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7)
2023(3860)
2022(3458)
2021(3149)
2020(2645)
2019(5874)
2018(6012)
2017(11311)
2016(6054)
2015(6520)
2014(6341)
2013(6140)
2012(5578)
2011(5035)
2010(5000)
2009(4520)
2008(4419)
2007(3780)
2006(3393)
2005(2989)
作者
(17955)
(15411)
(15135)
(14401)
(9631)
(7531)
(6801)
(6010)
(5671)
(5378)
(5283)
(5257)
(4834)
(4706)
(4670)
(4665)
(4494)
(4484)
(4439)
(4347)
(3817)
(3800)
(3660)
(3424)
(3412)
(3406)
(3338)
(3269)
(3127)
(3021)
学科
(25485)
经济(25468)
管理(17668)
(15199)
(11901)
企业(11901)
方法(10942)
数学(9850)
环境(9797)
数学方法(9729)
地方(8454)
(7408)
(7115)
(5813)
中国(5667)
(5653)
(5647)
贸易(5646)
(5448)
农业(4955)
地方经济(4930)
业经(4694)
(4588)
规划(4478)
环境规划(4319)
税收(4314)
(4276)
资源(4235)
(4150)
(3714)
机构
学院(84068)
大学(83609)
(33414)
经济(32776)
研究(31308)
管理(31164)
理学(27527)
理学院(27125)
管理学(26496)
管理学院(26359)
中国(22816)
科学(21780)
(17884)
(16547)
(15951)
研究所(15520)
中心(14647)
(14472)
业大(13700)
农业(12606)
(12438)
(12348)
师范(12214)
财经(11943)
(11752)
北京(10934)
(10849)
经济学(10367)
(10063)
师范大学(10046)
基金
项目(63970)
科学(50967)
基金(48220)
(44092)
国家(43818)
研究(42406)
科学基金(37194)
社会(28109)
社会科(26690)
社会科学(26682)
基金项目(26303)
自然(25748)
自然科(25107)
自然科学(25103)
自然科学基金(24611)
(24299)
(21130)
资助(19410)
教育(18553)
编号(15762)
重点(15100)
(14357)
(13916)
科研(13147)
计划(12799)
(12714)
国家社会(12323)
创新(12016)
成果(11482)
教育部(11376)
期刊
(34416)
经济(34416)
研究(22771)
学报(15933)
科学(15372)
中国(14193)
(13486)
大学(11427)
学学(11060)
(10445)
管理(10030)
农业(9319)
资源(7291)
经济研究(6178)
业经(5898)
(5460)
技术(5454)
财经(5337)
教育(5140)
(5098)
金融(5098)
(4614)
问题(4480)
(4316)
统计(4299)
林业(4182)
科技(4174)
商业(4124)
(4097)
业大(4025)
共检索到11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省份营商环境指数,首先分析了中国营商环境的现状,然后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法、收敛检验等多种方法考察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时空差异及分布特征。主要结论有:(1)样本考察期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42%,但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从东到西依次降低。(2)营商环境总体基尼系数呈略微的增长之势,说明营商环境的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分解基尼系数发现,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3)营商环境在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东部地区还同时存在σ收敛。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迪  谢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纽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所在地区的口岸营商环境成为影响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资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发展存在非平衡现象。本文以直属海关层面统计的通关时间作为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的代理变量,分别在进口、出口方式下,利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来源结构分解,并基于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揭示了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其中,京津冀地区口岸进口营商环境受疫情影响较大,长江经济带和广东地区口岸出口营商环境具有较强的通关韧性;第二,整体层面上,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区域内差异贡献率相对较低;第三,随着时间增长,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地区差异存在动态收敛特征,且出口方式下的收敛趋势更为显著;第四,随着时间跨度增长,我国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呈现稳定状态,尤其是进口方式下便利化程度高的地区将保持不变。因此,口岸地区政府应当加强海关科技创新,推进跨关区人员交流工作,增强执法主体间协作关系以及强化执法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唐菁  
文章测度了高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差异,梯度特征明显,区域间差异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三大区域高端服务业发展呈现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应充分认识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缩小高端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立  
伴随着我国流通空间格局的演变,智慧流通产业逐渐成为调控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本文选取200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特征考察智慧流通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研究发现:第一,以2008年和2018年两个时间节点划分,我国智慧流通产业发展可以分为萌芽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优化调整期,区域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第二,我国智慧流通产业呈现出总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区域间绝对差异逐步减小的趋势,但各地区内部的智慧流通产业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第三,全国及三大经济区的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满足空间条件β收敛,三大经济区的收敛速度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阶梯形排序。东部地区的产业收敛因素为生态环境和增长动能,而对外开放则会导致产业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因素为经济运行;西部地区的收敛因素为增长动能和经济运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赫宇昕  罗子健  
文章基于共享性、富裕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我国各省份2011—2020年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考察,并揭示了地区差异的来源,从地区、时空多维度刻画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规律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排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共同富裕水平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增强,区域间差异是共同富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的贡献最低;(3)共同富裕水平呈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具有马太效应;(4)只有全国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全国及四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武   许红丹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分布特征,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构建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不同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政府干预程度、科技创新水平、人口密度和制度质量对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梅辉扬   傅志华   梅霞  
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通过构建全要素碳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考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和差异来源,使用σ收敛模型和β收敛模型检验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是地区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地区>全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特征,并且这种差异呈扩大的趋势;(2)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其贡献率整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下降的趋势;(3)全国及三大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特征,但是均表现出典型的β收敛特征,全要素碳生产率最高的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全要素碳生产率最低的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4)产业结构、财政支出水平等是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收敛速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最后从清晰认识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问题、重视绿色低碳协调发展工程的实施路径问题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志勇  
研究目标:探究2007~2016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构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指数"来刻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之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继而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整体与中部和西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梯度特征明显,而东部区域则由显著两极分化现象渐趋弱化为一极集聚现象。全国总体相对差异呈趋缓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最大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刻画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测度了其地区差异及来源,揭示了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加深认知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地区差距提供了事实参考依据,也对如何推进区域间、区域内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佟孟华  褚翠翠  李洋  
研究目标: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地区差异、结构差异、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σ收敛、β收敛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发展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生态环境差异转变为增长动能差异;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波动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创新:将共同富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识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转变的关键节点,并在全面把握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价值: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明确当前乃至未来阶段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李卫东  张杰斐  刘文杰  
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划分超大和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三种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组别,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但城市之间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同程度地减弱,造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首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全国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旺  
文章测算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绝对差异正在缩小,并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过程,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收敛,中部地区收敛系数为正,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雷涯邻  杨艳昭  李方舟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2)中国边境人口丰度很低,境外普遍低于国内人口密度;就人口集聚水平变化而言,2000~2010年,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3)人口减少是边境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显著减少地区境内为东北和西北,境外为中朝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亚飞  刘高焕  
以植被种类丰富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气象站点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以及该地区植被分布图,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该地区典型植被空间分布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大香格里拉地区植被分布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量化了植被空间分布的气候范围,并根据二者的关系特征,得到了植被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同时,界定了不同植被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范围。发现大香格里拉地区影响不同植被空间分布的气候因子不同,影响草甸分布的是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多年7月平均气温,影响针叶林分布的是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影响灌丛分布的较分散。同时不同植被的海拔分布界限和坡度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的生态福利绩效值,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δ收敛和β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并分析了其俱乐部收敛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平均值为0.662,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区域内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各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地区存在δ收敛,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β条件收敛,三大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