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399)
- 2023(23601)
- 2022(20042)
- 2021(18640)
- 2020(15805)
- 2019(36206)
- 2018(35568)
- 2017(67988)
- 2016(37145)
- 2015(41622)
- 2014(41390)
- 2013(40869)
- 2012(37079)
- 2011(33370)
- 2010(33616)
- 2009(31394)
- 2008(31213)
- 2007(27710)
- 2006(24569)
- 2005(22325)
- 学科
- 济(150661)
- 经济(150461)
- 管理(117878)
- 业(116203)
- 企(103416)
- 企业(103416)
- 方法(69570)
- 数学(58445)
- 数学方法(57605)
- 财(46025)
- 中国(41252)
- 农(39722)
- 业经(38006)
- 制(32636)
- 学(30936)
- 务(30066)
- 贸(29965)
- 财务(29961)
- 贸易(29947)
- 财务管理(29904)
- 易(29173)
- 企业财务(28418)
- 地方(26621)
- 理论(26299)
- 农业(26267)
- 和(24852)
- 技术(24513)
- 银(24371)
- 银行(24297)
- 环境(23394)
- 机构
- 大学(532761)
- 学院(530263)
- 济(215091)
- 经济(210654)
- 管理(206092)
- 研究(178269)
- 理学(177626)
- 理学院(175659)
- 管理学(172259)
- 管理学院(171298)
- 中国(137357)
- 京(114032)
- 科学(110011)
- 财(103272)
- 所(90204)
- 农(88668)
- 研究所(81868)
- 财经(81811)
- 中心(80666)
- 业大(80165)
- 江(78937)
- 经(74413)
- 北京(72049)
- 农业(69687)
- 范(66944)
- 师范(66175)
- 经济学(65763)
- 院(64563)
- 州(63079)
- 财经大学(60785)
- 基金
- 项目(355751)
- 科学(279421)
- 基金(259619)
- 研究(254512)
- 家(228491)
- 国家(226603)
- 科学基金(194172)
- 社会(161928)
- 社会科(153539)
- 社会科学(153495)
- 省(136968)
- 基金项目(135844)
- 自然(127650)
- 自然科(124782)
- 自然科学(124748)
- 自然科学基金(122519)
- 教育(117624)
- 划(116194)
- 资助(108686)
- 编号(101939)
- 成果(83102)
- 重点(80143)
- 部(78371)
- 发(74392)
- 创(73630)
- 课题(70558)
- 创新(68846)
- 科研(68280)
- 国家社会(67510)
- 教育部(67236)
- 期刊
- 济(235324)
- 经济(235324)
- 研究(155376)
- 中国(103780)
- 学报(88559)
- 财(82999)
- 农(80244)
- 管理(80177)
- 科学(79382)
- 大学(67490)
- 学学(63688)
- 教育(55134)
- 农业(54428)
- 融(48327)
- 金融(48327)
- 技术(46623)
- 财经(41031)
- 经济研究(38536)
- 业经(37452)
- 经(35278)
- 业(30661)
- 问题(30576)
- 贸(26597)
- 技术经济(26279)
- 版(26268)
- 统计(26031)
- 图书(25537)
- 科技(24645)
- 策(23950)
- 理论(23458)
共检索到790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刚 韦东明 王克明 欧阳帅
当前,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程度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营商环境便利化对企业"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国际投资选择理论模型,以中国对外大型投资项目为研究样本,考察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的提升增加了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的概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推动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进入发达国家和高科技行业,而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这种效应集中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检验发现,东道国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越高,开展技术和市场寻求型投资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模式。文章为深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馨月 吴信如
本文采用2005~2020年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结果发现:(1)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OFDI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并且降低了中国企业OFDI的成功率;(2)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明显的异质性,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体、不同投资方式以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反应各异;(3)机制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扩展边际而非集约边际抑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4)金融危机后尤其是近几年“逆全球化”的逐渐显现下,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最后给出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微 卜伟
基于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距离研究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模式选择问题。选取2005-2018年间A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9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建立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并购,对合资和独资没有偏向;文化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绿地合资;制度距离较大,投资模式的选择依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政治距离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投资模式 政治距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经 王馗
鉴于全球跨境投资政策和国际经贸规则的调整和变化,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具有东道国"制度环境不确定性偏好"的特征。引入市场因素时,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存在市场寻求型动机,但市场规模弱化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不利影响;引入资源因素时,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寻求型动机,这表明掠夺国外资源的评论是失实的。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层面有必要完善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服务和救济机制,全方位保障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利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常世旺 韩仁月
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对中国的涉外税收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15家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中国企业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是由于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优惠的税收政策。而在鼓励对外投资方面存在着手续较为繁琐、优惠政策不够完善等不足。中国应遵循"从实际出发"、"鼓励"、"规范"的原则,建立目标明确、多层次的税收优惠体系,加强境外税源管理加大反避税力度。
关键词:
对外投资 税收政策 税收抵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红艳 崔耕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
关键词:
内向国际化 吸收能力 外向国际化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光 卢进勇
2015年11月5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公布,标志着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得以具体实现。随着新一代投资规则中"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竞争中立""国有企业"等原则的落实与推行,可以看出"进一步放开市场""高规格严标准投资自由化""促进透明公平公正竞争"已成为各经济体的重要关切点与诉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布局下,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与谈判中去,为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投资便利条件和投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铺好
关键词:
投资规则 中国企业 走出去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光 卢进勇
2015年11月5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公布,标志着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得以具体实现。随着新一代投资规则中"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竞争中立""国有企业"等原则的落实与推行,可以看出"进一步放开市场""高规格严标准投资自由化""促进透明公平公正竞争"已成为各经济体的重要关切点与诉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布局下,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与谈判中去,为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投资便利条件和投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铺好道路。
关键词:
投资规则 中国企业 走出去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光 卢进勇
2015年11月5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公布,标志着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得以具体实现。随着新一代投资规则中"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竞争中立""国有企业"等原则的落实与推行,可以看出"进一步放开市场""高规格严标准投资自由化""促进透明公平公正竞争"已成为各经济体的重要关切点与诉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布局下,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与谈判中去,为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投资便利条件和投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铺好
关键词:
投资规则 中国企业 走出去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双兰 孙慧
采用2006—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边际效应;并进一步讨论政府补贴对这种边际效应的"杠杆作用"。研究表明:(1)企业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国际化绩效,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部企业以及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具有稳健性;(2)政府补贴并未与研发投入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相反,还会削弱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突出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部企业以及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企业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允贵 林艳红
本文回顾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进展,认为政策性金融发挥主导作用,带动行业资本有序输出。之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具体建议包括推动金融机构经营国际化,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金融重点领域改革以及完善其他金融支持体系等。
关键词:
“走出去” 金融支持 政策性金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振娟 王盼
数字经济投资合作已逐渐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对数字经济高质量“走出去”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SMAR境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实证考察了2012~2022年间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即企业通过数字经济“走出去”所带来的创新行为,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走出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具有稳健性。此外,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能力、降低企业成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核心数字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投资合作的潜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谢建国
通过建立一个企业的出口与投资决策模型,文章研究了企业出口与投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数据,对影响制造业对外投资倾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相对高工资水平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对其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而贸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出口而不是对外直接投资。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东道国的实际收入水平与研发水平对企业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并不显著,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并没有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认为,在缺乏其他特定竞争优势的条件下,促进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还需要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
D-S模型 投资动因 投资倾向 工资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守明 简涛
以高阶理论为依据,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企业家的人口背景特征对"走出去"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制造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受教育程度对于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较为显著;拥有生产职能背景的企业家更倾向于选择完全控制的进入模式;企业家的任职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完全控制的进入模式。本研究对高阶理论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应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上市公司高管的选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鹏 徐强 闫实强
一、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正在发生重构。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不但能够增强我国"走出去"制造业企业的配套能力,加强企业间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对新形势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升级具有重要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