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7)
- 2023(10272)
- 2022(9125)
- 2021(8729)
- 2020(7455)
- 2019(17137)
- 2018(17133)
- 2017(32790)
- 2016(18159)
- 2015(20483)
- 2014(20454)
- 2013(20204)
- 2012(18703)
- 2011(16814)
- 2010(16709)
- 2009(15262)
- 2008(14791)
- 2007(12651)
- 2006(11061)
- 2005(9520)
- 学科
- 济(68197)
- 经济(68120)
- 管理(48976)
- 业(46011)
- 企(38756)
- 企业(38756)
- 方法(32836)
- 数学(27962)
- 数学方法(27595)
- 学(21688)
- 农(17581)
- 中国(16642)
- 财(16031)
- 业经(14849)
- 地方(13437)
- 理论(13227)
- 和(11937)
- 农业(11805)
- 贸(11511)
- 贸易(11504)
- 易(11116)
- 制(11102)
- 环境(10934)
- 技术(10737)
- 教育(10454)
- 务(10444)
- 财务(10384)
- 财务管理(10362)
- 企业财务(9820)
- 银(9691)
- 机构
- 大学(262076)
- 学院(257326)
- 管理(101570)
- 济(93454)
- 经济(91248)
- 理学(88605)
- 研究(87960)
- 理学院(87534)
- 管理学(85806)
- 管理学院(85354)
- 中国(62124)
- 科学(59861)
- 京(56509)
- 农(46263)
- 所(45688)
- 业大(43475)
- 研究所(42412)
- 财(41510)
- 中心(38645)
- 江(36908)
- 农业(36634)
- 范(35811)
- 北京(35508)
- 师范(35393)
- 财经(34213)
- 院(32076)
- 经(31118)
- 州(30145)
- 师范大学(28928)
- 技术(28116)
- 基金
- 项目(183850)
- 科学(142307)
- 基金(131958)
- 研究(130440)
- 家(117181)
- 国家(116242)
- 科学基金(97898)
- 社会(78569)
- 社会科(74160)
- 社会科学(74137)
- 省(72120)
- 基金项目(71143)
- 自然(66546)
- 自然科(64928)
- 自然科学(64908)
- 自然科学基金(63717)
- 划(61778)
- 教育(59720)
- 资助(54310)
- 编号(53094)
- 成果(43683)
- 重点(41501)
- 部(39557)
- 发(38527)
- 创(37877)
- 课题(36760)
- 科研(35888)
- 创新(35325)
- 计划(35209)
- 大学(33822)
共检索到362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宗顺 刘玉生 彭金福 沈光普 廖小平 赵修协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虫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当年12月上旬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对该虫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其发生环境作了报道。成虫活动隐蔽,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营造杉松混交林,避免大面积栽种国外松纯林。虫少时,冬季人工清理虫害木;虫多时,采取人工清理虫源,4~5月成虫活动期施放白僵菌,1~3龄幼虫期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立霞 李恂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生活史 生活习性 防治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孝达 党心德 张润志
经过几年的调查,我们发现沙棘象对沙棘种实的危害相当严重。1987年延安南泥湾林场沙棘的种实因该虫为害颗粒无收,在榆林、铜川也有类似情况。为此,1987-1989年我们在陇县关山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一、分布、形态特征及为容(图1) 沙棘象(Curculio hippophes Zhang)分布于陕西省的陕北、渭北和关山等地区,沙棘种子被害率达20-80%。成虫除产卵时在果实上留有产卵孔外,还啃食果皮作为补充营养,使果实失去利用价值。幼虫蛀食种仁并引起大量落果。
关键词:
沙棘象 沙棘 平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建英
Lepidosaphes pineti Borchesnius is a serious pest of pine tree. The pest is sexual dimirphism, one or two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Nanping, Fujian and overwinters as the second instar larval or fertilized adult. Its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is very serious. The best time to control it is the perio...
关键词:
松小蛎蚧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关键词:
螟蛾科 防治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福维 牛延章 侯丽伟 皮忠庆 王景辉 陈域横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代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3)幼虫期每公顷喷洒375g灭幼脲Ⅲ号,校正死亡率为95.2%;(4)对于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分,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校正寄生率为48.2%~57.3%。
关键词: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宏 蒋芝云 蒋惠中 吴晓峰 梁细弟
柿伪安瘿蚊主要危害浙江省兰溪市的本地品种大红柿。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层下取食并形成虫瘿,严重影响柿子产量。柿伪安瘿蚊在兰溪1a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正常年份5月上旬成虫羽化,降雨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发生量,多雨湿润的年份发生量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尤其是春季干旱可以明显降低虫口数量。实生苗上虫口数量很少,以野柿实生苗为砧木,大红柿为接穗的嫁接苗上虫口数量最多;春梢上虫口数量较夏梢、秋梢上多。发现柿伪安瘿蚊上有3种寄生蜂,即黑色广肩小蜂、瘿蚊旋小蜂和一种旋小蜂。防治策略应采用抓住成虫高峰期用药,结合检疫与栽培防治,协调生防与化防措施。还讨论了其发生规律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柿树 柿伪安瘿蚊 瘿蚊 害虫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生 王进泉 张信波 汤天庆 梁文强 王超
褐纹大尺蛾在山东荣成地区 1a发生 1代 ,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 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 ;雌蛾只交尾 1次 ,雄蛾可交尾 1~ 2次。单雌产卵量 10 5 4~ 170 2粒。卵期 2 8~ 46d。雌蛾寿命9~ 11d;雄蛾 7~ 8d。 5月上旬出现幼虫 ,共 8龄 ,历期 112~ 12 6d。一头幼虫可食叶 440 .6~ 483.2cm2 。蛹期 2 32~ 2 49d。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中华广肩步行虫、敌和三突花蛛、粽管巢蛛、斜纹猫蛛 ;寄生性天敌有斑痣悬茧蜂和家蚕追寄蝇。试验结果表明 :幼虫期采用 2 .5 %溴氰菊酯 ,10 %氯氰菊酯乳油 60 0 0倍 ,5 0 %久效...
关键词:
褐纹大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宗瑞 黄晏明 周旗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周宗瑞,黄晏明,周旗关键词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防治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Wright)又名黄姜,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和石灰岩干热河谷地区的稀疏灌丛或竹林中,提取的皂...
关键词: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淑芷 黄孝运 张真 王鸿斌 张培毅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
关键词: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生物防治,线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秀军 王振亮
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funingensis Zhou et Huang是危害油松的一种新害虫.此虫在河北省抚宁县1年发生两代,以预蛹在地面越冬,有滞育现象.雌雄性比为1:0.61.产卵量平均为70粒,平均寿命4.7天,无孤雌生殖现象.幼虫5龄,喜食老叶,食叶量近400cm.抚宁吉松叶蜂有喜阴习性,在郁闭度较大的油松林中发生较重.天敌主要有平庸赘寄蝇、镶颚姬蜂、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50%左右.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抚宁吉松叶蜂 生物学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惠成 王建中 郭飞
落叶松叶蜂是危害华北落叶松的重要害虫,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预蛹在茧内越冬。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时,用烟雾剂0.75kg/mu防治2—3龄幼虫,效果达70.1—83.2%;25%灭幼脲Ⅲ号20—30g/mu低容量喷雾防治2—3龄幼虫,效果81.1—95.5%;人工搂树盘暴露越冬预蛹,效果95.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蔡国贵 林际朗 戴沿海
黑翅小斑螟是危害黑荆树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省华安一年发生6代,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在黑荆树或地被物上吐丝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幼虫5龄,吐丝缀叶结巢危害,幼虫历期16~24d,越冬幼虫历期117~148d。蛹期8~15d。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黑荆树嫩枝叶或旧虫巢上,每雌平均产卵103粒。大发生时用甲胺磷、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氰戊菊酯2000倍液,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洒3~5龄幼虫或结合抚育人工摘除虫巢集中烧毁,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黑翅小斑螟 生物学特性 防治 黑荆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陶华齐 王于荣 郑永祥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毓银 吴志远 蒋捷
苌楚鸠蝠蛾PhassusactinidiaeYangetWang是福建近年来严重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我们于1984-1989年在建宁县猕猴桃试验站进行研究。该虫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兜的地面越冬,幼虫为害猕猴桃植株韧皮部和髓部,外部形成虫屑包,内部形成蛀道,阻滞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轻者枝叶发黄,重者风折枯死。除选用抗虫品种外,采用2.5%溴氰菊脂1:5000液灌注;90%敌百虫晶体1:200制成毒泥塞虫孔;凡士林加敌敌畏环涂阻止幼虫上树;细铁丝钩杀幼虫、捕捉刚羽化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
苌楚鸠蝠蛾,猕猴桃,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