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1)
- 2023(15176)
- 2022(13130)
- 2021(12260)
- 2020(10198)
- 2019(23764)
- 2018(23272)
- 2017(44893)
- 2016(24205)
- 2015(27116)
- 2014(26816)
- 2013(25988)
- 2012(23662)
- 2011(20832)
- 2010(20471)
- 2009(18275)
- 2008(17679)
- 2007(14916)
- 2006(12839)
- 2005(10815)
- 学科
- 济(94572)
- 经济(94470)
- 管理(71538)
- 业(66487)
- 企(56047)
- 企业(56047)
- 方法(47170)
- 数学(41576)
- 数学方法(41004)
- 中国(25729)
- 财(25122)
- 农(23955)
- 业经(21180)
- 学(20519)
- 地方(17673)
- 务(16714)
- 财务(16645)
- 财务管理(16616)
- 农业(16426)
- 理论(16034)
- 企业财务(15818)
- 贸(15613)
- 贸易(15604)
- 制(15338)
- 易(15160)
- 技术(14971)
- 环境(14644)
- 和(14603)
- 银(13708)
- 划(13666)
- 机构
- 大学(331975)
- 学院(328937)
- 管理(135055)
- 济(130016)
- 经济(127253)
- 理学(118705)
- 理学院(117453)
- 管理学(115220)
- 管理学院(114632)
- 研究(105583)
- 中国(77945)
- 京(69244)
- 科学(65909)
- 财(58654)
- 所(50794)
- 农(49954)
- 业大(49736)
- 中心(49178)
- 财经(48335)
- 研究所(46774)
- 江(45317)
- 经(44272)
- 范(43086)
- 北京(42951)
- 师范(42642)
- 经济学(39721)
- 院(39355)
- 农业(39052)
- 州(37007)
- 财经大学(36559)
- 基金
- 项目(238140)
- 科学(188364)
- 基金(174760)
- 研究(172704)
- 家(152120)
- 国家(150902)
- 科学基金(131200)
- 社会(109853)
- 社会科(104149)
- 社会科学(104124)
- 基金项目(93159)
- 省(92214)
- 自然(86366)
- 自然科(84420)
- 自然科学(84399)
- 自然科学基金(82845)
- 教育(79644)
- 划(77897)
- 资助(71933)
- 编号(70211)
- 成果(55006)
- 重点(52692)
- 部(52404)
- 发(49614)
- 创(49517)
- 课题(46917)
- 创新(46126)
- 科研(45900)
- 国家社会(45595)
- 教育部(45411)
- 期刊
- 济(130330)
- 经济(130330)
- 研究(94109)
- 中国(58118)
- 学报(52305)
- 科学(48460)
- 管理(48068)
- 财(44592)
- 农(43300)
- 大学(40229)
- 学学(37840)
- 教育(35584)
- 农业(30573)
- 技术(29025)
- 融(24840)
- 金融(24840)
- 财经(22864)
- 经济研究(21619)
- 业经(21566)
- 经(19497)
- 图书(17925)
- 问题(17103)
- 理论(16091)
- 科技(16055)
- 业(15670)
- 技术经济(15430)
- 版(15172)
- 资源(14858)
- 实践(14814)
- 践(14814)
共检索到459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伟贤 沈小源 陈淋铃
通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2011年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试点地区儿童教育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养改善计划具有明显“增智”效应,显著提升受益儿童获取高中教育可能性约7.5个百分点,并提高受益儿童高中及以下受教育年限。异质性分析显示,男孩、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背景较差的儿童从营养干预政策中获益更多,同时在低收入、财政教育支出较高和国家试点地区政策效果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营养干预通过改善受益儿童的健康、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提高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和未来发展信心来促进儿童教育进步。在实证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实施分级专项补助、加强项目管理监督以及与社会公益、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等政策建议,为后续完善和推广营养干预计划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营养干预 教育表现 义务教育 政策评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石庆焱 李伟
教育年限总和法是测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一种替代方法。文章分析显示,若按照常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2005~2009年就业人员人力资本指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主要原因在于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调整的抽样框和抽取的新样本对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代表性不够好。文章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指标加权法"对2005~2009年就业人员口径的人力资本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结果表明,修订前的2005~2009年就业人员口径人力资本比修订后低估了3.4%~4.2%。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王德文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处。伴随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和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是决定人口迁移基本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清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人口迁移、促进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制度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李震 孙丽棠
本文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中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及1999—2018年的城市层面指标,基于中国加入WTO中美确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准自然实验,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详细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区域劳动力市场技能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市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就业占比,加剧了就业技能偏向,且其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同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对制造业部门就业技能偏向的影响存在动态演变特征,还对服务业部门形成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且出口升级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增长,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英
论述 2 0 0 0年人口普查长短表技术的特点 ,长表抽样方法、组织实施方法以及长表抽样误差分析和数据评估 ,并就长表数据推算普查总体的方法和长表数据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人口普查 调查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正亮
受教育部委托,兰州大学于1983年8月1日至26日举办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下举行的。 为这次讲习班讲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者查瑞传副教授,比利时人口学者默顿斯教授,英国人口学者希尔教授,美国人口学者屈塞尔教授。中外专家学者联合讲学,是这次讲习班的一个特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郡郡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变化趋势、空间关联、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市域尺度下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我国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加速加深的态势,但不同城市群的加深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展现为相似类型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考察期内发生了一定的跃迁;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在考察期内有所扩大,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源于群际差异的贡献;无论是城市群整体还是大部分城市群内部,老龄化惯性和人口流迁均是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致因,但与2010年相比,2020年时与生育率相关的人口自然增长、生育潜力等因素,以及可能引致人口流迁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气温等因素对城市群整体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影响开始显现或有所强化。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人口普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锺人
1983年12月15—21日,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昆明市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代表80余人,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机关、电子计算站、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院所属人口研究机构。向大会提出的论文80篇,分别在小组进行了详细讨论。大会宣读论文38篇,从中推选出24篇,准备参加将于1984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张逸杨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6~2017年始终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许多年份超过了1.7,在2017~2020年则持续下降;生育率存在较大波动,2020年达到最低值1.3,2012年和2017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约为1.89和1.88,15年间平均约为1.7。生育属相偏好、生育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总和生育率的波动。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显示中国目前生育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消解新近出现的生育水平抑制性因素、构建家庭友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的关键举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姜玉 庄亚儿 姜全保 于典 刘雯莉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时期、队列、受教育程度、城乡、区域和省际差异。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城市、东北地区、极低生育水平省份的女性,终身不育率更高,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均在6%以上。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普及、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终身不育水平上升。在婚外生育较少、多孩占比较低的背景下,终身不育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的负向抑制将更加强烈,并将对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产生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建华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观念与制度创新、继续控制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注意老龄化问题、广辟就业渠道等6个方面进行了河南省人口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斌开 徐帆 谭力
本文首次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结构转变和中国住房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经验观察表明,"婴儿潮"很可能是2004年以来中国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基于微观家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居民住房需求与年龄高度相关:个人在20岁以后住房需求快速上升,直到50岁以后开始逐步下降;这些实证结果对于测量误差、样本选择、住房产权类型都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组群效应"是50岁以后个体住房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人口结构转变为基础,本文估算了1999~2025年中国的住房需求,发现住房需求增长率很好地拟合了2004年以来住房价格的变化;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中国住房需求增长率在2012年以后大幅下降,这...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人口结构 住房需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润霖 韩晓静 张立龙 卢晓莉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和失能率进行分析。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重将分别从2020年的9035.29万人和17.72%增至2035年的12438.23万人和33.14%。受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和老年人口结构老化影响,农村老年人口ADL失能率将从2020年的5.76%降至2035年的4.92%。其中,男、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将分别从4.92%、6.55%降至3.79%、5.87%。农村失能老年人口呈现失能重度化和高龄化趋势。农村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下降主要是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所带来的轻度失能率快速下降的结果;中度失能率略有下降,重度失能率不断上升,中、重度失能率保持在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农村居民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年人 失能率 高龄化 失能风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龙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首次普查。文章认为 ,延用传统的常住人口调查及过于复杂的调查指标体系是造成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上大量的流动、迁移人口 ,文章建议人口普查应以调查现住人口为主 ,同时应多方位地提供普查信息化资料 ,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使普查成本相对降低
关键词:
现住人口 常住人口 人口普查 户籍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