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7670)
- 2022(6455)
- 2021(6260)
- 2020(5143)
- 2019(11811)
- 2018(11617)
- 2017(21965)
- 2016(12085)
- 2015(14002)
- 2014(13710)
- 2013(13601)
- 2012(12904)
- 2011(11781)
- 2010(11706)
- 2009(10734)
- 2008(10452)
- 2007(9197)
- 2006(8230)
- 2005(7655)
- 学科
- 济(50621)
- 经济(50563)
- 管理(29345)
- 业(25124)
- 税(22120)
- 方法(20700)
- 税收(20674)
- 收(20509)
- 数学(19014)
- 数学方法(18931)
- 企(18429)
- 企业(18429)
- 中国(18150)
- 财(16781)
- 农(12974)
- 贸(11804)
- 贸易(11798)
- 易(11578)
- 制(11412)
- 学(10235)
- 地方(10095)
- 体(9379)
- 银(8994)
- 银行(8969)
- 融(8730)
- 金融(8723)
- 行(8694)
- 业经(8300)
- 农业(8278)
- 财政(8257)
- 机构
- 大学(168649)
- 学院(166325)
- 济(78811)
- 经济(77597)
- 研究(66525)
- 管理(56524)
- 中国(52427)
- 理学(47698)
- 理学院(47110)
- 管理学(46475)
- 管理学院(46147)
- 财(42637)
- 科学(37433)
- 京(36801)
- 所(34225)
- 财经(31891)
- 研究所(30695)
- 经(29299)
- 中心(28259)
- 农(27611)
- 经济学(26899)
- 江(24761)
- 经济学院(24406)
- 北京(24050)
- 院(23915)
- 财经大学(23657)
- 业大(21732)
- 农业(21637)
- 范(20453)
- 师范(20218)
- 基金
- 项目(106750)
- 科学(83618)
- 研究(79382)
- 基金(79321)
- 家(70429)
- 国家(69950)
- 科学基金(57832)
- 社会(52605)
- 社会科(49996)
- 社会科学(49986)
- 基金项目(40136)
- 省(37698)
- 教育(35522)
- 自然(34275)
- 资助(33578)
- 自然科(33529)
- 自然科学(33513)
- 划(33185)
- 自然科学基金(32956)
- 编号(30388)
- 成果(27010)
- 部(25343)
- 重点(24588)
- 中国(24019)
- 国家社会(23819)
- 发(23494)
- 性(22091)
- 课题(22086)
- 教育部(21812)
- 创(21621)
共检索到270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 赵余 张美美 魏永华
现行地方税体系多年以来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设置的税种数量较多但多为小税种,各税种间存在着职能交叉或缺位的现象。随着2016年营改增试点正式收官,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地方税体系将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为此,亟需优化或新征地方税相关税种,简并和优化职能重叠的税种,培育地方税体系主体税种,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重建地方税体系。
关键词:
地方税 营改增 主体税 地方税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葛静
"营改增"之后亟待重构我国地方税体系。学界目前提出以消费税、零售税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等多个方案,本文通过对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提出货物与劳务税不宜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的组合可以成为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的长期方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金荣
我国从2012年开始推行"营改增"试点,试点过程中营改增范围对应的税款全部归属地方,但长期来看并不现实。从税种管理角度来看,营改增后的增值税应该实行统一管理,税款分配也应一致,否则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从业务范围上来看,增值税实行税款抵扣制度,现实征管活动无法在业务链条中将营改增范围与原有增值税业务范围划分清楚,从而影响到收入的分配。为解决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问题,长远来看应改革增值税的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金荣
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实行分税制的必然结果,是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保障。我国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以划分税种的方式分别构建了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从收入结构来看,营业税在地方税收构成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为完善税收体系、公平税负,2012年开始推行"营改增"试点,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营业税税种将不复存在。重新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完善辅助税种,重新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营改增 收入分配 地方税收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星明
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起,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历时4年半,至此增值税实现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标志着曾经作为地方税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正式告别历史舞台。"营改增"是对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调整,彻底打破了分税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星明
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起,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历时4年半,至此增值税实现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标志着曾经作为地方税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正式告别历史舞台。"营改增"是对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调整,彻底打破了分税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超 罗飞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实现税种改变,税收制度更为合理的同时,深层次上也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税制以及财税体系改革,其最直观的体现,即是地方税主体税种受到冲击,重塑地方税体系已迫在眉睫。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现状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营改增")。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国务院多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金秀
"营改增"导致地方主体税种缺失,迫切需要重构地方财税体系。本文分析认为,从我国税制结构看,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先行选择大共享税的分税制模式,构建以一般消费税为主、其他税补充的地方税体系,确立共享税分成收入与地方税并重、少量非税收入为辅、转移支付配合的多元化地方财力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石子印
一、"营改增"之后的地方税:规模与结构。按照收益权标准,地方政府能够自由支配使用其收入的税种都属于地方税,那么地方税包括地方独享税与地方政府获得的共享税两部分。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独享的税种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印花税等属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共享税。据统计资料计算,在收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翁嘉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方税收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后地方税收面临着主体税种缺失、收入锐减、征管压力增大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建设,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税权,加强地方税主体税种建设,健全和完善现行地方税税法,择机开征新的税种,加强国地税沟通协作,建立收入稳定的地方税体系,以增强地方税财政支撑能力。
关键词:
营改增 地方税体系 主体税种 税权 税制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太东
本文从分析"营改增"后构建地方主体税种的约束条件入手,提出将我国现有多项房地产税整合作为新的主体税种的设想,并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关键词:
地方税 主体税种 房地产税 “营改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明月
全面"营改增"对现行地方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打破现行地方税体系的运行格局、倒逼中央和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和加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传统经典理论注意到地方税体系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却忽略了对地方税体系构建中地区间公平性问题的法学关注。我国应当在财政分配公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差异性地方税体系,其实现路径包括赋予增值税调控地区间财政差距的功能、确立企业所得税分区域的衡平共享比例、培育地方因地制宜的特色主体税种和以正面清单模式确定地方税种开征权。
关键词:
全面“营改增” 差异性 地方税 地区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在中国地方税收收入中比重超过1/3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会对地方税收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完善地方税体系成为推进"营改增"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应以"营改增"改革为契机,从调整增值税收入分享体制、加强地方税主体税种建设、适时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和税政管理权三个方面完善地方税体系。
关键词:
营改增 完善 地方税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明月
全面"营改增"对现行地方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打破现行地方税体系的运行格局、倒逼中央和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和加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传统经典理论注意到地方税体系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却忽略了对地方税体系构建中地区间公平性问题的法学关注。我国应当在财政分配公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差异性地方税体系,其实现路径包括赋予增值税调控地区间财政差距的功能、确立企业所得税分区域的衡平共享比例、培育地方因地制宜的特色主体税种和以正面清单模式确定地方税种开征权。
关键词:
全面“营改增” 差异性 地方税 地区差距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韦鹏飞 李君
分析制的实施不仅为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负效应,从而使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成为关键。为此,在重构地方税体系过程中应该注意:兼顾中央与地方,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中央财政制衡全局的前提下,允许地方财政保持适当规模;保留必要的地方财政自我制衡职能;还要进行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