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2(12)
2021(20)
2020(15)
2019(25)
2018(20)
2017(59)
2016(39)
2015(69)
2014(62)
2013(31)
2012(52)
2011(42)
2010(70)
2009(44)
2008(39)
2007(44)
2006(32)
2005(36)
2004(27)
2003(39)
作者
(80)
(78)
(75)
(74)
(34)
(33)
(30)
(30)
(29)
(29)
(29)
(28)
(28)
(27)
(26)
(26)
(26)
(24)
(24)
(22)
(22)
(21)
(21)
(20)
(20)
(20)
(19)
(19)
(19)
(19)
学科
教育(541)
思想(506)
政治(505)
思想政治(470)
政治教育(470)
治教(470)
德育(461)
思想教育(34)
政治思想(34)
政治思想教育(34)
研究(18)
(16)
研究生(15)
教学(12)
中国(8)
语文(7)
(6)
学法(6)
教学法(6)
(6)
汉语(6)
理论(6)
管理(6)
(6)
高等(6)
工作(5)
道德(5)
道德教育(5)
审计(4)
(4)
机构
大学(510)
学院(494)
教育(297)
师范(259)
(259)
师范大学(199)
研究(178)
职业(168)
科学(139)
技术(130)
(127)
(122)
教育学(120)
(117)
职业技术(108)
(100)
教育学院(96)
教育科(90)
教育科学(90)
技术学院(88)
(82)
(76)
研究所(75)
党委(74)
北京(72)
学校(72)
(65)
学学(64)
(61)
(58)
基金
研究(270)
教育(231)
项目(195)
成果(185)
科学(181)
课题(164)
(162)
编号(156)
(130)
社会(123)
(119)
德育(110)
(105)
研究成果(104)
规划(104)
(103)
社会科(103)
社会科学(103)
年度(101)
(94)
(93)
阶段(93)
阶段性(90)
基金(87)
项目编号(87)
高校(81)
(78)
教育科(77)
重点(75)
教育科学(74)
期刊
教育(782)
研究(409)
中国(311)
职业(220)
技术(147)
技术教育(146)
职业技术(146)
职业技术教育(146)
高等(134)
高等教育(125)
教研(82)
高教(82)
学报(62)
大学(58)
科学(58)
(50)
教育科(50)
教育科学(50)
论坛(50)
成人(48)
成人教育(48)
职教(47)
(43)
学位(42)
研究生(42)
(31)
发展(30)
(30)
教育学(30)
学学(29)
共检索到1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惠碧仙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高校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结果显示,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通过改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德育氛围,注重人格养成,塑造个性完美,强化仁爱为本,重视德育实践等举措,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波  董维春  
讨论了学术氛围的内涵与功能;指出营造学术氛围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了已成功开展的营造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可平  
大学是人才的汇聚地,是创新的策源地。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关键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贵在大胆实践、重在创新氛围营造。大学创新创业,关键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可平  
大学是人才的汇聚地,是创新的策源地。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关键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贵在大胆实践、重在创新氛围营造。大学创新创业,关键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自财政部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信息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新华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等新闻网站,天津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新华日报、贵州日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安徽日报、西藏日报,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等地方主要媒体,集中宣传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和行业党建工作,全面报道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各级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党委,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的成功做法,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行业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营造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建星  赵伟  李辉  王世荣  张凤宝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和支撑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逐渐由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转变为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断优化实践环节,培养和造就终身具有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菁  
"德育人文关怀"这一课题在被提出的三十多年中,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后,德育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落实到能够让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来,既是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志毅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项建微  孙元涛  刘辉  
基于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特色,青田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上形成了"青石德育"的品牌。围绕"三品六相"的青石德育内涵,学校在德育活动、德育工作和德育资源各方面进行了零散活动系统化、日常工作精细化、德育资源品牌化的实践,突显了德育特色,拓展了德育深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长阳职教中心创新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培育德育文化,着力破解中职德育难题。创新"四全"育人模式。一是全纳理念育人。学校接纳所有学生,每个学生享有尊重;学生接纳同伴,理解、尊重老师,人人融入集体。通过"零辍学班级创建"等活动,教师变培养人为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庆文  缪启军  
文章从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入手,指出了其教育目标包含德育任务、教学内容蕴含德育资源,提出了高职实践教学作为高职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的具体策略,是结合高职实践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特点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云  
本文是在对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野观察基础上展开的对学校德育实践相关问题的实证探讨。研究指出,本应是最具国家意志刚性要求的学校德育,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的内在成长本身难以评量以及当下学校评价体系中业绩主义取向的影响,学校德育的考核从本该对人内在成长的关注转向了过程可视化、可量化的内容,学校德育活动也就从指向人的改变以符应国家社会要求成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转向了符应视导、考核指标的技术性表演。德育对学校的重要意义变成仅仅在于让学生服从并配合于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如此,学校如何认识、想象、定义学校中的孩子们,很大程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路向以及相关的学校办学目标。从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惊铎  
生态体验德育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创设富有意义生成和经验开悟的生态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解构枯燥说教模式,显现德育文化的原生态人本吸引力和感染力。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通过全息体验、对话反思、智慧融通探索出丰富多彩的课堂形态和体验活动。生态体验德育把优化生命样态、开发魅力载体、采用现场扎根性研究方法等作为实践着力点,以生命感动的魅力实践形态实现"德育是学校教育灵魂"的诉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实践人是道德生成的内在根基,生活是实践人的基本存在形态。因此,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人自觉地批判日常生活,创造道德生活,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金木  
面对德育回归生活中的误识,首先需要在学理上澄清生活德育不否定理性,否定的只是唯知性;不否定政治,否定的只是意识形态化;不否定学校教育,否定的只是脱离于生活的教育;不否定价值引导,否定的只是单向授受。其次,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实践在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表现形态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在资源选取上,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无论是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证明德育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日常生活,同时立足现实生活,在引导中实现一种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