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83)
- 2023(22412)
- 2022(19278)
- 2021(17696)
- 2020(15232)
- 2019(34888)
- 2018(34572)
- 2017(66244)
- 2016(36410)
- 2015(40779)
- 2014(40533)
- 2013(40175)
- 2012(36759)
- 2011(33138)
- 2010(33152)
- 2009(31241)
- 2008(31349)
- 2007(28235)
- 2006(24780)
- 2005(22251)
- 学科
- 济(144902)
- 经济(144705)
- 业(120717)
- 管理(117895)
- 企(106111)
- 企业(106111)
- 方法(67505)
- 数学(56187)
- 数学方法(55489)
- 财(45810)
- 农(42194)
- 业经(38729)
- 中国(36406)
- 制(31904)
- 务(31637)
- 财务(31546)
- 财务管理(31487)
- 学(31000)
- 企业财务(29941)
- 农业(28529)
- 贸(27099)
- 贸易(27085)
- 地方(26733)
- 易(26277)
- 理论(25959)
- 技术(25577)
- 和(24594)
- 环境(23147)
- 银(22955)
- 银行(22868)
- 机构
- 学院(524345)
- 大学(523019)
- 济(206070)
- 管理(204092)
- 经济(201589)
- 理学(175745)
- 理学院(173803)
- 研究(171750)
- 管理学(170685)
- 管理学院(169742)
- 中国(131217)
- 京(111379)
- 科学(109354)
- 财(99501)
- 农(95324)
- 所(88086)
- 业大(82683)
- 研究所(79949)
- 江(79347)
- 中心(78896)
- 财经(78848)
- 农业(75366)
- 经(71571)
- 北京(69811)
- 范(65603)
- 师范(64796)
- 州(63338)
- 院(61935)
- 经济学(61837)
- 财经大学(58313)
- 基金
- 项目(351309)
- 科学(274506)
- 基金(253922)
- 研究(250212)
- 家(223653)
- 国家(221755)
- 科学基金(189580)
- 社会(156557)
- 社会科(148282)
- 社会科学(148241)
- 省(138923)
- 基金项目(134376)
- 自然(126289)
- 自然科(123341)
- 自然科学(123303)
- 自然科学基金(121124)
- 划(116790)
- 教育(115492)
- 资助(105156)
- 编号(100984)
- 成果(81486)
- 重点(79114)
- 部(76551)
- 创(74630)
- 发(74050)
- 课题(70011)
- 创新(69406)
- 科研(68043)
- 大学(65207)
- 计划(65189)
- 期刊
- 济(228516)
- 经济(228516)
- 研究(148523)
- 中国(100735)
- 学报(89659)
- 农(86695)
- 财(81550)
- 科学(79015)
- 管理(78431)
- 大学(67000)
- 学学(63688)
- 农业(58641)
- 教育(53239)
- 融(46357)
- 金融(46357)
- 技术(46152)
- 财经(39466)
- 业经(38758)
- 经济研究(35596)
- 经(33802)
- 业(33490)
- 问题(29959)
- 版(26790)
- 技术经济(26484)
- 科技(25518)
- 统计(23852)
- 图书(23777)
- 理论(23690)
- 财会(23636)
- 商业(23611)
共检索到771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磊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企业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各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本文以沪深A股汽车制造板块的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了2013-2018年间相关数据,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了营商环境、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探讨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营商环境指数越高,越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同时,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著强化企业创新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企业创新 企业价值 分层回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婕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前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的税收负担沉重。增值税转型后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只包括了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价值),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原来的不可抵扣变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蔓利
文章以我国汽车制造业95家上市公司2008—2011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借鉴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对企业绩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汽车制造企业重视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价值贡献,充分发挥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作用。
关键词:
智力资本 企业绩效 汽车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毓春 郝俊赫
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新兴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创新机制的缺乏制约了新兴汽车企业的持续发展,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开发能力不强,品牌战略水平不高、营销手段不强,政策支持不足、消费支持热度不高,是新兴汽车企业创新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推动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开发和推广能力以及强化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等方式加快推进新兴汽车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关键词:
新兴汽车企业 创新机制 政策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方明 朱章礼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能力和治理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评价体系,以2014—2019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于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李桂英 吴金光
以45家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汽车制造业的流转税税负分别为0.018、0.0075,所得税税负分别为0.1951、0.2079,且所得税税负变化很异常。对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为正向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变动率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资产负债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负向的,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密度、净资产收益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婧 杨泳绮 徐琳 张劲松
文章以2013—2017年沪深A股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研究视角,验证其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性和反转性,进而分析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与成本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公司治理,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的成本管理行为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汽车行业企业总成本、销售成本和销管费用均存在粘性现象,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增长,销管费用粘性表现出反转性。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扭亏和避亏)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洗大澡")会强化成本粘性。
关键词:
应计盈余管理 成本费用粘性 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民乐 王晓虎
本文以2005—2007年披露了R&D投入的汽车与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资本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负债率与R&D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理论假设相违背,这表明权益融资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简要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资本结构 R&D投入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江洪 杨锦波 黄向荣
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会影响企业创新,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制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尽管以往研究成果已涉及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但现有相关文献缺乏探究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机制方面的成果。笔者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分工理论,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有效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证实: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对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专业化分工负向影响创新投入和正向影响创新产出的关系中均发挥强化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拓展了交易成本等理论的应用范畴,丰富了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中推进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预测
[作者]
毕克新 高巍 程蕴娇
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中比较薄弱的工艺创新入手,按照分—整—合的思路,运用自组织理论深入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围绕机制阶段发展的动力、决策、运行和激励等环节详细阐释了工艺创新机制系统要素的内在机理和运作方式;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混合整合等方式,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的系统功能,并提出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机制构建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工艺创新 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卫秋
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缺位不仅直接影响债务类型,还间接影响着债务期限结构。银行贷款融资存在着预算软约束问题,而公司债券适中的收益和风险程度,不仅能使债务约束硬化,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利益,也能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当前首先应改变银行债务融资单一类型,开辟新的债务融资渠道;其次应改变债务期限结构中的短期债务融资倾向,鼓励发行中长期债券。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债务期限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革
基于模块化、虚拟化网络视角,从理论上描绘了制造业价值网系统结构视图,认为制造业价值网的系统结构包含系统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产商、顾客群、经售商,以及政府、科研教育、金融保险、物流、中介等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等彼此结成的价值网络,是基于信息门户、WEB界面以及管理应用软件支持,通过松散耦合链接方式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进而搭建基于WEB界面的信息、价值和知识共享的虚拟性网络组织,其具有自组织、自反应、开放性、高协同、无边界等特征,能够获得和保持快速性合作、敏捷性响应和协同性增值的网络核心能力。系统规则
关键词:
制造业 价值网 价值创新 创新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守明 周洁
企业的慈善行为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本文把企业的慈善行为和企业创新绩效联系起来,并研究企业盈利能力和冗余资源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运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81家企业2010年到2014年五年的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慈善捐赠数额与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强或者企业拥有更多的冗余资源时,企业的捐赠行为对企业的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慈善 捐赠 企业创新 盈利能力 冗余资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照成 侯经川
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水平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焦点。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水平的关系以及竞争战略和企业成长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实证表明,相比线性关系,倒U型假设更有助于解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即随着创新投入的不断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竞争战略和企业成长性显著的正向调节,调节变量能够促进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但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产生的调节效应比低成本竞争战略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 许辉 梅蕾
面对经济规则变化和产业结构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然而,鲜有文献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进行实践性探索。文章以15家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6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存在三条等效路径:市场主导型、网络借力型和开源节流型。其中,业务流程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通过与不同水平的其他要素匹配,大大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供应链集成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企业融资了吗?——来自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证据
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企业数字化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检验——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
数字化创新、价值共创与企业效率——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乘风破浪还是步步为营——制造企业“互联网+”创新机制研究
所有制类型与创新能力差异的测度比较——基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
影响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企业信任的因素——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