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8)
- 2023(4962)
- 2022(4113)
- 2021(3672)
- 2020(2838)
- 2019(6135)
- 2018(5903)
- 2017(11383)
- 2016(5657)
- 2015(6078)
- 2014(5753)
- 2013(5546)
- 2012(4461)
- 2011(3915)
- 2010(3962)
- 2009(3935)
- 2008(3741)
- 2007(3204)
- 2006(2727)
- 2005(2484)
- 学科
- 管理(26026)
- 业(22585)
- 济(21881)
- 经济(21858)
- 企(20812)
- 企业(20812)
- 环境(9624)
- 方法(8594)
- 供销(7497)
- 销(7497)
- 财(7093)
- 数学(7060)
- 数学方法(6918)
- 贸(6262)
- 贸易(6261)
- 易(6172)
- 划(6131)
- 业经(6035)
- 务(5553)
- 农(5547)
- 财务(5525)
- 财务管理(5521)
- 企业财务(5132)
- 中国(5103)
- 规划(4470)
- 学(4430)
- 环境规划(4301)
- 和(4190)
- 理论(3642)
- 地方(3537)
- 机构
- 学院(79499)
- 大学(76761)
- 管理(33068)
- 济(33011)
- 经济(32477)
- 理学(29246)
- 理学院(29001)
- 管理学(28654)
- 管理学院(28515)
- 研究(23043)
- 中国(17211)
- 京(15247)
- 财(14995)
- 科学(13247)
- 财经(12270)
- 经(11167)
- 江(10952)
- 中心(10579)
- 所(10286)
- 经济学(9893)
- 业大(9853)
- 商学(9604)
- 范(9586)
- 师范(9512)
- 商学院(9500)
- 研究所(9428)
- 北京(9278)
- 农(9077)
- 财经大学(9057)
- 经济学院(8935)
- 基金
- 项目(56207)
- 科学(45552)
- 基金(42320)
- 研究(41334)
- 家(36468)
- 国家(36178)
- 科学基金(32569)
- 社会(28359)
- 社会科(26986)
- 社会科学(26976)
- 省(22103)
- 基金项目(21624)
- 自然(21044)
- 自然科(20563)
- 自然科学(20561)
- 自然科学基金(20233)
- 教育(18506)
- 划(17947)
- 资助(17167)
- 编号(16118)
- 重点(12313)
- 国家社会(12210)
- 部(12165)
- 发(12037)
- 创(12011)
- 成果(11561)
- 制(11429)
- 创新(11133)
- 人文(11131)
- 科研(10865)
共检索到109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翔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营商环境报告相关数据,从OECD-ICIO提供的基础数据测算结果的基本事实出发,理论阐释了营商环境对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此为理论先导,进一步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发现:第一,营商环境优化的确对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第二,上述正向作用不仅来自营商环境优化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价值链迁移、创新活动激发、贸易条件改善等中介作用形成间接效应。据此,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促进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全球价值链 制度型开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鑫哲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面临新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时有发生。本研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国内外政策不确定性会给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带来影响,并且每种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异质性的,同时会通过出口、研发以及投资三种渠道产生影响。本研究从区分不同种类以及国内国外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影响渠道的视角,为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升起 张皓羽
本文基于UIBE GVC Indicators数据库中WIOD2016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分析了数字技术应用对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应用显著促进了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对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对于中低收入经济体与弱数字化服务业部门GVC分工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深化GVC前向和后向生产分工,且衡量数字技术的ICT接入、使用和技能三个维度,均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部门GVC分工地位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勇
随着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贸易结构分析、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垂直专业化分析,得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为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最后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结构 垂直专业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本文采用企业污染数据,分析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可以显著改善环境绩效;企业环境绩效改善是产出效应和排放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创新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机制。从企业动态演变视角的分析表明,资源再配置效应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环境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军英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中国沪深A股2987家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溢出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利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且该结论经由内生性处理及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依据产业属性与产权性质拆分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非高技术制造业、国有制造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高技术制造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贸易数字化、出口加成率与网络嵌入度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传导机制。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应从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点标杆效应、扎实推动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驱动高技术制造企业链式集群化发展着手,稳步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余珮 彭歌
以制造业跨境资本流动产生的正负效应为切入点,考察行业技术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双向FDI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为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从整体上看,行业技术水平对单向FDI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产生正向调节效应,并且双向FDI良性互动显著加强了这一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仅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能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并且现有行业技术水平仅能扩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向FDI的正向效应;由于外向FDI、双向FDI互动仍处于初始阶段,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暂时无法有效通过行业技术水平来扩大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正向作用;国内生产配套能力的加强有助于同一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体现出国家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支持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攀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宋婕
解决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中"机会不均等和地位不平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向。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机会更加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否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基于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特定视角,本文理论分析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基本遵循,从而有助于提升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互联互通"是重要中介作用机制。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并在有效构建和测算"五通"指数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且主要通过"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而民心相通的中介作用尚未显现,可能原因在于后者影响具有间接性、长期性和滞后性等特点。总体看,理论假说得到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研究结论不仅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予以科学评估,对于进一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引领全球价值链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也有着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萍
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当前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数字贸易开放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攀升GVC中高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ADB-MRIO(2021)与OECD的DSTRI数据库构建了2014—2020年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贸易成本削减、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及研发创新激励效应是其重要作用机制;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因出口市场、产业类别、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及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而呈现明显不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戴一鑫
本文从高技能劳动力在高、低技能密集型行业间配置状况的特征事实出发,阐述了技能错配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6~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与美国相比,中国高技能密集型制造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与低技能密集型制造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冗余并存;技能错配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其负向效应越大;技能错配会通过抑制创新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大量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于低技能密集型行业将会导致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被严重削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受阻。据此,中国应进一步降低高技能劳动力与行业技术间的错配,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文武 吕建阳 张海洋
本文基于数字技术行业投入制造业环节至最终品的距离度量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对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有明显的“倒U型”影响,引导制造业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更有利于促进其GVC分工地位攀升。第二,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可通过放大创新边界与能力拓展、成本节约及网络链接强化等效应,更为有效地推动GVC分工地位提升。第三,相对处于GVC高地位的国家,数字技术嵌入环节偏向对处于GVC低地位国家的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倒U型”影响更明显,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是处于GVC低地位国家加速分工地位赶超的关键之举。分行业看,上述“倒U型”影响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更突出。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偏向中游环节嵌入数字技术还有助于更大化缓解一国高技术中间品进口依赖,并更为有效地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和经济增长质量。以上结论对我国优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助力制造业GVC分工地位赶超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创业影响GVC分工地位的数理模型,并利用WIOD与GEM数据库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著有利于GVC分工地位的提升,而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有助于创业。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借助于创业机会、创业网络关系、创业媒体与创业知识指标,深入探究了创业通过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网络关系与知识溢出对GVC分工地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在差异性分析中,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创业对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发
关键词:
创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峰
从增加值的角度出发,国际分工地位是决定一个部门生产和出口对国内增长贡献的重要因素,且反映了该部门生产和贸易的动力来源。通过对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理论及实证分析,发现部门的要素禀赋结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与其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其中国内生产配套水平对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更为重要,而部门的出口市场份额与其国际分工地位呈现负相关关系。为此,应进一步转变以规模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模式,努力提升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及国内生产配套水平。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地位 贸易增加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算方法,然后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总结了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接着概括了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仍有待探索;二是从主动构建GVC的视角研究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三是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升级的路径仍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