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2)
- 2023(3626)
- 2022(3127)
- 2021(2864)
- 2020(2473)
- 2019(5366)
- 2018(5501)
- 2017(9532)
- 2016(5908)
- 2015(6720)
- 2014(6954)
- 2013(6510)
- 2012(6186)
- 2011(5644)
- 2010(5725)
- 2009(5152)
- 2008(5093)
- 2007(4812)
- 2006(4243)
- 2005(3803)
- 学科
- 济(14841)
- 经济(14806)
- 管理(12611)
- 业(10198)
- 企(7600)
- 企业(7600)
- 学(7341)
- 农(6177)
- 中国(6171)
- 制(5879)
- 体(5275)
- 财(4454)
- 理论(4396)
- 方法(4270)
- 教育(4240)
- 银(3922)
- 地方(3911)
- 银行(3889)
- 行(3795)
- 农业(3619)
- 融(3613)
- 金融(3605)
- 业经(3568)
- 数学(3330)
- 数学方法(3220)
- 体制(2950)
- 和(2930)
- 水产(2925)
- 教学(2902)
- 度(2866)
- 机构
- 学院(80280)
- 大学(79563)
- 研究(34735)
- 科学(25335)
- 中国(24565)
- 农(24313)
- 济(24058)
- 管理(23438)
- 经济(23172)
- 所(20470)
- 农业(19551)
- 理学(19166)
- 研究所(18995)
- 理学院(18848)
- 京(18776)
- 管理学(18218)
- 管理学院(18085)
- 业大(17462)
- 中心(15148)
- 江(14482)
- 省(13940)
- 技术(13390)
- 院(13110)
- 农业大学(12129)
- 室(12114)
- 财(12022)
- 北京(11914)
- 范(11719)
- 师范(11428)
- 州(11176)
- 基金
- 项目(55403)
- 科学(39783)
- 研究(37366)
- 基金(35633)
- 家(34530)
- 国家(34183)
- 科学基金(25741)
- 省(23943)
- 划(20830)
- 社会(19489)
- 基金项目(18184)
- 社会科(18066)
- 社会科学(18060)
- 自然(17935)
- 教育(17676)
- 自然科(17476)
- 自然科学(17464)
- 自然科学基金(17121)
- 编号(15728)
- 资助(15145)
- 成果(14193)
- 重点(13649)
- 计划(13297)
- 科技(13258)
- 课题(12951)
- 发(12524)
- 体(11511)
- 创(11282)
- 农(11210)
- 科研(11024)
共检索到129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泽宇 李晓丽 宋玲君 魏海霞 由学策
于2006年3-5月在大连沿海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Lyngbye)Link]的繁殖期内,采集具有多室配子囊的成熟萱藻,采用阴干刺激方法获得配子并在室内培育形成盘状体。观察结果显示,在20℃和15℃下,盘状体表面细胞生长出丝状体和叶状体。叶状体经生长后沿藻体纵轴裂开又形成了丝状体。丝状体上与基质接触的细胞进行放射状分裂形成盘状体,未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在继续分裂增加藻体长度的同时,在丝状体上形成了许多节状细胞团,节状细胞团与基质接触后向周边分裂又形成了盘状体。由丝状体形成的盘状体在15℃和10℃下培养2个月后形成了单室孢子囊。单室孢子囊成熟后经阴干刺激可放出游孢子,游...
关键词:
萱藻 生活史 盘状体 丝状体 叶状体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孙彬 谢恩义 马家海 叶道才 陈孝德
大型海藻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对于海藻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系统地对宽礁膜游孢子、配子体、配子、合子和游孢子囊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粒在各阶段细胞中的数量变化、初期合子外的胶质膜对合子的固着作用、游孢子囊的厚壁与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等都表明各阶段形体的超微结构与其生理功能是一致的。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特征可作为礁膜属种类的一个分类依据,它是对以形态、生活史等为主要分类依据的有力补充。宽礁膜各阶段细胞内均具1个较大的蛋白核,有2条(游孢子囊时有时为3条)类囊体片层穿过蛋白核髓部,外有3~4枚或更多的淀粉鞘包被,籍此可将宽礁膜与其它礁膜属种类相区别。
关键词:
宽礁膜 超微结构 生活史 淀粉粒 蛋白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宁 夏继刚
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 CAC)在鱼类捕食者-猎物关系中起核心作用。为研究鱼类化学预警通讯模式及其可塑性,并检验"鱼类化学预警响应生态位假说",采用同质园实验(commongardenexperiment)分别给予高体鳑鲏(Rhodeusocellatus)有捕食者处理和无捕食者处理8个月,检测具有不同捕食环境经历的高体鳑鲏成体和其幼体对不同环境化学信息[水(对照组)、高体鳑鲏幼体CAC和成体CAC、捕食者信息]的行为响应。结果表明,无捕食者处理组中,化学预警信息仅对高体鳑鲏成体静止时间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成体和幼体高体鳑鲏静止时间的变化对捕食者信息的响应差异显著(P<0.05);有捕食者处理组中,高体鳑鲏成体和幼体静止时间的变化对幼体CAC、成体CAC以及捕食者信息均有显著响应(P0.05)。本研究证实了高体鳑鲏的化学预警通讯对生境捕食压力具有环境依赖性(表型可塑性),处于捕食压力下的高体鳑鲏化学预警响应模式支持"鱼类化学预警响应生态位假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嘉阳 张子平 朱友芳 邹志华 韩坤煌 葛辉 王艺磊
从本实验室已有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其cDNA,全长为1602 bp,包含13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9.78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α-微管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142~148位有特异且保守的GTP核苷酸结合位点(GGGTGSG)。对刺激隐核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间日疟原虫(Trypanosoma vivax)、丹氏锥虫(Trypanosoma danilewskyi)、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尾刺耐格里原虫(Naegleria gruberi)、眼虫(Euglena gracilis)等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4%~95%,且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α-微管蛋白基因在刺激隐核虫3个生活史阶段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纤毛虫时期显著高于包囊和滋养体时期(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丽珍 宫相忠 张文健 高伟 张必达
以实验室保存的萱藻丝状体为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了L1、PES、F1、f/2以及ESNW 5种培养液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去除氮或磷成分的L1培养液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外加浓度氮和磷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5种培养液中,L1培养液最有利于萱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经L1培养液培养的萱藻丝状体呈深褐色,细胞质充盈,培养28 d后,丝状体生物量增重倍比可达(560.48%±0.73%),孢子囊枝比例高达(46.88%±0.41%),孢子囊直径为(18.95±0.89)μm;(2)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最适添加NO-3-N浓度为6.00 mg/L,在此NO-3-N浓度条件...
关键词:
萱藻 丝状体 培养液 生长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云捷 宫相忠 高伟 罗伟 张静 王吉
通过分离、培养我国北方海域(烟台、青岛)和南方海域(舟山、温州)的萱藻丝状体,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7.2、21.6、36.0、50.4、64.8、86.4、108.0和129.6μmol/(m2·s)]和不同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14l:10D和16l:8D)对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高[≥108.0μmol/(m2·s)]或过低[≤21.6μmol/(m2·s)]光强条件均不利于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的快速生长;(2)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光强条件相同,在64.8μmol/(m2·s)条件下培养20 D后,其丝状体的增重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 宫相忠 高伟 罗伟 夏云捷 张红霞
应用pH漂移技术和pH电极法并结合相关抑制剂对萱藻丝状体无机碳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不同浓度CO_2对萱藻丝状体碳酸酐酶(CA)的影响。结果显示,(1)萱藻丝状体pH补偿点为9.21,CO_2补偿点为0.74μmol/L。抑制剂乙酰唑胺(AZ,acetazolamide)对萱藻丝状体pH补偿点无显著影响,作用的前3个小时对无机碳的利用量无抑制作用。抑制剂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Z,ethoxyzolamide)和钒酸盐(Van)使萱藻丝状体的pH补偿点均下降到8.82,2种抑制剂作用的前3个小时对无机碳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庄琰 宫相忠 张文健 高伟 张必达
采用液体保存法和胶囊化低温保存法对萱藻丝状体进行保存,探讨了液体培养法中温度、光照强度以及胶囊化低温保存法中胶球含水量对萱藻丝状体种质保存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液体保存法中,温度对萱藻丝状体的保存影响较小,当光强为5.4μmol/(m2·s)时,6~18℃均可实现萱藻丝状体的长期保存;(2)光照强度对萱藻丝状体的液体保存影响显著,16.2μmol/(m2·s)及以上的光强不利于种质的保存,5.4μmol/(m2·s)对萱藻丝状体的液体保存最有利;(3)在6~18℃,5.4μmol/(m2·s)条件下保存萱藻丝状体60 d后,萱藻丝状体细胞状态良好且存活率仍在97%以上;(4)胶球含水量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朱建忠 倪勤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微藻,易培养,是海产苗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饵料微藻。在澳大利亚及以色列等国家,微绿球藻被规模化培养来用于生产高纯度的EPA。微藻的营养价值取决于藻种的遗传因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有关培养条件对微藻营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报道较多,而关于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征征 黄旭雄 严佳琦 朱剑
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大溪地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daxidi)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为实验对象,探讨批次培养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温度处理的藻细胞总ATP酶活性。结果表明:三种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总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变化。同一种微藻生长繁殖越快的阶段,其相对生长常数K和藻细胞总ATP酶活性也越大。不同生长阶段亚心形扁藻、大溪地球等鞭金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的相对生长常数K与其细胞总ATP酶活力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0.79、0.82。亚心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旺楠 宫相忠 张文健 高伟 张必达
为抑制萱藻丝状体扩增过程中出现的膨胀色球藻的生长,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5种常用抗生素对共培养条件下的萱藻丝状体和膨胀色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链霉素浓度为100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膨胀色球藻生长,而不影响萱藻丝状体的生长;(2)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对膨胀色球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的浓度均为100μg/mL,对萱藻丝状体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00和500μg/mL;(3)10μg/mL卡那霉素可强烈抑制膨胀色球藻生长,而萱藻丝状体没有出现被抑制的现象;(4)氯霉素对膨胀色球藻和萱藻丝状体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μg/mL可以对膨胀...
关键词:
萱藻 膨胀色球藻 丝状体 抗生素 共培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儒谦 宫相忠 沈世军 高伟 张红霞 庄英瑞
为抑制萱藻丝状体保存和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小伪菱形藻与碎片菱形藻的生长,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丝状体与碎片菱形藻、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1.00~4.00μg/mL二氧化锗(GeO_2)对共培养条件下丝状体生长发育及附生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萱藻丝状体和硅藻共培养体系的适宜GeO_2浓度为1.00~2.50μg/mL,各实验组14 d的硅藻抑制率均高于67.33%±5.18%,且丝状体生长发育良好,2.00μg/mL为最适浓度,此浓度下丝状体日均增长率最高,在各培养体系中均大于11.00%,且诱导后孢子囊枝比例和孢子囊直径分别为57.47%±5.31%和(24.55±1.01)μm,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 3.50和4.00μg/mL GeO_2虽对硅藻抑制效果更佳,但同时也会抑制丝状体生长和后期孢子囊的形成与发育,其中4.00μg/mL GeO_2可导致丝状体死亡;(3)碎片菱形藻较小伪菱形藻对GeO_2更敏感。实验14 d,各浓度GeO_2对碎片菱形藻的抑制率为(82.10%±2.40%)~(96.35%±0.79%),均高于同浓度GeO_2对小伪菱形藻的抑制率;同时在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碎片菱形藻占硅藻比例随GeO_2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刚
采用胸鳍部位的鳞片作为研究湛江沿海勒氏笛鲷的年龄鉴定材料。鳞长(R)和体长(L)的关系为L=19.8159+63.3696R。用灰色动态生长模型,一般VBGF和特殊VBGF都可表达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关系,生长模型分别为Lt+1=474.0-342.6e-0.236t,Wt+1=-1594.4+1656.2e0.123t,Lt=441.8[1-e-0.3191(t+0.9552)]10.643,Wt=2539.7[1-e-0.3191(t+0.9552)]3.06510.643,Lt=469.8[1-e-0.2425(t+0.3762)],Wt=3366.6[1-e-0.2425(t+0.376...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洋 王文波 董婧 王燕青 周泓 孙明 鹿志创 于旭光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开建 张桂蓉 张海明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
关键词:
鳜鱼 趋光特性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