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79)
2023(18689)
2022(16234)
2021(14906)
2020(12695)
2019(28656)
2018(28254)
2017(54598)
2016(29565)
2015(32889)
2014(31826)
2013(31167)
2012(28265)
2011(25369)
2010(25076)
2009(22797)
2008(22058)
2007(19015)
2006(16406)
2005(13696)
作者
(84023)
(70067)
(69401)
(66063)
(44514)
(33693)
(31349)
(27405)
(26569)
(24641)
(23780)
(23506)
(22116)
(21767)
(21712)
(21292)
(21112)
(20798)
(20187)
(20009)
(17408)
(16998)
(16835)
(15849)
(15714)
(15425)
(15416)
(15333)
(14053)
(14039)
学科
(114662)
经济(114541)
管理(87628)
(82814)
(69759)
企业(69759)
方法(57075)
数学(50103)
数学方法(49489)
中国(30907)
(29791)
(29369)
业经(25306)
(24715)
地方(22954)
技术(21911)
(21745)
贸易(21736)
(21063)
环境(20376)
农业(19874)
(19440)
财务(19366)
财务管理(19330)
理论(19290)
(18805)
企业财务(18315)
(17457)
(17171)
(16292)
机构
大学(409228)
学院(408295)
管理(163537)
(160435)
经济(157095)
理学(143835)
理学院(142247)
管理学(139539)
管理学院(138816)
研究(131866)
中国(95665)
(85423)
科学(84670)
(71497)
(69170)
业大(65387)
(64677)
中心(60691)
研究所(59755)
财经(59122)
(57482)
农业(54780)
(54075)
北京(52610)
(52098)
师范(51468)
经济学(49105)
(48480)
(46751)
经济学院(44714)
基金
项目(294511)
科学(231805)
基金(214989)
研究(207798)
(189668)
国家(188127)
科学基金(162346)
社会(132684)
社会科(125920)
社会科学(125890)
(115573)
基金项目(114704)
自然(108493)
自然科(106096)
自然科学(106068)
自然科学基金(104177)
(97490)
教育(96182)
资助(88294)
编号(82479)
重点(65907)
(64123)
成果(63940)
(63860)
(61795)
创新(59187)
科研(56987)
课题(56626)
国家社会(55084)
教育部(54968)
期刊
(161162)
经济(161162)
研究(111341)
中国(71709)
学报(70441)
科学(62210)
(60532)
管理(58205)
(53841)
大学(52977)
学学(50286)
农业(41741)
教育(41610)
技术(34808)
(30480)
金融(30480)
财经(28047)
业经(27619)
经济研究(27181)
(24022)
问题(22430)
(22135)
科技(21476)
(19908)
图书(19728)
技术经济(19346)
商业(18854)
统计(18787)
业大(18455)
理论(18136)
共检索到566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仁发  魏琴琴  
本文在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7年我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营商环境有效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因区域、城市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而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营商环境将通过FDI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菁鸿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日益趋紧的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技术创新?针对这个问题,论文以2000—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门槛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环境规制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连续性。第二,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过低和过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均不利于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阿城   温永林   曾婧婧  
本文通过匹配2012—2017年中国城市在线政务服务指数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在线政务服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线政务服务作为一种新制度安排只对企业申请专利具有外生性激励作用,它为政企“打交道”提供了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验证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在线政务服务影响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重要渠道。(2)在“企业-政府-中介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框架下,在线政务服务对中小规模和新兴科技行业的企业,以及对处于高市场竞争环境、高质量政府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企业,正外部性相对更大。(3)在线政务服务对制度性交易费用的“压缩效应”和对企业申请专利产出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值。在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向全面扩展期的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有序稳妥地推进在线政务服务升级,也要注重线下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摒弃技术至上的线性思维。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消除企业创新制度性障碍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朱汉年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处于发展与防治相持阶段,随着政府环境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大,绿色创新已成为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采用异质性分析以及变量替换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环境监管增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系数为0.07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2)根据“挤出”效应,融资约束在环境监管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企业性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环境监管对林业相关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影响系数为0.0258,影响系数和效果均弱于非林业相关企业。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和力度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要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要打通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绿色创新”体系、信息传导机制;四是要兼顾森林的保护,长远维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更大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志祥  龚新蜀  
在梳理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作为社会资本的稳健性检验,考察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②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市场分割的削弱和政府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途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新春  
在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文章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有直接驱动效应。从结构角度分析,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分别研究后发现,覆盖广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要略强于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作用则并不显著。从区域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就作用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薪酬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新春  
在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文章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有直接驱动效应。从结构角度分析,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分别研究后发现,覆盖广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要略强于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作用则并不显著。从区域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就作用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薪酬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宇  
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零售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对零售企业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8-2022年A股109家零售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就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和机制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推动零售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消费需求、开展个性化营销、帮助零售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零售企业效率提升和供应链的优化等方式,直接对零售企业成长能力产生正向赋能作用,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具有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正向赋能作用。同时,数字化转型对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会由于零售企业规模异质性、权属异质性和所处区位异质性而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规模较大零售企业、非国有性质零售企业和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成长能力具有更强的正向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零售企业如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成长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海洋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15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采用MIMIC模型对共享能力指数进行测算,然后运用全局DE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共享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共享能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东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平均值最大,而西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波动性;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促进效应,但促进效应具有地域差异性,在西部地区,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