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6)
2023(11282)
2022(9913)
2021(9317)
2020(7769)
2019(17820)
2018(17736)
2017(34568)
2016(18797)
2015(20743)
2014(20711)
2013(20568)
2012(18708)
2011(16814)
2010(16467)
2009(14813)
2008(14223)
2007(12168)
2006(10296)
2005(8804)
作者
(54747)
(45512)
(45144)
(43037)
(28924)
(21953)
(20438)
(17918)
(17194)
(16174)
(15557)
(15240)
(14294)
(14258)
(14020)
(14009)
(13856)
(13530)
(12972)
(12925)
(11438)
(10948)
(10892)
(10262)
(10200)
(10143)
(10027)
(9890)
(9246)
(9167)
学科
(71719)
经济(71640)
管理(53326)
(50987)
(42798)
企业(42798)
方法(36191)
数学(31546)
数学方法(31190)
(18419)
(18136)
(17794)
中国(17598)
业经(15769)
地方(14016)
(12472)
贸易(12467)
理论(12342)
农业(12277)
技术(12224)
(12187)
财务(12126)
财务管理(12108)
(12099)
(12061)
(11628)
企业财务(11557)
环境(11550)
(10407)
银行(10367)
机构
大学(264892)
学院(262469)
管理(106578)
(100256)
经济(98058)
理学(93946)
理学院(92895)
管理学(91259)
管理学院(90791)
研究(86508)
中国(60924)
科学(56976)
(55395)
(44945)
(44936)
(43589)
业大(42621)
研究所(40443)
中心(38649)
财经(37376)
(36009)
农业(35636)
北京(34296)
(34202)
(34123)
师范(33747)
(31676)
经济学(29957)
(29567)
财经大学(28296)
基金
项目(191299)
科学(150228)
基金(139905)
研究(135926)
(123126)
国家(122146)
科学基金(104907)
社会(84852)
社会科(80469)
社会科学(80449)
基金项目(75274)
(74917)
自然(70669)
自然科(69062)
自然科学(69047)
自然科学基金(67785)
(63389)
教育(61963)
资助(57410)
编号(54238)
成果(43007)
重点(42487)
(41799)
(39990)
(39869)
创新(37283)
科研(37258)
课题(36876)
计划(35775)
教育部(35585)
期刊
(101516)
经济(101516)
研究(73364)
学报(46940)
中国(43351)
科学(41808)
(39938)
管理(37106)
大学(34391)
学学(32609)
(32453)
农业(28121)
教育(27093)
技术(21026)
(18988)
金融(18988)
财经(17551)
业经(16899)
经济研究(16614)
(14852)
(14334)
科技(13948)
图书(13873)
问题(13307)
理论(13178)
(12621)
实践(12292)
(12292)
业大(12155)
技术经济(12102)
共检索到359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涛  陈海刚  蔡文贵  秦洁芳  贾晓平  
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洁芳  陈海刚  蔡文贵  杨涛  贾晓平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的胁迫效应,于DBP暴露后0、6、12、24、48和96 h时检测红鳍笛鲷鳃、肝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DBP对红鳍笛鲷的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7.10 mg/L、6.98 mg/L和6.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04 mg/L。随着浓度增加,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肝组织中的SOD酶活性在0.5 mg/L和2.0 mg/L浓度组交替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学锋  陈海刚  蔡文贵  秦洁芳  贾晓平  
为探讨鱼体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对水体中汞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体长为(4.95±0.79)cm,体重为(4.57±2.02)g]的急性毒性及对鱼体肝脏、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静水实验条件下,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0mg/L。汞离子暴露6h时,各浓度组的肝脏SOD酶活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较小,而高浓度组鱼体肝脏SOD的活性出现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现象,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汞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孟振  张鸿丽  刘新富  姜勇  贾玉东  刘滨  曲江波  徐荣静  
本研究采用96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_3-N)96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9.73和0.64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权  王建国  陆宏达  熊良伟  安健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延龙  殷小亚  肖广侠  王立平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琦辰  顾曙余  张文逸  张呈祥  冯晓庆  谭红月  杨家新  黄文婷  李枫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菊  周诗其  陈品  
将九灵胃康胶囊的生药粉给昆明种小鼠以 10 .0 0、7.6 9、5 .92、4 .5 5、3.5 0、2 .6 9、2 .0 7g/kg剂量 1次灌胃 ,试验结果用Bliss法计算 ,得LD50 为 4 .37g/kg(3.74~ 5 .0 9g/kg) ;九灵胃康粉以 2 .10、1.0 5、0 .5 2 5g/kg给Wistar大鼠连续饲喂 10周 ,停药恢复观察 2周 ,结果显示 ,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存活 ,无一死亡 ,大剂量组少数动物在给药期出现轻度腹泻 ,其他各组动物在给药期和恢复期的饮食、体重、外观特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均正常 ,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主要脏器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伟  程波  蒋瑞东  任书男  祁生旺  李云章  查斯图  
【目的】研究中药催情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催情散在奶牛持久黄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 g/mL(以生药计)的催情散药液,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个急性毒性试验组分别按20 000,16 000,12 800,10 240和8 192 mg/kg剂量一次性灌服催情散药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自来水,连续观察7 d,记录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2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2组,给药组于12 h内分3次给小鼠灌胃1 g/mL催情散药液,每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佰财  蒋闰兰  李丹妮  禹娜  杜震宇  陈立侨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半静态实验方式,根据对数间距法设置了5个菲浓度梯度,分别为30.00、37.08、45.83、56.64和70.00 mg·L-1,以观察菲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96 h内毒性致死效应。结果得到菲对河蚬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23.75、67.59、56.44、46.76 mg·L-1,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为4.676 mg·L-1;当菲含量大于30.00 mg·L-1的条件下,河蚬死亡率与菲溶液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其中24、48、72、96 h河蚬死亡率与菲浓度之间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菊  周诗其  叶冬青  黄继荪  杨玉芬  
博落回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和对大鼠腹腔注射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硫酸盐对昆明系小鼠的急性毒性为;水溶液LD_(50)=900 mg·kg~(-1),水混悬液LD_(50)=1043 mg·kg~(-1),均属低毒级。博落回注射液对Wistar大鼠亚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肝,长时间或大剂量接毒引起肝细胞变性、增生,使雄性动物肝/体比明显增高,而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欣  赵丹丹  姚蓉  袁善奎  张燕  高聪芬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卵卡浸渍法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探索5种农药(25~400 mg·L~(-1)乐果、10~160 mg·L~(-1)吡虫啉、5 000mg·L~(-1)氟铃脲、4 000 mg·L~(-1)毒氟磷及2 000 mg·L~(-1)恶唑砜)对药剂敏感性较强的不同虫态赤眼蜂羽化率、寄生率及成蜂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乐果和吡虫啉的NOEC分别为200和20 mg·L~(-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陈春林  付文贵  郑华  翟少钦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中"兽药急性毒性试验指导原则"和"兽药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指导原则",研究中药女黄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药物组以16、4、1、0.5 g/kg的剂量一次性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7 d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_(50));以90 g/kg的剂量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14d并记录小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剂量;药物组以18、6、2 g/kg的剂量连续灌服女黄颗粒药液30 d,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和体质量变化,试验结束时检测其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指标,确定其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女黄颗粒各剂量组均未发现小鼠死亡,无法测出女黄颗粒的LD_(50);最大给药量试验期间,小鼠临床表现正常,未发现死亡,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量为9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病变。可见,女黄颗粒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