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2)
- 2022(5)
- 2021(3)
- 2020(1)
- 2019(4)
- 2018(1)
- 2017(2)
- 2016(6)
- 2015(8)
- 2014(9)
- 2013(5)
- 2012(5)
- 2011(5)
- 2010(9)
- 2009(4)
- 2008(2)
- 2007(5)
- 2006(4)
- 2005(1)
- 学科
- 萝(38)
- 卜(33)
- 萝卜(33)
- 胡萝卜(11)
- 学(8)
- 菜(8)
- 物(6)
- 基因(5)
- 基因工程(5)
- 害(5)
- 工程(5)
- 植(5)
- 植物(5)
- 菠(5)
- 菠萝(5)
- 虫(5)
- 虫害(5)
- 油菜(4)
- 病虫(4)
- 病虫害(4)
- 芸(4)
- 凤梨(3)
- 和(3)
- 梨(3)
- 水产(3)
- 油菜籽(3)
- 理学(3)
- 生态(3)
- 生态学(3)
- 籽(3)
- 机构
- 学院(80)
- 农(79)
- 大学(68)
- 农业(66)
- 研究(50)
- 业(46)
- 室(46)
- 业大(45)
- 实验(45)
- 科学(45)
- 农业大学(44)
- 重点(44)
- 实验室(43)
- 所(36)
- 科学院(36)
- 研究所(35)
- 园艺(29)
- 艺(29)
- 京(28)
- 部(28)
- 作物(27)
- 生物(27)
- 农业科学(24)
- 技术(24)
- 中心(21)
- 园艺学(21)
- 创(20)
- 种质(20)
- 中国(19)
- 学(19)
共检索到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梅 杨峰 雍晓平 陈琳 冉科 冉茂林
为探明萝卜NWB CMS败育特征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以3个NWB CMS不育系及5个恢复材料为主要试材,利用石蜡切片、电镜扫描法分析了不同核背景下NWB CMS的败育特点,同时通过构建不育胞质与恢复材料F_1、F_2、BC_1群体,分析育性分离情况,揭示恢复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萝卜保持材料转育的NWB CMS不育系的雄蕊败育形态不同,但其不育系花粉败育均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只是花粉粒降解程度有差异,总体分为3种类型:A2花丝短缩、花药干瘪、无可见花粉,药室结构皱缩变形,药室内仅有花粉粒外壳,且紧紧挤在一起,呈条状;A3花丝正常、花药饱满,无可见花粉,药室结构基本正常,花粉粒大部分降解,仅有极少量附着在药室壁;A4花丝正常、花药饱满且有大量无功能花粉,药室内有大量内部无法染色的花粉粒,电镜扫描显示这些花粉粒沿着3条萌发沟凹陷,形成多面体。进一步对5个NWB CMS恢复材料遗传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恢复基因具有完全显性遗传的特点,不同材料所含恢复基因对数不同,R1含3对基因,R2~R4含2对基因,R5含1对基因。综上,不同核背景下NWB CMS雄蕊败育形态有差异,但败育时期一致,其恢复基因遗传特性因材料而异,结果为萝卜NWB CMS的育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希尧 任喜波 许明 魏毓棠
以灯笼红萝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美浓萝卜为转育父本,获得的不同回交转育世代(F1、BC1、BC2、BC3和BC4)分别与美浓萝卜之间对主要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转育差异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出全不育世代以后的各个回交世代均表现为全不育。株态、叶型、叶片色、叶脉色、根形和皮色在BC3代已经接近轮回亲本;单根重、外露长、根长、根粗和根形指数符合理论的转育趋势,至BC4代单根重的转育差异度仅为-3.49%;株高、展开度、叶重、根叶比、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数等虽然在个别转育世代偏离了理论的变化趋势,但至BC4代时均已接近轮回亲本;Vc、蛋白质、可溶性糖、干物质和纤维素含量的转育差异...
关键词:
萝卜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转育进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蓉 李霞 张金文 李兴涛 杨慧 刘玲
选黑田五寸胡萝卜栽培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抗性愈伤和芽分化用不同浓度Kan筛选,Kan抗性芽的分化频率可达52%,Carb 500 mg/L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能促进芽的分化;适当浓度的Cef对根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转基因植株炼苗,采用塑料布覆盖并逐渐打开通风口通风的方法,抗性植株长势好,抗性强,成活率可以提高35%。低温春化,大棚和陆地相比,死亡率降低了49.5%。对7个株系T1植株的PCR分析,得出其中两株系接近1∶1,另两株系为1∶3。
关键词:
胡萝卜 转化体系 低温春化 农杆菌介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微 郭超程 宋瑶 高长斌 张小康 熊秋芳 刘克德
为筛选控制萝卜花叶性状的候选基因,以萝卜花叶品种J4和板叶品种WA构建F_2分离群体,在F_2群体中,选择20个花叶和20个板叶单株,分别构成花叶和板叶DNA混合池,分析花叶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萝卜花叶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且花叶对板叶呈不完全显性;结合集团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与简化基因组测序基因型分析技术(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将花叶基因定位在R7染色体0.07~7.97 Mb区间内;通过萝卜全基因组与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的共线性分析发现,萝卜候选区间内0.87~1.32 Mb与油菜A10染色体的16.35~16.80 Mb存在很好的共线性;对共线性区段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确认Rs390250(899863~901 651 bp)为萝卜花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编码1个HD-ZipⅠ(the class Ⅰ homeodomain leucine-zipper)转录因子,其位于第二外显子的非同义突变位点T425C会导致LZ(leucine zipper)结构域内保守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叶形变异的关键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彦 陈源闽 廉勇 王勇 张艳萍 李敬起
利用RAPD技术对34份胡萝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探明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为进一步利用和创新品种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9个DNA片段,其中99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6.74%,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聚类,34份胡萝卜材料可划分为5个类群。材料的归组与根形、根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胡萝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娜 李丹丹 陶伟林 沈虹 罗云米 汝学娟 柳李旺
采用ISSR、RAPD与RAMP 3种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2份萝卜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ISSR、RAPD与RAMP标记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4.1%、86.2%及92.6%,平均每个引物产生多态性条带分别为8.6、8.3及14.1条;综合3种标记聚类分析将32份萝卜种质在遗传距离为0.30处清晰聚为2大类群,第一类群包含31份种质,均为来自国内的栽培种或姊妹系;第二类群由来自欧洲的黑萝卜MTHS单独构成,聚类结果表现与材料来源、根肉色及根形关系较为密切。3种标记综合聚类与各标记单独聚类图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聚类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图,与园艺学性状的一致性比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笈华 茅淑敏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鲍生有
先期抽薹已成为胡萝卜冬春大棚栽培和早春露地栽培的瓶颈,了解胡萝卜先期抽薹调控机理,有助于开展耐抽薹品种的选育。以春季栽培先期抽薹敏感的松滋野生胡萝卜(P1)为亲本,分别与6个栽培品种正反杂交获得F1和F2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先期抽薹以加性效应(VA)为主,还有显性效应(VD)及环境因子(Ve)。在露地和温室低温天数相似的生长条件下,P1和7262B(P6)在温室中的先期抽薹率显著降低,Amsterdam forcing(P4)在温室中均未出现抽薹,这可能是弱光条件所致。通过对P1、P4及其F1、F2植株遮光处理,发现短日照可显著推迟P1、F1和F2植株起始抽薹时间,降低先期抽薹率,而...
关键词:
胡萝卜 先期抽薹 遗传 低温 光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缺 赵明超 林拥军 陈浩
为了使水稻种子积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将人工合成的来源于欧文氏菌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和来源于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导入水稻中,且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结合PCR和South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从psy/crtI转化植株中分离得到1个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且无选择标记(Marker-free)的纯合转基因家系ky1-4。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分离得到ky1-4的T-DNA插入位点右边界的侧翼序列,结合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推测该插入位点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杰 赵永彬 尹明安
【目的】胡萝卜汁加工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渣,需要较佳的干燥工艺保存好胡萝卜渣中的类胡萝卜素,以利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联合干燥工艺对胡萝卜渣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及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比较。【结果】采用先热风85℃干燥45min后再真空75℃干燥,当胡萝卜渣含水量达到8%时,干燥时间最短,为135min,类胡萝卜素的损失率最少,仅为2.1%。【结论】热风-真空联合干燥技术能在较短的干燥时间内较大程度地保存胡萝卜渣中的类胡萝卜素,为较佳的胡萝卜渣干燥工艺。
关键词:
胡萝卜渣 干燥 类胡萝卜素 水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源闽 王勇 张艳萍 王永 李敬起 廉勇 赵彦 张颖力
胡萝卜雄性不育性遗传类型表现有两种,即细胞质不育型和核质互作不育型。瓣化型雄性不育为细胞质不育型,是易于保持的不育类型,而褐药型雄性不育属于核质互作不育型,遗传复杂。根重、根粗性状在遗传中表现出较高的超中亲现象。
关键词:
胡萝卜 雄性不育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亚岷 杜硕 王欢 杨钟灵 刘凤权 范加勤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关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ccS1相比,缺失突变株ΔmreB菌体形态由杆状变为球形;对黄花马蹄莲和大白菜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抗氧化压力和菌体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但蛋白酶活性、果胶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游动性及产生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互补菌株的表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云花 Holger Budahn 简元才 Herbert Peterka
应用RAPD与dpRAPD方法鉴定萝卜-甘蓝型油菜中萝卜基因组,筛选了140条随机引物。结果表明,平均每条引物(组合)能产生的萝卜基因组特异标记数dpRAPD高于RAPD,分别为1.69和1.33;在dpRAPD扩增产物中有77.6%谱带清晰易辨,略高于RAPD(75.4%)。两者所检测到的萝卜基因组标记大部分为各自特异的扩增产物。由于结合了荧光标记引物,dpRAPD反应产物可在Genetic Analyzer上分离检测,因此能检测到100 bp以下的小片段D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江萍 汪精磊 李杨 沈镝 李锡香
研究比较不同物质恢复老化种子活力的能力,可为老化种子活力的恢复和种质资源安全保藏提供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2个经多年低温储藏的萝卜品种的种子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水杨酸(SA)、磷酸二氢钾(KH2PO4)、聚乙二醇(PEG)溶液单独处理一定时间,在同样条件下发芽,测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化学物质对老化萝卜种子活力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NAA、SA、KH2PO4、PEG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恢复老化萝卜种子活力,且300 mG/L的PEG和100...
关键词:
萝卜种子 老化 植物生长调节剂 活力恢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继淑 杨瑞 眭晓蕾 程继鸿 曹庆芹 王绍辉
以11个不同基因型的萝卜为试材,在分析表观形态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肉质根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色素在表皮的含量、木质素含量、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等品质指标。最后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依公式X(u)=(X-Xmin)/(Xmax-Xmin)计算不同基因型的萝卜每个品质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其肉质根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板叶卫青和翠绿水果萝卜综合营养品质突出,德高青萝卜、潍县青萝卜和胶蔬大青萝卜的综合营养品质居上。
关键词:
萝卜 品质指标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