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4)
- 2023(4477)
- 2022(3069)
- 2021(2710)
- 2020(2132)
- 2019(4409)
- 2018(4621)
- 2017(8628)
- 2016(4836)
- 2015(5644)
- 2014(5700)
- 2013(5061)
- 2012(4326)
- 2011(3737)
- 2010(3784)
- 2009(3528)
- 2008(3589)
- 2007(3341)
- 2006(3216)
- 2005(3055)
- 学科
- 济(19850)
- 经济(19828)
- 业(11557)
- 管理(11462)
- 企(8812)
- 企业(8812)
- 中国(8176)
- 农(7058)
- 业经(6272)
- 方法(4918)
- 学(4882)
- 农业(4749)
- 发(4617)
- 地方(4419)
- 教育(4316)
- 发展(4148)
- 展(4142)
- 制(4003)
- 财(3858)
- 产业(3755)
- 数学(3692)
- 数学方法(3660)
- 理论(3608)
- 总论(3582)
- 体(3440)
- 信息(3313)
- 政治(3133)
- 信息产业(3107)
- 银(3012)
- 银行(3002)
- 机构
- 大学(68770)
- 学院(68719)
- 济(26534)
- 经济(25970)
- 研究(25649)
- 管理(21344)
- 中国(18487)
- 理学(18101)
- 理学院(17862)
- 管理学(17411)
- 管理学院(17299)
- 科学(16294)
- 京(14732)
- 农(14142)
- 所(13395)
- 财(12384)
- 研究所(12206)
- 农业(11039)
- 江(11037)
- 中心(10874)
- 业大(10739)
- 范(10215)
- 师范(10110)
- 财经(9762)
- 北京(9110)
- 经济学(9092)
- 院(8949)
- 经(8846)
- 州(8667)
- 师范大学(8121)
- 基金
- 项目(44924)
- 科学(34935)
- 研究(32744)
- 基金(31909)
- 家(28386)
- 国家(28147)
- 科学基金(23375)
- 社会(21622)
- 社会科(20204)
- 社会科学(20197)
- 省(17741)
- 基金项目(16324)
- 教育(15179)
- 划(14784)
- 自然(14062)
- 自然科(13767)
- 自然科学(13761)
- 自然科学基金(13519)
- 编号(13319)
- 资助(11904)
- 成果(11705)
- 重点(10439)
- 发(10155)
- 课题(9732)
- 部(9463)
- 国家社会(9116)
- 创(8936)
- 性(8655)
- 化(8445)
- 创新(8421)
共检索到10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丁隆 妥福良
"忠诚与抗拒"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有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以及穆斯林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教创立后"忠诚与抗拒"概念的演变,并以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框架化理论范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对"忠诚与抗拒"概念的阐释,分析这一概念由社会关系准则向宗教信条转变进而演变为政治动员工具的过程。现代萨拉菲主义对"忠诚与抗拒"原则的极端化诠释主要表现为要求穆斯林与其他群体隔绝,以正统自居来判定其他具有非萨拉菲主义倾向、不实践"忠诚与抗拒"原则的穆斯林为"悖信者"。被政治化诠释的"忠诚与抗拒"原则逐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极端组织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宁彧
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早期传播带有浓厚的经院特点,传播的力度与广度相对有限。穆拉比特运动、穆瓦希德运动以及"富拉尼圣战"为19世纪萨拉菲主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化。其中,极端化的萨拉菲主义以"圣战"分子为传播载体渗透至撒哈拉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冲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以苏菲主义为主流的宗教格局,而且在瓦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体制的同时,消耗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红利。某些宣扬萨拉菲主义的极端组织在辖区内进行社会控制,灌输超越国界的"乌玛"与"哈里发国家"理念,对当前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已困难重重的民族国家建构构成了挑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崔守军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涛 宁彧
作为伊斯兰社会与政治思潮的重要表现形式,萨拉菲主义是西方学界长期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英文文献从历史多重语境的视角出发对萨拉菲主义的本体论进行了探究,围绕萨拉菲主义的教团实践、政党政治实践及反政府武装的暴力实践等问题形成了多元化的萨拉菲主义实践论观点。在萨拉菲主义的地区与全球影响方面,英语学界达成了基本共识,即在"圣战萨拉菲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全球网络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甚至可能解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现有国际体系。英文文献对萨拉菲主义的研究呈现出题材多样、观点多元的特征,但也存在许多西方特有的局限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光发
体验营销是企业通过创造、提供和出售等活动,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所感受,使精神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的一种过程。本文从产品、服务、感官、思维和文化五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关键词:
体验营销 顾客忠诚度 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1914年6月,在萨拉热窝拉丁桥暗杀斐迪南大公的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作为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上世纪末的萨拉热窝围城(1992年4月至1996年2月)让这座城市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围城期间多次造访这个多灾多难的古城,不无痛心地说:
关键词:
《德里纳河上的桥》 公共图书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新朋 周雨洁 王建华 刘天森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员工技能提升和知识配合。然而,作为微观个体,员工的角色和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被忽略,使其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个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员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心理抗拒的影响因素和缓释路径。研究发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个体资本、技术接受度、负面体验感5个主范畴对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存在显著影响。在识别外部因素(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内部因素(个体资本)、过程因素(技术接受度和负面体验感)的基础上,构建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其对员工数字化心理抗拒的影响作用,抽象出“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心理抗拒”、“负面体验感→个体资本→心理抗拒”和“个体资本→工作资源→心理抗拒”转型抗拒缓释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永 谭灏哲 马君
人工智能开始取代技术岗位,加剧了资质过剩在组织中的存在,而智能驱动的创新日益决定企业存亡,引导资质过剩员工立足岗位创新是因应之策。然而,创新作为高失败风险的活动,被领导喝止是一种常态,资质过剩者会不会冒着抗令风险持续创新?鉴于资质过剩员工具有重塑自我价值的动机以及开展创新必备的时间精力保障,本研究基于心理抗拒理论,考察了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内在职业目标与证明自我能力动机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16家企业486名员工进行二阶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资质过剩感对抗令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2)内在职业目标正向调节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3)证明自我能力动机正向调节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且部分中介内在职业目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揭示了资质过剩的员工具有抗拒心理和恢复积极自我的强烈动机,也为管理实践中有效发挥员工资质过剩感的积极作用、适度引导员工抗令创新行为提供了启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罗登义
自从"十五"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与此相伴随,学界即开始探讨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当我们仔细阅读党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时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主体形态、新的战略、新的产业和新的道路六个方面。最后提出亟待学界深思的四个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祯
当为成长困惑时,不妨反思:生产效率、组织效率和人的效率,是否有待提高?未来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真正瓶颈或者挑战在哪里?笔者认为,着眼点应该放在效率上。如果我们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再加上我们原本的规模优势,突破更大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不会是难题。效率影响着企业和经济的成长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能真正理解效率。到底效率是什么?这里以笔者和一位销售主管的对话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一位销售主管告诉笔者,他去年业绩完成得不错,今年公司给
关键词:
生产效率 组织效率 人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诚信概念不仅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主要从诚信内涵的现代转变、诚信作为资本的共性和特性、诚信的建立过程以及诚信的经济绩效等方面对诚信进行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诚信 概念 特征 资本 博弈 经济绩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专业化生存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职业生活的主要特征。学术环境专业化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根源,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活造成割裂,成为损害大学整体教育生活的一种因素,甚至演变为一种对其职业责任的履行产生某种潜在威胁的因素。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职业忠诚 专业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形式多样。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原因在于课程改革本身存在不足,抗拒满足了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并成为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策略性的。教师在抗拒课程改革中会寻求抗拒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抗拒具有怎样的合理性,都会给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研究者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行为,并与教师通力协作解决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抗拒 合理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邦金
在中国哲学转型的明清之际,王夫之成就了继朱熹之后中国古典哲学诠释的又一座高峰,这与他对经典诠释的方法自觉是分不开的。船山尊经而不唯经,在依经立义的同时又出入佛道,呈现出多元兼收的博大气象。在学术立场上,经典诠释尊朱而又不唯朱,力图形成在诠释风格和思想旨趣上皆有别于朱子集注体系的新范式;在文本与义理的诠释循环问题上,船山主张在训释字句的基础上“先大义而后微言”,既区别于明儒的虚玄,又不同于清儒的琐碎;在诠释主体的共情与裁断能力方面,王夫之主张“斟酌群心,徐喻至理”和“通识而成其独断”,特别重视诠释主体的情境代入和居间裁断,力求达到继承与创新的平衡统一。这些诠释原则和方法,对于我们“后经学时代”活化并传承文化遗产是有示范和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
船山 经典诠释 经学基础主义 诠释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