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8)
2023(12770)
2022(11183)
2021(10457)
2020(8835)
2019(20086)
2018(19968)
2017(38774)
2016(21109)
2015(23268)
2014(22788)
2013(22506)
2012(20330)
2011(18179)
2010(17771)
2009(16170)
2008(15706)
2007(13399)
2006(11591)
2005(9864)
作者
(61949)
(51408)
(51156)
(48324)
(32597)
(24816)
(22971)
(20289)
(19496)
(18036)
(17531)
(17204)
(16213)
(15925)
(15805)
(15729)
(15614)
(15401)
(14675)
(14588)
(13081)
(12450)
(12215)
(11630)
(11496)
(11402)
(11328)
(11261)
(10359)
(10271)
学科
(79270)
经济(79178)
管理(63562)
(60314)
(51270)
企业(51270)
方法(39923)
数学(34928)
数学方法(34600)
(22059)
(20871)
(18771)
中国(18746)
业经(17740)
环境(16602)
(16258)
贸易(16254)
(15809)
(15521)
财务(15460)
财务管理(15444)
地方(15327)
企业财务(14684)
农业(14036)
(13509)
技术(13309)
(13102)
(13020)
理论(12452)
(10605)
机构
大学(295921)
学院(294389)
管理(120130)
(112517)
经济(110183)
理学(105975)
理学院(104839)
管理学(103024)
管理学院(102532)
研究(95585)
中国(68471)
科学(63246)
(62086)
(53230)
(49774)
业大(49727)
(48389)
研究所(44856)
中心(42876)
农业(42334)
财经(41428)
(40057)
北京(38684)
(37840)
(36855)
师范(36381)
(34620)
(33130)
经济学(32775)
商学(31813)
基金
项目(213479)
科学(166429)
基金(155503)
研究(148952)
(138015)
国家(136899)
科学基金(117086)
社会(93383)
社会科(88531)
社会科学(88505)
基金项目(84183)
(83392)
自然(79854)
自然科(77972)
自然科学(77948)
自然科学基金(76561)
(70799)
教育(67317)
资助(63515)
编号(59641)
重点(47383)
(45997)
成果(45828)
(44585)
(44332)
科研(41776)
创新(41535)
计划(40645)
课题(39858)
大学(39047)
期刊
(114306)
经济(114306)
研究(79446)
学报(54413)
中国(47877)
科学(46933)
(46865)
管理(41188)
大学(39824)
学学(37994)
(37565)
农业(32566)
教育(26602)
技术(22539)
(21237)
金融(21237)
业经(20127)
财经(19458)
经济研究(18917)
(16610)
(16352)
科技(15957)
问题(15084)
图书(14995)
(14798)
业大(14631)
理论(14186)
商业(13636)
资源(13517)
技术经济(13512)
共检索到40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玲  周泽将  万明华  
作为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形式之一,营商环境影响到微观企业财务行为的诸多方面,但有关其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机制检验的研究尚且不足。基于此,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营商环境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大股东掏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营商环境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揭示,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改善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审计质量和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以上构成了营商环境抑制大股东掏空的主要影响路径。以上结论丰富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研究,明晰了营商环境影响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理,同时为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妍锦  冯建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占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经Hausman检验发现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具有内生性。为此,本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3sLs回归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侵占会降低公司绩效,同时公司绩效的降低又会刺激大股东进一步的侵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实证检验还得出,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大股东侵占和公司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  刘冬  李仁飞  
本文认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大股东"掏空"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内生性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对以往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最后文章提出了运用实证方法验证和解决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之间内生性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侯青川  靳庆鲁  苏玲  于潇潇  
本文以中国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掏空"为切入点,研究放松卖空管制是否可以发挥外部监督约束作用。放松卖空管制后,如果大股东继续进行"掏空",则中小股东可卖空公司股票,使股价及时反映负面消息而下跌,从而大股东的利益亦会受到损失。如果"掏空"带来的收益小于股价下跌可能带来的损失,则放松卖空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支持上述预期,表明卖空机制可以发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熊家财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委托代理模型,考察大股东掏空对CEO薪酬契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导致CEO薪酬以及CEO强制性变更两者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均下降,同时,CEO在职消费上升,表明大股东掏空不仅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而且破坏公司治理并增加代理成本,因此,只有继续优化股权结构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强化大股东、管理层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切实改善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孟竺  王艳丽  
本文通过研究大股东掏空的成因、实现方式、影响因素、支持行为等方面,以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大股东掏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防范掏空风险,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车明明  沈丽君  
近年来,对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的研究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文章就这一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刚性、董事会成员"羊群"行为以及政府干预是掏空行为的主要成因,并分析掏空和支持两种不同利益输送行为的选择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盈利性、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性质相关。通过对现有研究的主要结论、关键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大股东的掏空与支持行为、防范掏空危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小运  陈娟  
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乃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抑制了标的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大股东掏空的动机、时机、能力会影响“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即当股权质押较多、发行新股数量较多以及拥有较多关联方时,“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通过改善公司自身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增加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难度和成本,进而降低大股东掏空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康涛  陆正飞  张志华  
本文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类似,在OLS回归中,我们未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变量具有内生性,在控制独立董事内生性情况下,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变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以往研究未能发现独立董事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很可能源于模型设定偏误。在稳健性分析部分,我们采用了多种指标来反映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本文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刘洋  
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理论上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动机。本文实证发现,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率和市场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这一正向市场公告效应是由大股东资产认购而不是股份增持或现金融资造成的。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定向增发完成后一年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会计绩效变动,为大股东资产认购参与定向增发具有显著的效率促进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这一研究为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产重组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对定向增发宣告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张铁刚  
资本市场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效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并且对掏空动机较强、掏空约束较弱公司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低、两权分离度大,以及股权制衡度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国有公司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省份的公司,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丰富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同时为完善公司治理和提升公司内外部有效监督带来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丛颖  张楠楠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检验大股东行为对不同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治理与掏空效应,并引入股权结构的交互项,检验股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行为存在治理与掏空效应,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一方面能够降低股权代理冲突,另一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掏空。股权结构不是影响大股东行为的直接因素,而是对大股东治理和侵占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其中国有股股东对股权代理冲突的治理效应要高于非国有股股东,而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要低于非国有股股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超恩  张瑞君  
使用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1)大股东掏空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减弱大股东掏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3)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高金字塔层级上市公司中的显著性更强;(4)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的治理作用较为显著,控制环境和内部监督的作用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