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6)
- 2023(9244)
- 2022(7934)
- 2021(7369)
- 2020(6246)
- 2019(14240)
- 2018(14039)
- 2017(27486)
- 2016(14585)
- 2015(16169)
- 2014(15827)
- 2013(15080)
- 2012(13290)
- 2011(11525)
- 2010(11298)
- 2009(10163)
- 2008(9435)
- 2007(8007)
- 2006(6639)
- 2005(5727)
- 学科
- 济(56059)
- 经济(55992)
- 管理(44633)
- 业(41564)
- 企(33594)
- 企业(33594)
- 方法(29262)
- 数学(26530)
- 数学方法(26095)
- 中国(16772)
- 农(16458)
- 财(15448)
- 环境(12758)
- 业经(11872)
- 农业(11325)
- 贸(11036)
- 贸易(11031)
- 易(10792)
- 地方(10527)
- 务(10092)
- 财务(10038)
- 财务管理(10019)
- 制(9852)
- 学(9657)
- 划(9527)
- 企业财务(9420)
- 技术(8750)
- 和(8493)
- 理论(8479)
- 银(7987)
- 机构
- 学院(190222)
- 大学(189247)
- 济(80176)
- 管理(79638)
- 经济(78701)
- 理学(69780)
- 理学院(69160)
- 管理学(67986)
- 管理学院(67619)
- 研究(55380)
- 中国(42704)
- 京(37322)
- 财(36468)
- 科学(32092)
- 财经(29984)
- 中心(28473)
- 江(27729)
- 经(27424)
- 业大(26319)
- 农(25652)
- 经济学(25412)
- 所(24657)
- 范(23701)
- 师范(23473)
- 经济学院(23136)
- 研究所(22498)
- 财经大学(22493)
- 北京(22402)
- 州(21806)
- 经济管理(21289)
- 基金
- 项目(137339)
- 科学(110643)
- 基金(102711)
- 研究(101138)
- 家(88148)
- 国家(87419)
- 科学基金(77971)
- 社会(67195)
- 社会科(63834)
- 社会科学(63818)
- 基金项目(54369)
- 省(53280)
- 自然(50431)
- 自然科(49338)
- 自然科学(49327)
- 自然科学基金(48425)
- 教育(47442)
- 划(44419)
- 资助(41904)
- 编号(40366)
- 部(30912)
- 成果(30603)
- 重点(30230)
- 创(29215)
- 发(28791)
- 国家社会(28498)
- 教育部(27472)
- 人文(27302)
- 创新(27264)
- 科研(27095)
共检索到26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凯杰 杜志英
本文构造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城市层面特征数据相匹配,利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营商环境对劳动力流动就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劳动力流入起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45岁以上已婚女性、低学历劳动力、技术类劳动力的城市就业选择行为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强化工业竞争力,提高劳动力就业选择概率;城市落户门槛在营商环境对劳动力流动选址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政府应强化营商环境建设,降低落户门槛,搭建统一的劳动力流动信息平台,吸引人才流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冰 刘泽宇
将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地级市层面数据相匹配,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考察政府治理水平对流动劳动力就业选址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对劳动力流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治理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流动劳动力到该城市就业的概率提高3.5个百分点;稳定预期、收益驱动和就业网络是政府治理水平影响劳动力就业选址行为的重要“就业硬实力”机制,追求公平包容导向则是政府治理水平影响劳动力导入的“就业软实力”机制;政府治理水平对女性、农村户籍、雇员身份、年轻人和受教育水平较高者的劳动力就业选址行为影响效应较大;政府治理水平提高不仅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而且有利于提高流入劳动力的留居意愿,是影响“引进来”与“留得住”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本文首先利用Welch指数计算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职业替代性。结果表明,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职业替代性较差。进一步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总体上老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有助于促进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且该促进作用主要是来源于高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低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职业替代性 就业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薛姣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整体上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方面研究看,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U型关系;从营商环境分类指标看,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国际环境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与整体一致,法治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就业结构与创业能够负向调节营商环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延缓U型曲线拐点的出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薛姣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整体上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方面研究看,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U型关系;从营商环境分类指标看,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国际环境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与整体一致,法治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就业结构与创业能够负向调节营商环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延缓U型曲线拐点的出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的进展,继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流,国际“人(劳动力)流”的兴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已成为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集聚中心之一。中日两国一依带水、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形成了很大的水平差异。自中国大陆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由中国大陆迁向日本的人口流,已成为日本入迁国际人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外国人登录统计,1993年底,在日中国人登录人数已达21万,约占外国人登录人数的16%,居在日外国人的第二位。这些入迁日本的中国人——即在日中国人,虽然迁日目的各不相同,但作为劳动力人口绝大部分都要打工赚钱,就业谋生。这是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所以产生、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伟增 张晓楠 郑思齐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的PM2.5浓度上升1μg/m~3,流动人口到该城市就业的概率将显著下降0.39个百分点。第二,通过对比空气污染和收入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概率的影响可以计算得到流动人口对于PM2.5浓度降低1μg/m~3的支付意愿约为326元/月。第三,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以及男性、已婚/已生育、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就业选址时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要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丰富了环境污染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城市与环境治理和劳动力流动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亚虹 杨岚 姜帅帅
基于企业层面的环境规制强度,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探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减碳强度的提升,相比非万家企业,该政策通过“规模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技术效应”使得万家企业就业显著下降,表明该政策会降低污染企业就业。但城市层面分析发现该政策对城市工业企业总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呈现出城市层面的就业创造。进一步探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解释企业和城市层面就业效应的差异发现,企业层面存在万家企业至非万家企业的劳动转移,行业层面就业存在从更为污染的行业向清洁行业的再配置,表明规制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此外,政策实施后,减碳强度提升并未使得企业员工薪酬下降,表明该环境规制没有导致企业将减排治污成本转嫁造成员工福利损失。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从就业角度为中国环境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碳减排 就业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伟超
在经济转型升级,招商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完善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以产业项目招引为核心、要素统筹体系为支撑、工作保障体系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加强产业指导,注重统筹布局,理顺运行机制,创新招商方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力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以青年劳动者为对象,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积累对当下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仍然是劳动力市场识别青年劳动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积累促使青年劳动者选择更高层次的职业,抑制青年劳动者选择非法职业和蓝领职业。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越倾向于选择白领和精英职业,而较少考虑蓝领职业。目前,多层次完善教育环境将更有利于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欧盟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的四种基本类型,梳理了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模式的变迁路径,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表现进行了系统描述和评估,并围绕实现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保护的灵活化"提出了四点优化模式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贺立龙 谭皓文
以新冠疫情为典型的重大疫情事件的发生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疫情结束,劳动力市场运行趋于平稳,就业秩序得到恢复,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影响完全消失。研究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发现,疫情冲击及新冠后遗症在劳动力供需两侧造成“疤痕效应”,疫后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有所下降,就业市场出现“女性衰退”和部分劳动力永久退出现象;疫情加速社会生产以及经济运行的自动化、数智化转型,对传统工作岗位和就业形态形成“替代效应”,低技能劳动力遭遇就业挤压,远程办公得到推广,零工经济成为常态;疫情妨害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获取、身心健康和在校学习,对未来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侵蚀效应”。应对上述影响,要从战略、制度和政策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并综合施策,推动疫后劳动力市场快速恢复、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提升就业市场包容性,促进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禾
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大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成本费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用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衰退期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东中部地区企业更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且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而非高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率。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影响机理,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武 刘光辉 明娟
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实施农地流转的关键。但农地流转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土地集中能否带来规模效益以及规模效益能否持续下去、土地集中后无地农民能否得到非农就业机会以及非农收入增长是否持续稳定都成为影响和制约土地持续规模经营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 普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