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3)
- 2023(7835)
- 2022(6572)
- 2021(5787)
- 2020(4701)
- 2019(10430)
- 2018(9990)
- 2017(18852)
- 2016(10244)
- 2015(10776)
- 2014(10269)
- 2013(9950)
- 2012(8625)
- 2011(7819)
- 2010(7610)
- 2009(6880)
- 2008(6624)
- 2007(5626)
- 2006(4948)
- 2005(4110)
- 学科
- 济(39487)
- 经济(39450)
- 管理(32461)
- 业(30198)
- 企(23409)
- 企业(23409)
- 方法(19583)
- 数学(17882)
- 数学方法(17666)
- 农(11992)
- 环境(11801)
- 贸(10602)
- 贸易(10602)
- 易(10395)
- 财(10242)
- 中国(9178)
- 学(9175)
- 业经(9148)
- 农业(8135)
- 划(7956)
- 技术(6819)
- 务(6700)
- 财务(6676)
- 财务管理(6669)
- 地方(6554)
- 企业财务(6260)
- 制(5886)
- 产业(5721)
- 规划(5513)
- 环境规划(5311)
- 机构
- 学院(145298)
- 大学(144252)
- 济(59815)
- 经济(58878)
- 管理(56051)
- 理学(50229)
- 理学院(49702)
- 研究(48909)
- 管理学(48793)
- 管理学院(48578)
- 中国(35013)
- 农(34181)
- 科学(33445)
- 京(29044)
- 业大(28712)
- 农业(27577)
- 所(25450)
- 财(24147)
- 研究所(23934)
- 中心(22158)
- 财经(20484)
- 江(19943)
- 农业大学(18942)
- 经(18830)
- 经济学(18748)
- 院(17447)
- 经济学院(17251)
- 北京(17232)
- 经济管理(16608)
- 范(16573)
- 基金
- 项目(109720)
- 科学(86216)
- 基金(81959)
- 家(75467)
- 国家(74878)
- 研究(70749)
- 科学基金(63607)
- 社会(47870)
- 社会科(45597)
- 社会科学(45580)
- 自然(43913)
- 基金项目(43659)
- 省(43173)
- 自然科(42954)
- 自然科学(42940)
- 自然科学基金(42224)
- 划(36700)
- 资助(32914)
- 教育(31717)
- 编号(25583)
- 重点(24907)
- 部(23313)
- 创(23308)
- 发(23293)
- 计划(22829)
- 科研(22075)
- 创新(21893)
- 国家社会(20973)
- 业(20969)
- 科技(20007)
共检索到19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鹏 钟敏
文章基于营商环境对TFP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使用200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超效率DEA与门限模型探讨了营商环境对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间营商环境得分呈上升趋势,按均分从高往低依次排序为:成本环境、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环境与生态环境,且各省份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得分中位数靠后;营商环境对TFP具有成本降低效应,即优化营商环境对TFP产生正向影响,且贸易依存度越高的地区影响越大;营商环境对TFP具有门限效应,超过门限值时,影响系数下降,即相对较差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对TFP的促进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烁 李雪松 党琳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入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采用2016—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探究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划分为营商硬环境指数与营商软环境指数,依次论证分指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核心解释变量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验证城市营商环境、营商硬环境及营商软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分析方面,探讨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动市场化进程、推进法治化发展和提升经济开放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机制。基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结构、行业类别、所属区域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对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坚 沙添越
本文基于2005—2019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营商环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显著提升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回归、更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其内在机制为,营商环境的优化降低了各项成本,使资源流入到研发部门,促进了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在营商环境的不同环节中,“跨境贸易”“纳税”等5个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中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撑。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思羽 王博 余志刚
文章采用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Mamlquist指数测算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引入互联网政务作为调节变量,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互抑制,并制约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分解路径;引入互联网政务与营商环境的交互项发现,互联网政务能够起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区域异质性显著,在东中部地区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起到抑制作用;法治环境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农村区域的创新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商业环境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储德银 程扬帆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借助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加突出。随后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显著促进了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产业链扩张。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经济效应,更是为培育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税收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笔者利用中国1997—2011年30个省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环境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研究发现,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不考虑环境情况下的数值;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笔者进一步基于空间面板tobit回归模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产生负向的作用;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这些结论表明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发挥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左文婷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琴
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分析了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协同效应。主要结论为:第一,两种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第二,两种环境规制均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间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第三,两种环境规制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比政府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第四,两种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存在阶段性,一种环境规制超过门槛值后,另一种环境规制及两者的协同效应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效果更显著。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完善环保税征收体系,从而发挥环境规制的直接提升作用;二是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政策组合,发挥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改善能源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瑜 唐梦晗 王敏
经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战略决策,政府环境审计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2013~2022年我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环境审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环境审计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水平高、数字经济赋能强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作用路径检验发现,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公众环境关注度以及地区污染治理等方面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政府环境审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洁 马从文 刘运材
文章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效率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激烈、大型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中小企业和成长期的样本中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鑫 杜建国 金帅
目前,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存在众多争议,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证明了各自支持观点的合理性,但很少有人考虑地区因素的影响作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9~201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工业TFP)指数及其分解项: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TFP、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