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7)
- 2023(18286)
- 2022(15800)
- 2021(15089)
- 2020(12706)
- 2019(29516)
- 2018(28943)
- 2017(55840)
- 2016(30373)
- 2015(34171)
- 2014(33799)
- 2013(33281)
- 2012(30663)
- 2011(27513)
- 2010(27452)
- 2009(25450)
- 2008(25150)
- 2007(22098)
- 2006(19593)
- 2005(17492)
- 学科
- 济(121899)
- 经济(121764)
- 管理(97509)
- 业(92199)
- 企(78901)
- 企业(78901)
- 方法(58104)
- 数学(50521)
- 数学方法(49929)
- 财(36882)
- 中国(33691)
- 农(32488)
- 业经(27179)
- 务(24566)
- 制(24519)
- 财务(24480)
- 财务管理(24429)
- 贸(23822)
- 贸易(23809)
- 企业财务(23271)
- 易(23192)
- 学(22627)
- 地方(22530)
- 农业(21670)
- 银(20201)
- 策(20197)
- 银行(20164)
- 理论(19786)
- 和(19424)
- 行(19085)
- 机构
- 大学(425958)
- 学院(423438)
- 济(178229)
- 经济(174585)
- 管理(173724)
- 理学(149145)
- 理学院(147590)
- 管理学(145347)
- 管理学院(144524)
- 研究(139806)
- 中国(109897)
- 京(90615)
- 财(84711)
- 科学(81861)
- 所(68231)
- 财经(67070)
- 中心(64119)
- 研究所(61693)
- 农(61675)
- 江(61371)
- 经(61287)
- 业大(58227)
- 北京(57643)
- 经济学(53901)
- 范(53893)
- 师范(53450)
- 院(51138)
- 财经大学(50196)
- 州(49494)
- 经济学院(48707)
- 基金
- 项目(283236)
- 科学(224651)
- 研究(209967)
- 基金(208389)
- 家(179774)
- 国家(178310)
- 科学基金(154879)
- 社会(134063)
- 社会科(127223)
- 社会科学(127190)
- 基金项目(109340)
- 省(106988)
- 自然(99808)
- 自然科(97505)
- 自然科学(97485)
- 教育(96924)
- 自然科学基金(95774)
- 划(90588)
- 资助(87176)
- 编号(85286)
- 成果(69536)
- 部(64181)
- 重点(62559)
- 发(59372)
- 创(58562)
- 课题(58160)
- 教育部(55912)
- 国家社会(55606)
- 创新(54591)
- 人文(54359)
- 期刊
- 济(192725)
- 经济(192725)
- 研究(127555)
- 中国(79589)
- 管理(67415)
- 财(67060)
- 学报(60163)
- 科学(58005)
- 农(54850)
- 大学(47359)
- 教育(44469)
- 学学(44367)
- 融(41593)
- 金融(41593)
- 农业(38042)
- 技术(37404)
- 财经(33274)
- 经济研究(31198)
- 业经(29849)
- 经(28485)
- 问题(24514)
- 业(22136)
- 贸(21416)
- 图书(21087)
- 技术经济(21055)
- 理论(20120)
- 现代(19622)
- 统计(19156)
- 世界(19153)
- 国际(19060)
共检索到63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娜 韩传模
文章使用2003年~2006年在我国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50家公司的数据,首先使用one-wayANO-VA和Tukey'sHSD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18个不同行业营运资本管理投资策略与融资策略的激进程度是否会受到行业因素的显著影响;其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当采用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时是否会同时采用保守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最后,检验了营运资本策略随着时间的变动是否具有稳定性。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我们期望找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策略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上市公司加强营运资本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激进度 相关性 稳定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艳梅 李秀媛 张全爽
本文采用2015—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战略激进度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激进程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更大、转型程度更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采取进攻型战略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布局中主要倾向于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采取防御型战略的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基于要素的细分行业实证结果发现,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和路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卫秋
选取2007~2010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这些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体上仍然倾向于采取保守型或中庸型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较融资政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孔宁宁 张新民 吕娟
本文使用2004-2006年我国沪深两市5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与反映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而且与现金周期的各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存货政策,将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控制在合理的最优水平,实现营运资本的高效周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关键词:
营运资本 盈利能力 现金周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媚媚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现金周转期及其三个组成部分来综合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并以资本结构、公司规模、企业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对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现金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公司盈利能力 营运资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媚媚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现金周转期及其三个组成部分来综合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并以资本结构、公司规模、企业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对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现金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公司盈利能力 营运资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娜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有关营运资本策略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0年在我国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 210家公司4年的数据,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衡量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不同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是检验营运资本策略效率的最有效指标,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吉晓莉 李鹏飞
本文以我国20052014年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理性预期与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不同性质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对经济波动反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当期营运资本投资与下一期经济增长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较低,且对经济波动的敏感度小于民营上市公司。企业对营运资本投资的调整不仅仅来源于银行的信贷调整导致的流动负债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自身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理性预期 营运资本投资 股权性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卫秋
本文以2006—2010年间沪深两市中的64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融资约束的角度考察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面临融资约束的小规模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这类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现金的周转速度来改善其经营业绩。无融资约束的大规模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类公司可以通过降低现金的周转速度来改善其经营业绩。面临融资约束的民营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此类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现金的周转速度来改善其经营业绩。无融资约束的国有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 盈利能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甘丽凝 武洪熙 牛芙蓉 张鸣
本文以2000-2012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大型投资活动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和调整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无大型投资企业,有大型投资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快;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路径方面,在投资初期企业更多地采用权益融资方式,而在投资后期更多地采用负债融资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周期、负债水平和政治关联对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显著影响;投资周期对投资前期以及负债水平对投资末期的资本结构调整路径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对调整路径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型投资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负债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德刚 罗勇
基于对国内外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相关研究,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并运用动态调整模型和静态模型分别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动态调整模型比静态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同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企业规模与资产有形性显著正相关,与盈利能力、流动性和非债务避税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资本结构 静态权衡理论 动态调整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素英 赵曙明 田立法
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与战略定位是影响企业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因素。文章以11个行业中的19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创新战略、高管人力资本、员工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高管人力资本、员工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分别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员工人力资本是高管人力资本影响企业绩效的完全中介变量;创新战略与高管人力资本在影响企业绩效时存在显著的干扰型交互效应,创新战略与员工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创新战略 企业绩效 层级回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富 王福胜
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的关注,文章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整公司盈余结构的行为。研究发现:(1)管理层会将经营费用向下转移至营业外支出或将营业外收入向上转移至营业收入,以调增公司的核心盈余;(2)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实现营业利润增长和避免营业利润为负;(3)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增核心盈余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吉晓莉 李鹏飞
本文以我国2005~2014年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理性预期与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不同性质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对经济波动反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当期营运资本投资与下一期经济增长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较低,且对经济波动的敏感度小于民营上市公司。企业对营运资本投资的调整不仅仅来源于银行的信贷调整导致的流动负债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自身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理性预期 营运资本投资 股权性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玉珊
以沪深两市2007年至2011年没有发生过重大投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营运资金整体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净经营性营运资金性质相同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其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净经营性营运资金性质相反的应付账款,其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不明确,或为非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行业样本和制造业样本),或为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零售业样本)。其中,关于应付账款管理的证据与一般的财务观念以及同类研究发现的证据不完全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联交易、资本结构与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信贷政策与企业资本结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预算软约束与资本结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人特征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负债和经理激励视角的企业投资不足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