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6)
- 2023(10225)
- 2022(9138)
- 2021(8760)
- 2020(7459)
- 2019(17001)
- 2018(17091)
- 2017(32677)
- 2016(18133)
- 2015(20523)
- 2014(20594)
- 2013(19923)
- 2012(18237)
- 2011(16284)
- 2010(16244)
- 2009(14583)
- 2008(13884)
- 2007(11918)
- 2006(10305)
- 2005(8870)
- 学科
- 济(64630)
- 经济(64559)
- 管理(53009)
- 业(47218)
- 企(40043)
- 企业(40043)
- 方法(31638)
- 数学(27092)
- 数学方法(26764)
- 农(17342)
- 中国(17071)
- 财(16358)
- 学(15673)
- 环境(15044)
- 业经(14559)
- 理论(13982)
- 地方(13581)
- 和(11892)
- 划(11840)
- 贸(11636)
- 贸易(11629)
- 教育(11570)
- 农业(11444)
- 易(11290)
- 技术(11215)
- 制(10983)
- 务(10951)
- 财务(10892)
- 财务管理(10870)
- 企业财务(10297)
- 机构
- 大学(247277)
- 学院(246863)
- 管理(100455)
- 济(90355)
- 经济(88102)
- 理学(87644)
- 理学院(86668)
- 管理学(85139)
- 管理学院(84710)
- 研究(79484)
- 中国(57420)
- 京(53129)
- 科学(51558)
- 财(40200)
- 所(39557)
- 农(38682)
- 业大(38153)
- 研究所(36379)
- 中心(36118)
- 江(35363)
- 范(34067)
- 师范(33782)
- 北京(33584)
- 财经(32951)
- 农业(30292)
- 经(29991)
- 院(29433)
- 州(29316)
- 技术(28127)
- 师范大学(27131)
- 基金
- 项目(175508)
- 科学(136653)
- 研究(129933)
- 基金(124779)
- 家(108325)
- 国家(107387)
- 科学基金(92259)
- 社会(78467)
- 社会科(74176)
- 社会科学(74153)
- 省(69920)
- 基金项目(67417)
- 自然(61021)
- 教育(60707)
- 自然科(59526)
- 自然科学(59511)
- 划(58607)
- 自然科学基金(58403)
- 编号(54697)
- 资助(51378)
- 成果(43986)
- 重点(39089)
- 部(38059)
- 课题(37595)
- 发(36686)
- 创(36577)
- 创新(33918)
- 项目编号(33752)
- 科研(33580)
- 大学(32937)
共检索到350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成岳
青年人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建设者,对其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但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这种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文章在多角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中欺凌现象存在的程度,分析了其危害。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索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预防、妥善处理应对的方法,以期营造一个培养造就青春人才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青年人才 培养环境 校园欺凌 预防应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本文以"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为分析样本,采用话语分析法,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博弈论等理论思想对该欺凌事件作"还原"分析。结果发现:欺凌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化强力表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机制内涵,是一个以舆论为载体的社会心理聚合、意见表达螺旋上升、大众媒体推波助澜、具有负面诱导与潜藏网络欺凌危机的多主体动态博弈过程。有效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舆情演化,防止其带来次生伤害的可行之法在于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媒体协同治理校园欺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陶建国 王冰
挪威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挪威教育部门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出台了相关预防措施。为了强化校园欺凌预防效果,挪威通过修改《教育法》赋予学校预防欺凌的义务。挪威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活动,大学以及社会科研机构研发出众多项目供学校选择。在诸多项目中,突出的项目包括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零容忍"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预防项目以及学校仲裁所项目。这些预防项目力图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协作,实现预防校园欺凌、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挪威 校园欺凌 预防项目 教育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廷乾 接园 高文涛
为预防校园欺凌,加拿大安大略省积极采取校园预防欺凌行动,形成较完备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明确界定欺凌的含义,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系列政策、法规,统筹管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追踪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评价工具,客观公正地对校园环境进行评价。此外,明确校长、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的角色,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有效实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耿申 王薇
欺凌行为的形成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轻到重的酝酿、发生和发展过程。欺凌"先兆"是欺凌种子—欺凌初发—欺凌萌芽的欺凌行为生发过程,这一过程是防止产生严重后果的标准欺凌事件的关键。经过北京市朝阳区三轮实验研究,形成"识别要素"+"消解策略"的欺凌"先兆"应对框架。在学校预防实践视角下,认识到欺凌"先兆"的普遍性和欺凌是可防可控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细化和操作化,是预防欺凌应当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
欺凌先兆 识别 消解 实验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是伴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网络欺凌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再加上被欺凌者大多常保持沉默,使网络欺凌更为普遍,更加复杂隐蔽,也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欺凌需要综合治理,但根子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预防网络欺凌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责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以及生命教育、同情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青少年 预防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轩 张先毓
2003年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安全学校国家框架》(National Safe Schools Framework)及一系列配套文本。实证调查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以来,澳大利亚的校园欺凌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从社会学"共同体"的相关论述出发,对澳大利亚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校园欺凌问题如何以防带治、打造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其中的安全共同体,同时述及安全共同体建设对我国校园暴力治理和预防的启示。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共同体 预防机制 澳大利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诗雅 黄甫全
运用"多前因变量—多结果变量"框架,探讨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调节效应与抑制效应,以及消极情绪(压力、焦虑、倦怠、抑郁)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欺凌问题之间的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减少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其欺凌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拓展和建构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发展其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抑制校园欺凌,同时增强教育满意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菲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同辈群体关系失序的表现。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很多,其中欺凌者的道德缺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致因。欺凌者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情感冷漠。友爱是重要的人际交往伦理,它以善意为起点,以共同生活为路径,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内含了人的是非观、他者意识和包容品质。这对于防治校园欺凌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育世界中友爱伦理的培育,应该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德育对策。
关键词:
校园欺凌 道德缺失 友爱 德育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这个题目有点“离经叛道”。但既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囿于传统观念的好恶而不能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许多正常事物,对投机亦复如此。所谓投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从来不是个贬义词,现代经济学是如此定义的:“投机是在能够预测到将来价格变化的场合,以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通过再售出或再购入而获得利益为目的,而在现在购入或售出产品的行为。”可以说,市场经济孕育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蕊 石艳
为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循证实践的研究思路引入其2019年所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报告之中,形成了一种基于循证实践的、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该模型以大样本的调查证据、区域性的研究性证据以及典型的实践性证据这三类证据为基础,以提升校园欺凌防治的有效性为根本目标,涵盖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应用三个环节。基于三角循环的校园欺凌防治路径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出全球校园欺凌防治的"最佳证据"——校园欺凌防治的9个有效要素,为全球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有效证据。
关键词:
循证实践 校园欺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素雅 马早明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菲律宾于2012年颁布了《教育部儿童保护政策》,旨在形成包容关爱的课堂氛围,塑造"零暴力"的校园环境。其具体内容包括界定欺凌行为与类型,培育国家培训网络与反欺凌能力,构建完备的国家报告体系,建立具体可行的处理机制,以及推进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支持。
关键词:
菲律宾 校园欺凌 儿童保护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蹇兴东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能力 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5年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状况,并与经合组织国家进行比较,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探查校园欺凌防治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慕真,徐一平,谢俊明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资源管理的效能作用将更加明显。而人力资源作为其中的第一资源,其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将是各行各业需要探索和改革的重要课题,医疗单位也不例外。本文试就我国加入WTO后医院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培育医院战略优势做一些探讨,与同行们交流。 人才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所提供的资源。而人才又以其创造性劳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所谓人才环境,是指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