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1)
2023(9065)
2022(7756)
2021(7344)
2020(6370)
2019(15416)
2018(15028)
2017(28504)
2016(15579)
2015(18269)
2014(18294)
2013(18516)
2012(17671)
2011(16371)
2010(16412)
2009(15666)
2008(15717)
2007(13975)
2006(12109)
2005(11150)
作者
(46335)
(39018)
(38875)
(37412)
(24954)
(18705)
(17797)
(15341)
(14657)
(13807)
(13349)
(12994)
(12491)
(12427)
(12293)
(12250)
(11747)
(11491)
(11286)
(11196)
(9883)
(9581)
(9541)
(8931)
(8907)
(8796)
(8638)
(8442)
(7865)
(7850)
学科
(73430)
经济(73361)
管理(39457)
(38582)
方法(35706)
数学(31207)
数学方法(30966)
(30490)
企业(30490)
中国(21199)
(17707)
(17654)
贸易(17649)
(17251)
(17212)
(15840)
(13044)
业经(13033)
(12740)
金融(12738)
(12172)
银行(12145)
(11704)
农业(11420)
地方(11249)
(11193)
理论(10903)
环境(9798)
(9483)
(9479)
机构
大学(241571)
学院(235481)
(109212)
经济(107294)
研究(87833)
管理(87110)
理学(74640)
理学院(73745)
管理学(72666)
管理学院(72204)
中国(68263)
(52257)
科学(51173)
(48489)
(45386)
研究所(41449)
(39505)
财经(38906)
中心(38738)
经济学(36095)
(35570)
北京(34184)
业大(33456)
(33116)
经济学院(32667)
农业(31322)
(30955)
(30868)
师范(30714)
财经大学(29026)
基金
项目(150622)
科学(118242)
基金(111731)
研究(109603)
(97986)
国家(97263)
科学基金(81447)
社会(71041)
社会科(67429)
社会科学(67410)
基金项目(57941)
(54421)
自然(50972)
教育(50357)
自然科(49761)
自然科学(49742)
自然科学基金(48906)
(47946)
资助(47361)
编号(42845)
成果(36398)
(35856)
重点(34731)
(32779)
教育部(30748)
中国(30731)
国家社会(30599)
(30371)
课题(29833)
科研(29130)
期刊
(116526)
经济(116526)
研究(74123)
中国(44026)
学报(37820)
(37095)
(34921)
科学(34749)
管理(29947)
大学(28296)
学学(26529)
农业(23626)
(22812)
金融(22812)
教育(22708)
财经(20138)
经济研究(20120)
技术(18317)
(17478)
(17297)
问题(16627)
国际(16508)
业经(15937)
世界(14280)
(14199)
技术经济(12302)
统计(11818)
(10974)
理论(10942)
图书(10077)
共检索到355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柳汐  张志敏  李秀婷  
本文首先详细叙述了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并模拟出标准的理想的四阶段发展曲线(称为理想的萨缪尔森曲线);其次,以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数据为实例,对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四阶段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和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分辨出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对中国国际收支第三阶段萨缪尔森曲线的偏移即双顺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本来是可以进入标准的萨缪尔森曲线第三阶段的,但由于房地产疯狂发展造成国际热钱流入,这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少琴  
在一国经济向发达国家持续追赶和收敛过程中,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的结构属性引起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最终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框架下,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内生于其经济追赶的进度的,通过实际汇率的变动,能够矫校国内资源配置,协调内外部经济关系,实现良性增长。在我国,由于外生的工资水平和外生的名义汇率扭曲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变化脱离经济发展基本面,存在明显低估,造成经济运行"增长并失衡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黄忠平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力求使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实现国际收支真实的平衡、内容的平衡和主动的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锋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同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贬值的现实构成了实际汇率理论中的一对尖锐矛盾,明显违背基于供给角度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本文所设定的实际汇率传导模型表明,该效应仅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内部传导环节成立,无法在外部环节得以显现。通过对模型约束条件的修正,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嘉莹  沈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实际汇率变动情况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甚吻合。为解释这一现象,文章在分析我国二元经济下工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城市化率作为衡量二元经济结构的变量,提出了包含该变量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拓展模型,并运用ADF检验、特征根估计和协整估计,对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时期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结构特征通过工资传导机制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有效性,且二元结构特征越明显,这种削弱程度越强。由此推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二元结构特征的减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将日益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凌  邱光前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楚珠,肖光  
一、女性生命周期的内容与特点 (一)生命周期。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的某一侧面或区域的追踪研究,便构成了一个序列——生命序列。生命序列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每一个不同个体是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该周期的理论模型包括出生、婚姻、生育、迁移、丧偶和死亡等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周期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内容、模式的研究,用以剖析我们欲研究的对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靖华  李海波  
简要描述了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数据 ,并比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分阶段的分析 ,指出基于技术引进国模式的、上下游产业进入的分离 ,是目前彩电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竞争乏术、受制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思了彩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格管制、供给抑制政策 ,以及地方政府和外资进入的作用 ;展望了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前景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