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4)
- 2023(10948)
- 2022(9181)
- 2021(8320)
- 2020(6559)
- 2019(14717)
- 2018(14362)
- 2017(26185)
- 2016(14595)
- 2015(15982)
- 2014(16000)
- 2013(15523)
- 2012(14624)
- 2011(13394)
- 2010(13489)
- 2009(12149)
- 2008(12016)
- 2007(10849)
- 2006(9717)
- 2005(8906)
- 学科
- 济(60918)
- 经济(60849)
- 管理(38926)
- 业(38513)
- 企(28522)
- 企业(28522)
- 中国(20795)
- 农(19664)
- 地方(19602)
- 方法(18812)
- 数学(15787)
- 数学方法(15651)
- 业经(15583)
- 财(13815)
- 农业(13802)
- 贸(12719)
- 贸易(12707)
- 学(12604)
- 易(12259)
- 银(11450)
- 制(11411)
- 银行(11397)
- 行(10978)
- 融(10972)
- 金融(10971)
- 发(10964)
- 环境(10836)
- 地方经济(10805)
- 技术(10429)
- 理论(8890)
- 机构
- 学院(206605)
- 大学(201583)
- 济(81717)
- 经济(79908)
- 研究(75304)
- 管理(72878)
- 理学(61696)
- 理学院(60886)
- 管理学(59771)
- 管理学院(59404)
- 中国(57351)
- 科学(48618)
- 京(43987)
- 农(43925)
- 所(39957)
- 财(37130)
- 研究所(36106)
- 农业(34553)
- 业大(34488)
- 中心(34231)
- 江(33820)
- 范(28695)
- 财经(28582)
- 师范(28237)
- 北京(28032)
- 院(27291)
- 州(27225)
- 省(26833)
- 经(25831)
- 技术(24822)
- 基金
- 项目(134659)
- 科学(103762)
- 研究(96405)
- 基金(93638)
- 家(83996)
- 国家(83158)
- 科学基金(69301)
- 社会(60105)
- 社会科(56850)
- 社会科学(56837)
- 省(55749)
- 基金项目(49778)
- 划(46415)
- 自然(44717)
- 教育(43786)
- 自然科(43645)
- 自然科学(43632)
- 自然科学基金(42839)
- 编号(39277)
- 资助(37201)
- 发(35227)
- 成果(31142)
- 重点(31049)
- 创(28710)
- 课题(28685)
- 部(27776)
- 发展(27419)
- 展(26952)
- 创新(26784)
- 科研(25827)
共检索到32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青平 徐建国 李琪 陈五岭
研究营养盐对酵母发酵的影响,以期提高酵母发酵能力。在容积为20mL的无菌注射器中,以葡萄糖浓度为20g.L-1的培养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8℃,pH值为4.0时,产生CO2的量最多,发酵周期也最短;在最佳温度38℃,最适pH值4.0条件下,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氯化钠对产CO2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用量增加呈现抑制作用;添加氯化钙对产CO2的增幅波动较大;添加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复合盐,对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少量的单一或复合营养盐对酵母发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酵母菌 发酵 CO_2 营养盐 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丽红 李积胜 车红荣
为了对富铬酵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用活性干酵母为菌种制备富铬酵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富铬酵母中有机铬总量为指标,确定了富铬酵母的优化发酵条件为:Cr3+质量浓度300μg/mL,接种量120 mL/L,pH 6.5,培养时间28 h,装液量280 mL/L,发酵温度28℃。
关键词:
活性干酵母 无机铬 有机铬 发酵条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惠敏 施文正 郑昌亮 柯丽娜 曲映红
研究酿酒酵母发酵对鳙鱼肉气味的影响,为鳙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鳙鱼肉为研究对象,酿酒酵母作为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nose)研究了在发酵3和5 d时的气味变化。结果显示,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鱼肉中的酯类物质增加了12种,包括壬醛、癸醛、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油酸乙酯和甲酸甲酯等赋予了鱼肉水果香气和杏仁香气,使风味物质更加丰富。此外,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鳙鱼肉中原本具有土腥味的物质1-辛烯-3-醇含量有所下降,在3和5 d后分别减少了16.04%、18.09%,极大地改善了鳙鱼肉的气味。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不同处理鱼肉可以明显区分,说明酵母发酵对鳙鱼肉气味影响较大。气味活性物质分析结果得出,经酵母发酵3 d后的鱼肉主体气味物质有8种,比未添加酵母发酵多3种,表明酵母菌的添加增加了鳙的主体气味物质。不同处理组中的酮类及烃类物质,如3-辛酮、2-庚酮、石竹烯、D-柠檬烯、萘、壬酸乙酯、己酸乙酯、2-辛烯醇等,对风味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
鳙 发酵 酿酒酵母 气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祚 周传社 汤少勋 谭支良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并比较安琪与乐斯福两种不同来源酵母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作用,预测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可能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酵母在反刍家畜生产中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区组试验设计,两种活性酵母均设置4个添加水平(0、0.025%、0.050%、0.075%),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底物,采集奶牛瘤胃液进行48h的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酵母对两种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玉米秸秆(P<0.05)和水稻秸秆(P<0.01)的DMD;添加两种酵母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液pH值及NH3-N浓度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酵母 瘤胃 体外发酵 奶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季更生 王杏文 勇强 余世袁
对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间歇发酵和连续发酵木糖葡萄糖混合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发酵时葡萄糖对木糖发酵影响较小,当发酵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小于10.0 g.L-1时,树干毕赤酵母同步发酵利用葡萄糖和木糖。连续发酵木糖和葡萄糖时,葡萄糖对木糖发酵影响较大,以30.0 g.L-1葡萄糖和15.0 g.L-1木糖为发酵底物,当稀释率D=0.08 h-1时,木糖利用率为9.40%,乙醇质量浓度为12.55 g.L-1;当稀释率D=0.04 h-1时,木糖利用率达66.07%,乙醇质量浓度达16.93 g.L-1。图2表2参1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张强 傅虹飞 贲浩
【目的】筛选猕猴桃果酒发酵优势菌株,优化果酒发酵工艺。【方法】以猕猴桃果皮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和筛选获得适合猕猴桃果酒发酵的酵母菌菌株;以果酒酒精度和VC含量为指标,系统分析了酵母接种量、初始SO2质量浓度、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5个因素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猕猴桃果酒发酵的数学模型。【结果】筛选获得2株酵母菌株1-21和1-31,菌株1-21发酵活力强,发酵得到果酒的VC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主发酵菌株;菌株1-31发酵得到的果酒香气独特,香气组分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倩 黎继烈 王卫 郭璐 朱晓媛
对重组毕赤酵母发酵产青霉素G酰化酶(PGA)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依据基础盐摇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甘油浓度、pH以及诱导过程中氨水浓度、甲醇浓度等因素对PGA表达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因素组合优化。结果与意义:最佳发酵条件为:甘油浓度40 g/L、氨水浓度0.1%、甲醇浓度1.0%、pH 5.6、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PGA酶活力达到8 680±12 U/L。本实验结果对下一步利用发酵罐进行重组毕赤酵母扩大培养有借鉴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育阳 白稳红 刘延琳
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宁夏御马葡萄酒厂的神索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得到的105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和聚类,进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经分类鉴定应归入4属5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i、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巴氏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1%、1%和87%;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英 吕文洲 郭康权 吴成强 杨敏
初步探讨了营养源对异常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系统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废水中补充氮源可使酵母菌的油降解活性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油去除率分别比不补充氮源时提高85%和88%;添加Ca2+对处理能力有一定提高作用,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油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和47%;补充磷源和Fe3+对系统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春晓 俞俊竹 周文亚 许引虎
葡萄皮上天然存在着非酿酒酵母属酵母(non-Saccharomyces),主要在葡萄酒浸渍和发酵初期发挥作用,近年来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葡萄酒发酵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酒精发酵中具有较弱的发酵力,可将还原糖转化为乙醇及其他代谢副产物,是生产复杂风味和低酒度葡萄酒的潜在优良酵母。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菌种在葡萄酒发酵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优良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应用于发酵中,可以提高葡萄酒的特色化品质。本研究在总结商业化非酿酒酵母属酵母的种类、酿造特点和应用方式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对葡萄酒颜色、香气、口感和安全健康4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代谢机理和研究热点:具有高产酸、多糖、胞外丙酮酸及低吸附性等特性的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可通过不同代谢机理促进葡萄酒颜色的稳定;不同非酿酒酵母属酵母通过低产乙醇、乙醛、降低挥发性酚类,高产乙酸乙酯、乙酸酯类化合物、乙酯类化合物、高级醇、与萜烯或硫醇释放相关的酶类等途径促进葡萄酒果味香气的提升,增加香气复杂性;非酿酒酵母属酵母通过高产甘油、多糖和乳酸,降解苹果酸等方式调节葡萄酒的口感特征;非酿酒酵母属酵母作为生物防治剂可以降低葡萄酒酿造中二氧化硫的用量,通过代谢降解作用减少有毒化合物,提升葡萄酒的安全质量。本文进一步解析了非酿酒酵母属酵母的基因组和微卫星位点分析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非酿酒酵母属酵母葡萄酒发酵应用研究的主要接种策略,提出了未来研究仍需关注的热点方向,为非酿酒酵母属酵母在葡萄酒酒精发酵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书会 李根来 田文生 张逊 姚文
180头体质量(29.56±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栏,每栏10头),对照组(C)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T1)和2组(T2)日粮分别添加1.0和4.0 g.kg-1(以干物质计)的酵母培养物(YC),于生长期和育肥期末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屠宰,采集回、结肠食糜样品,以研究日粮添加YC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发酵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回肠食糜为底物、结肠食糜为接种物,研究体外模拟回肠食糜进入结肠后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回、结肠食糜DGGE图谱显示YC组猪的菌群相似性更高;YC对回肠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生长期T2组及育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树文 王玉霞 陶怀泉 车兆虹 武胜叶
【目的】研究SO2和酒精处理对葡萄酒自然发酵醪液中酵母菌群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葡萄酒自然发酵醪液进行60,80,100 mg/L SO2处理和体积分数5%,10%,15%酒精处理,并分离不同发酵时期葡萄醪液中的酵母菌。应用5.8S-ITS扩增片段的RFLP分析检测技术,结合W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颜色,对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无论是SO2处理还是酒精处理,发酵后期优势菌群主要为酿酒酵母;SO2处理主要对SO2敏感的酵母菌群影响较大,同时酵母菌群还受发酵产物酒精的影响,发酵中后期除酿酒酵母外只能分离到少量耐SO2的拜耳接合酵母和贝酵母;酒精处理中,发酵初期主要分离到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克胜 王沛 董华 陆兆新 吕凤霞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固态发酵能提高麦麸抗氧化的酵母菌,并探究该菌固态发酵前、后麦麸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使用酸面团中分离出的14株酵母菌分别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以总酚含量(TPC)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具有最佳抗氧化效果的酵母菌并进行鉴定。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前、后麦麸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测定固态发酵前、后麦麸中可溶性蛋白、多肽、氨基酸、膳食纤维、烷基间二苯酚、黄酮及8种酚酸含量,探究固态发酵对麦麸理化特性的改善效果,并对麦麸总抗氧化性与麦麸活性物质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多肽、水解氨基酸、总酚、黄酮、烷基间苯二酚及总游离酚酸)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使用菌株Y11固态发酵后的麦麸,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未处理麦麸的2.53倍;TPC达2.84 mg·g~(-1),是未处理麦麸的1.70倍。经过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对确定Y11菌株为扣囊复膜酵母菌(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经扣囊复膜酵母Y11固态发酵后麦麸微观结构变得疏松粗糙,表面空隙增多。固态发酵后麦麸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多肽含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总酚、黄酮、烷基间苯二酚及酚酸含量显著增加;8种游离酚酸中绿原酸含量增加最为显著,是未处理麦麸的3.70倍。此外,麦麸总酚、游离酚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多肽含量与麦麸总抗氧化能力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扣囊复膜酵母Y11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可显著改善麦麸的抗氧化能力及其理化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万江春 谢开云 王玉祥 赵云 刘莉 玉柱
为探讨同/异质型乳酸菌添加对苏丹草青贮过程中酵母菌群落结构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进而改善苏丹草青贮饲料的发酵特性及提高其营养品质。本研究采用真空包装袋作为青贮容器,设置不添加任何菌剂对照(CK),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 LB),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LP+LB)4个处理,在苏丹草青贮发酵的1、7、15及60 d进行青贮酵母菌群落结构及发酵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各处理酵母菌种类不同程度的减少,至60 d时,LB和LP+LB处理酵母菌数量在检出限以下;与对照相比,同/异质型乳酸菌添加可显著(P LP+LB> LB> CK。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倩倩 覃杰 马得草 陶永胜
【目的】研究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爱格丽’(Ecolly)干白葡萄酒的增香作用,优化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方法】将发酵毕赤酵母菌株H5Y-28与酿酒酵母菌株F5以10﹕1、4﹕1、1﹕1、1﹕4、1﹕10比例接种,进行模拟葡萄汁的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酵母的活菌数、总菌数,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按相同接种比例进行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发酵应用,以酿酒酵母纯发酵和添加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处理作为对照,酿造次年4月,对所酿葡萄酒酒样进行香气的感官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菌体生长动力学表明,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其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明显增加,但优选菌株H5Y-28的高比例(10﹕1、4﹕1)接种处理会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生长数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强‘爱格丽’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尤其是热带水果香气,但高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10﹕1)会给葡萄酒带来较强的生青味,而酒样1﹕1、4﹕1仅引入较弱的生青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萜烯类和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此外,添加胞外酶能显著提高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含量,尤其是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纯酿酒酵母发酵酒样90%)。混合发酵显著增加了酒样中发酵香气中的乙酸酯、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异戊醇与苯乙醇的含量。与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1﹕1接种比例有助于提高酒样中26%品种香气成分和39%发酵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40%)。【结论】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1﹕1接种处理不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且具有较强的增香酿造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