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1)
2023(5122)
2022(4161)
2021(3718)
2020(2956)
2019(6410)
2018(6026)
2017(11665)
2016(5840)
2015(6256)
2014(5919)
2013(5756)
2012(5159)
2011(4701)
2010(5003)
2009(5180)
2008(3911)
2007(3471)
2006(3270)
2005(3062)
作者
(15949)
(13014)
(12887)
(12381)
(8019)
(6256)
(5902)
(5062)
(4882)
(4559)
(4449)
(4348)
(4198)
(4054)
(3933)
(3905)
(3813)
(3740)
(3650)
(3534)
(3169)
(3123)
(3053)
(3025)
(2926)
(2912)
(2810)
(2758)
(2633)
(2594)
学科
(24102)
金融(24102)
(21695)
经济(21682)
管理(21458)
(20873)
银行(20868)
(20375)
(17272)
环境(14922)
(14875)
企业(14875)
中国(13750)
中国金融(10831)
地方(8425)
(8316)
(7469)
方法(7329)
(7320)
(6695)
生态(6570)
(6524)
财务(6511)
财务管理(6504)
业经(6384)
企业财务(6318)
数学(6301)
数学方法(6261)
规划(6251)
环境规划(6139)
机构
学院(78855)
大学(75754)
(34801)
经济(34052)
管理(29238)
中国(27578)
研究(25919)
理学(24828)
理学院(24606)
管理学(24268)
管理学院(24162)
(17040)
(15244)
科学(15010)
中心(14731)
(14250)
(13863)
银行(13780)
财经(13685)
金融(13599)
(12946)
(12319)
(12235)
经济学(11801)
(11436)
(11403)
研究所(11213)
人民(10896)
经济学院(10821)
业大(10276)
基金
项目(54347)
科学(43150)
研究(40887)
基金(39792)
(34121)
国家(33837)
科学基金(29663)
社会(27754)
社会科(26573)
社会科学(26563)
(22382)
基金项目(21386)
(17785)
自然(17716)
自然科(17142)
自然科学(17139)
自然科学基金(16807)
教育(16419)
编号(15573)
资助(15468)
(13464)
重点(12692)
(12192)
国家社会(12142)
成果(11612)
创新(11428)
(11266)
发展(11244)
(11079)
(11039)
期刊
(37166)
经济(37166)
(24846)
金融(24846)
研究(22298)
中国(14850)
(13013)
学报(10299)
(10264)
科学(9775)
管理(9380)
大学(7982)
学学(7835)
财经(6660)
农业(6220)
业经(6141)
(5629)
经济研究(5457)
资源(5348)
生态(4905)
技术(4861)
中国金融(4566)
问题(4385)
理论(4356)
实践(3974)
(3974)
教育(3863)
(3712)
财会(3699)
现代(3524)
共检索到121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覃道爱  
本文通过对海南金融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从区域角度提出营造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金融稳健发展的新思路,旨在为全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一条通过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资金,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提供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姬新龙  王仕琦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国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西部区域生态屏障重要省份甘肃省为例,测算了2013—2018年间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逐年向好的增长态势;二者的耦合从拮抗阶段逐渐接近磨合阶段;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状态,但绿色金融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据此结论,笔者从加大金融产品体系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袁颖超  王娜  
文章以我国三大经济圈为重点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测算了三大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5年三大经济圈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与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震荡幅度较大,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珠三角的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三大经济圈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发展平稳,并具有增长态势。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调一致发展,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三大经济圈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仅珠三角的福建省达到协调发展状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永新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人才资源集聚、政府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均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可以通过打造金融生态产业集聚地、推动多主体金融生态服务落地、发挥企业绿色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金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金融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和谐金融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借鉴生物学理论,提出了“金融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敏  黄向阳  
绿色GDP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限度。对于依赖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荣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是社会生产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不依赖真实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独立行为和独立存在”的特殊社会资源。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兴,则经济发达、社会进步;金融衰,则经济萧条、社会滞步。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更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发,探讨了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来喜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认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大庆  王定芳  
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淇中   李纯英  
绿色金融兼具金融资源配置与环境规制双重属性,探究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并伴随着多极分化现象,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快于上游和中游地区。(2)流域内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成都、重庆为次核心的多元发展格局。(3)绿色创新、政府支持、开放程度、经济基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效果依次减弱,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具有时空异质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于靖  罗韵轩  
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且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声誉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替代信息传递机制,可成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绿色声誉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及信贷限期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声誉较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增借款,并且长期借款占比更高;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之后,非重污染企业获得的新增借款和长期借款占比逐步赶上以至超过重污染企业;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绿色声誉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改善融资期限结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由此可见,我国实施绿色金融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果。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政策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要推动企业有效提升绿色声誉,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执行绿色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及各类环境保护组织的监督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于靖  罗韵轩  
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且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声誉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替代信息传递机制,可成为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绿色声誉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及信贷限期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声誉较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增借款,并且长期借款占比更高;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之后,非重污染企业获得的新增借款和长期借款占比逐步赶上以至超过重污染企业;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绿色声誉在增强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从玖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提出以来,浙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对浙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十年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概念的提出,把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大大提升了研究金融问题、设计金融改革和深化金融发展的系统性和客观性,避免了头痛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