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2)
- 2023(18387)
- 2022(15443)
- 2021(14388)
- 2020(12212)
- 2019(27446)
- 2018(27027)
- 2017(52337)
- 2016(28013)
- 2015(30305)
- 2014(30055)
- 2013(29562)
- 2012(26920)
- 2011(23788)
- 2010(23841)
- 2009(22165)
- 2008(21871)
- 2007(19139)
- 2006(16835)
- 2005(14971)
- 学科
- 济(114484)
- 经济(114351)
- 业(103075)
- 管理(94926)
- 企(91134)
- 企业(91134)
- 方法(52301)
- 数学(43146)
- 数学方法(42609)
- 财(36166)
- 农(35554)
- 业经(33399)
- 中国(29677)
- 务(25927)
- 财务(25873)
- 财务管理(25836)
- 农业(24952)
- 企业财务(24578)
- 制(23069)
- 贸(22451)
- 贸易(22442)
- 易(21850)
- 技术(21246)
- 地方(21231)
- 策(20268)
- 环境(19900)
- 划(19881)
- 学(19596)
- 理论(19457)
- 和(19163)
- 机构
- 学院(392527)
- 大学(385828)
- 济(162266)
- 经济(159028)
- 管理(157640)
- 理学(135869)
- 理学院(134480)
- 管理学(132320)
- 管理学院(131597)
- 研究(125682)
- 中国(100304)
- 京(79710)
- 科学(77574)
- 财(76490)
- 农(70724)
- 所(62416)
- 财经(60852)
- 中心(60319)
- 业大(60184)
- 江(60024)
- 研究所(56611)
- 农业(55605)
- 经(55440)
- 经济学(49104)
- 北京(48912)
- 州(47309)
- 范(46313)
- 院(46071)
- 师范(45655)
- 财经大学(45099)
- 基金
- 项目(268062)
- 科学(212632)
- 基金(197475)
- 研究(190488)
- 家(173389)
- 国家(171907)
- 科学基金(149382)
- 社会(123339)
- 社会科(117152)
- 社会科学(117125)
- 省(105281)
- 基金项目(104753)
- 自然(99488)
- 自然科(97146)
- 自然科学(97115)
- 自然科学基金(95420)
- 划(88105)
- 教育(87172)
- 资助(80326)
- 编号(74450)
- 重点(60184)
- 部(58745)
- 创(57857)
- 成果(57495)
- 发(57161)
- 创新(53591)
- 科研(51927)
- 国家社会(51523)
- 业(51465)
- 课题(51242)
- 期刊
- 济(175533)
- 经济(175533)
- 研究(109377)
- 中国(70923)
- 农(63845)
- 管理(62958)
- 财(62598)
- 学报(60372)
- 科学(57179)
- 大学(46205)
- 学学(44599)
- 农业(42742)
- 融(41476)
- 金融(41476)
- 技术(36103)
- 教育(31775)
- 业经(31025)
- 财经(30066)
- 经济研究(27848)
- 经(25850)
- 业(25206)
- 问题(24359)
- 技术经济(20332)
- 版(19042)
- 现代(18885)
- 财会(18519)
- 贸(18511)
- 商业(18367)
- 科技(18003)
- 统计(17882)
共检索到574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波 刘璐 王威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改善市场融资状况、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基于信用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可得性。第二,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增强银行风险承担意愿、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等途径,提升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可得性。第三,营商环境优化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和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在金融聚集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营商环境的优化效应更为明显。第四,营商环境在促进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也通过替代效应使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减少。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基于现代信用体系的企业融资新机制,加快信用城市试点经验成果的复制与推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强永昌 杨航英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的双重背景下,国内区域一体化扩容的出口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文章匹配了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10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的企业出口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显著促进了整体城市与原有城市的企业出口,对新加入城市的企业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出口额分解的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减少了企业出口的产品种类与目的国数量,提高了企业出口的贸易密度与平均出口价值。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的专业化经营效应提升了企业出口水平,而创新抑制效应降低了企业出口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扩容对外资企业、小规模企业、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较大。研究结论对推进中国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出口增长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扩容 出口效应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潘旭文
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上市公司设立关联企业形成的企业-城市对数据,实证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并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企业偏向于服务类业务、跨区异地及原位中心城市的投资,地区间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协同显著强化企业跨地区的投资行为;区域一体化通过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这一效应在企业规模较大、服务业、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资本流入地企业的经营绩效、扩大企业的采销市场,其投资迁移效应具有地理邻近偏好和区域内依赖性的特征。以上研究结论对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有效投资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企业跨地区投资 投资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向前 刘祺
分权制度下环境规制成为地区间流动性资源争夺的博弈手段,跨区域环境规制则因缺乏强制约束能力其效用与作用机制仍有待验证。选取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这一跨区域环境规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双向固定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分析,实证检验了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降低碳排放,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够通过鼓励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试点城市规模、财政水平异质性而产生差异,其中城市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在低碳产业发展、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财政支出水平更高的城市通过培育和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发挥更为明显的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达 李格
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合作促进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提升要素市场发育度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较低、创新水平较低和工业结构更清洁的城市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能源效率的提升更加显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文林 吕鑫
本文基于2008—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以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一体化使得试点城市内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流动性较强的制造业企业以及税企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长三角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集聚租金和税收征管效率,企业分工与盈利水平的提升使得地方政府能在经济集聚中获得税收收益,进而形成促进地方政府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内生动力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地区间财政分配关系、地方税收征管行为,调动地方政府推进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孙伟增 高雅
《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基于2007—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反垄断法》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区域性的行政垄断程度和市场垄断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营业成本以及扩大商业信用规模等途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不享有政府政策偏向的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市场垄断程度更高及产品可贸易性较低的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地区创业活跃度,增加了小微企业对地区的税收贡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理解竞争政策的经济效应和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水全 谭蕴林 孙芳城 尹长萍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抑制了新进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但随着时间增长,这一抑制作用先增后降直至消失。从要素资源流动视角对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一机制阻碍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投资和引资等行为偏好会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加剧对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晓敏 宋鑫伟 郭檬楠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城市低碳转型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低碳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城市低碳转型主要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审计风险机制降低企业审计费用。具体的,城市低碳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环境违规行为;也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努力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重述概率。此外,城市低碳转型降低企业审计费用的效应在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更为明显。本研究有利于厘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为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曹旭欣
研究目的:评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果并厘清其作用机制,为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方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层面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而言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2)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应会受到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以及区域位置的调节效应影响;(3)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可以促进人口、地理和经济层面的县域金融集聚,在普惠金融发展下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及性并缓解其信贷约束问题,最终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研究结论:在总结现有试点区域政策经验的基础之上,应针对性地制定与所在区域相吻合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以促进金融集聚,实现政策的长期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跃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效率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吗?——来自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区域一体化合作能否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
关注长三角不良贷款双升压力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绿色发展——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低碳治理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产业政策如何影响长三角地区企业竞争力?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来自三批次试点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环保信用评级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环境信用评价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发生概率及影响因素:长三角地区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