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3)
- 2023(4937)
- 2022(3742)
- 2021(3887)
- 2020(2708)
- 2019(6595)
- 2018(6297)
- 2017(10505)
- 2016(6752)
- 2015(7711)
- 2014(8123)
- 2013(7108)
- 2012(6560)
- 2011(6276)
- 2010(6602)
- 2009(5877)
- 2008(5896)
- 2007(5612)
- 2006(5116)
- 2005(5023)
- 学科
- 济(21186)
- 经济(21162)
- 教育(18993)
- 管理(13484)
- 中国(12636)
- 业(11657)
- 企(10347)
- 企业(10347)
- 理论(9533)
- 方法(9489)
- 数学(7503)
- 数学方法(7400)
- 学(7272)
- 教学(5919)
- 财(5317)
- 制(5306)
- 农(5166)
- 融(5113)
- 金融(5113)
- 银(4746)
- 银行(4746)
- 发(4686)
- 业经(4674)
- 行(4600)
- 发展(4334)
- 展(4211)
- 市场(3888)
- 思想(3873)
- 技术(3622)
- 政治(3533)
- 机构
- 大学(99212)
- 学院(92254)
- 研究(35151)
- 济(33620)
- 经济(32607)
- 管理(29601)
- 教育(26962)
- 理学(24812)
- 理学院(24463)
- 管理学(24023)
- 管理学院(23804)
- 京(22755)
- 范(22700)
- 中国(22651)
- 师范(22630)
- 师范大学(19003)
- 财(18077)
- 科学(17210)
- 所(16587)
- 北京(15692)
- 江(15087)
- 中心(14892)
- 研究所(14675)
- 财经(14180)
- 经(12945)
- 职业(12572)
- 院(12450)
- 技术(12022)
- 州(11949)
- 经济学(11373)
- 基金
- 项目(52225)
- 研究(47503)
- 科学(43487)
- 基金(35703)
- 教育(30848)
- 家(29345)
- 国家(28929)
- 社会(28518)
- 社会科(26674)
- 社会科学(26668)
- 科学基金(24670)
- 编号(22026)
- 成果(21323)
- 省(19911)
- 划(19364)
- 课题(18545)
- 基金项目(17124)
- 年(16090)
- 资助(14433)
- 部(14256)
- 规划(14054)
- 性(13615)
- 教育部(13526)
- 项目编号(13447)
- 重点(13206)
- 自然(13191)
- 自然科(12917)
- 自然科学(12914)
- 自然科学基金(12728)
- 度(12233)
共检索到156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伟
过去,教育与营利似乎是一对相斥的概念教育属于公立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预算获得经费,而营利活动则属于企业行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大学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营利性机构渐渐涉足过去公立机构的职能范围;另一方面公立大学不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并且从事一些营利性的活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制定过程中,也无法绕开教育与营利性这对矛盾。为了解决《教育法》对教育机构属性的规定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于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进行了模糊处理,“合理回报”就是妥协的结果。目前人们在“教育产业化”认识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国外虽然没有“教育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科蓉
本文从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发展概况入手 ,提出以下观点 :教育需求是营利性教育机构产生的直接动因 ,产权是营利性教育机构发展的制度保障 ,健全的法规和认证制度规范了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发展。最后 ,提出了营利性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营利性教育机构 产权 法规 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丽洁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摆脱历史上处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边缘地位。究其原因在于,这类教育机构基于逐利的根本属性,视学生为顾客广而纳之,将职业性课程作为商品依市场需求而即时调整。在吸引生源方面,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随学习者年龄跨度加大而扩大招生范围,因女性学生增加而增大半日制招生比例,将急剧增长的少数族裔学生视为商机。在开设课程方面,这类教育机构秉承的是发展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观,课程内容上重专业职业性课程轻通识课程,课程实施上将在线授课与教室授课有效结合,课程评价上尊崇专业性认证机构的意见。
关键词:
美国 营利性 高等教育机构 成人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张彤
营利性教育的兴起呼唤对营利性教育进行理论解释。营利性教育的兴起是市场力量介入教育资源配置、加速知识生产与转移的尝试。营利性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和营利性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知识交易的关系。政府应当从政策扶持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干预营利性教育。建立客观公正、简明有效的营利性教育认证体系是政府为发展营利性教育进行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关键词:
营利性教育 知识交易 教育资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杨为 王伟
本文从企业集团的发展、机理入手,分析了营利性教育集团的发展机理及其组织管理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营利性教育机构应符合群体博弈的要求,以集约而非粗放的经营方式与教育产业发展相适应,以集团运作方式作为自身发展的组织解决方案。教育集团组织形式是营利性教育机构规模化发展的适宜方式。通过分析国外营利性教育集团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认为,国外营利性教育集团是在教育民营化的背景下、在具备了按市场要求配置教育资源、组织教育运行所需要的、适宜的环境和制度下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营利性教育 教育集团 规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威 杨琼 耿华萍
近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资源供给和配置机制失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动能、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稳固的社会根基:一是非均衡发展机制优势符合后发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累积和固化的法理传统、制度惯性与教育文化;三是国家意志、行政体制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主体利益博弈需求。循此逻辑,历次教育体制变革都在事实上延续了非均衡供给机制,尽管中央政府于2006年进行了反向改革,但"新机制"及其后续改革并未消除"城乡分立"的制度惯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非均衡供给 制度逻辑 城乡分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俊久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对此,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学界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操作性指引。不过,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回答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逻辑是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货币本位难题”,理论逻辑是综合多重因素的理论考量,现实逻辑是做好战略目标设定、优选推进区域、构建伙伴网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明华
过去,教育与营利似乎是一对相斥的概念教育属于公立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预算获得经费,而营利活动则属于企业行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大学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营利性机构渐渐涉足过去公立机构的职能范围;另一方面公立大学不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并且从事一些营利性的活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制定过程中,也无法绕开教育与营利性这对矛盾。为了解决《教育法》对教育机构属性的规定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于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进行了模糊处理,“合理回报”就是妥协的结果。目前人们在“教育产业化”认识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国外虽然没有“教育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士雄
本文在分析投资与消费关系微宏观差异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阐释投资消费比例、投资效率、投资消费内部结构之间的理论关系。指出,政府主导投资的主要缺陷并非是简单地提高投资消费比例,降低投资效率,而是削弱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从而影响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
投资 消费 结构 效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茂聪 霍晓菲 李琰
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本质属性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逻辑起点,这种本质属性表现为公益性和逐利性的此消彼长,并应重新界定为一种以协同共治谋求合作共赢的公共性。以公共性为导向的协同共治不仅在理论上高度适切,也是基于现实治理困境下多方主体的共同选择。协同治理的路径应从价值、主体、制度三方面展开,在价值层面凝聚目标共识以培育公共精神,在主体层面厘清角色定位以促进良性互动,在制度层面聚焦驱动协同要素以完善机制设计。
关键词: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协同治理 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本刊卷首曾数次提及,有必要关注资本在远程教育领域纵横捭阖的"复杂效应"。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其实早已是全球性的现象,市场逻辑的引入给大学带来的复杂效应更引发激烈争论。我国早些年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表面看似已"尘埃落定",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其实还是"悬而未决"。这里要说的只是,无论基于何种立场和见解,或者基于何种关切和诉求,市场逻辑恐怕都是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文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经济领域实施的重大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从深刻的理论逻辑层面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有助于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形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识。本文从市场经济、生产-市场矛盾、大国优势的理论视角去解析了这一重大战略背后的理论逻辑,揭示了作为一个大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然性,阐释了这一战略在当前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之兵
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经济活动环节的二重性是资本的特性,这种二重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会对资本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元素与系统、微观与宏观、客体与主体三大关联视角,指出资本行为会通过影响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力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资本扩张的方式、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竞争的格局都已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明确资本的流动比静止重要、资本的流向比流动重要、资本的监管慢于资本创新等三点认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系统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为重点、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的监管难点、加强与资本政策相关部门间沟通等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李广子 李俊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向东 李子文 王庚
超市收取通道费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应受到规制的问题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于超市业的实地调研,文章归纳了现实中的通道费模式,并指出该通道费模式与已有研究中的通道费设定有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现实中通道费行为的经济学逻辑,得出了销量的不确定性是收取通道费的根本原因以及市场势力大、运营能力弱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超市倾向于采取通道费模式的结论。最后,文章指出通道费模式本身作为一种正常的零售运营模式,不应直接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
关键词:
通道费 不确定性 市场势力 运营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