O -P含量、全磷含量、有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 ,无机磷总量、Ca -P含量、Fe-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Ca -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明显下降。各年龄阶段间除非根际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Al-P含量的差异没有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小云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土壤酶活性,为促进枯落物分解、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的地表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5月中旬、8月初及10月中旬分别取样,测定与枯落物分解相关的8种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pH值、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除漆酶外,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层土壤酶活性基本呈现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不同层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酶不同,在未分解层中主要为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半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和内切纤维素酶,而全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表明淀粉酶、酸性磷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高强  耿增超  周锋利  
 为了揭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潜在的地力衰退趋势,分别采集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不同土层和距样树主干不同距离处的土样,并以天然草地不同层次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土壤相比,除多酚氧化酶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磷酸酶的活性降低幅度分别为15.2%~63.8%,13.9%~15.3%,6.6%~17.1%,1.6%~17.4%,以脲酶活性降低最为明显;在华北落叶松林内,距样树主干水平距离越近,土壤酶活性越强,反之,该酶活性越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商添雄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李斌  张雯雯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翠玲  郭玉文  郭泉水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地力衰退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面积已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亮  李修岭  周晓燕  
以磷充足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了低磷胁迫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磷吸收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幼苗的平均单株干重净增量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单株苗木磷含量为对照的35.38%~54.25%.低磷胁迫下,幼苗根组织内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出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06~1.32倍和1.81~2.10倍.根系分泌的酸性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蔡体久  杨文化  
该文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人工林土壤酸度动态问题 .选择 7,1 3,2 5 ,37年生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 ,在生长季内定期取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微酸性或酸性 ,pH值 6 0左右 ;矿质层土壤酸度没有增大的趋势 ,活性酸度 pH值 6 0左右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2 0~ 40cmol/kg ,盐基饱和度80 %以上 ,钙离子交换量为 1 3~ 2 7cmol/kg ,以胡敏酸为主的腐殖质含量在 3%以上 ;暗棕壤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跃  徐福利  王渭玲  王玲玲  牛瑞龙  高星  白小芳  
以秦岭地区幼中龄林(5,10,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木生长季节(5~(-1)0月)每月中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通过测定不同物候期的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分析两者的物候季节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最低的时期并为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基础理论指导。结果表明:3种林龄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土壤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9.49,19.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江波  及利  刘月  王玉娇  张岩  杨立学  张庆江  陈龙  赵鑫  
【目的】分析目标树经营6年后土壤养分与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目标树经营在提高人工林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为加速形成优质高产的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松岭林业局绿水林场30年生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目标树经营与未经营林分各设置3块30 m×3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按0~10、10~20、20~40 cm 3个土层分别取样,并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在同一土层下,与对照相比,经营组中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18.5%,碳氮比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增加了40.5%和21.8%,有效磷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30.1%,微生物量碳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增加了64.2%和37.8%,微生物量氮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了32.3%。而经营组中的全氮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显著减少了19.8%。2)经营组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0 cm土层中显著提高了16.8%,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分别显著降低了45.8%和45.1%,木糖苷酶活性在0~10、10~20和20~40 cm 3个土层中分别显著降低了146.8%、220.4%和246.1%。3)冗余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结论】目标树经营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且目标树经营引起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竣  李传涵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根圈土壤两种磷酸酶活性、8种磷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根圈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根圈外高1.44、0.66酚mg/g(37℃,12h),R/S值分别为1.91和2.01;(2)根圈全P、DA-P、Al-P、Fe-P、H2SO4-P分别比根圈外高203.45,2.21,3.05,10.93,10.33mg/kg,R/S值分别为1.61,4.68,3.61,1.97,2.46,Ca-P比根圈外低2.34,R/S值为0.72,I-P和O-P无显著差异;(3)根圈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A-P和H2SO4-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579,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燕  杨淼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以典型黑土区林龄分别为21、30、40和52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以及未经开垦干扰黑土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Qm)、最大缓冲容量(MBC)及解吸率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吸附磷量和磷的吸附率均高于未经开垦黑土,土壤Qm的变化范围为692.24~759.41 mg/kg;Qm、吸附强度因子(K)和MBC随林龄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30年生林地达到最大值,与其他3种林地的差异达显著。土壤解吸磷量和磷的解吸率则随林龄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以30年生林分最小、52年生林分最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李凤日  张阳武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区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以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容性原则的树高曲线动态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拟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