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
2023(838)
2022(782)
2021(733)
2020(650)
2019(1279)
2018(1270)
2017(2089)
2016(1458)
2015(1668)
2014(1539)
2013(1541)
2012(1521)
2011(1484)
2010(1447)
2009(1363)
2008(1339)
2007(1291)
2006(1061)
2005(956)
作者
(6816)
(5704)
(5673)
(5280)
(3752)
(2939)
(2515)
(2231)
(2203)
(2048)
(2038)
(2000)
(1986)
(1925)
(1884)
(1806)
(1758)
(1740)
(1717)
(1684)
(1573)
(1563)
(1554)
(1436)
(1362)
(1306)
(1288)
(1271)
(1268)
(1244)
学科
(3352)
(3081)
(2689)
经济(2689)
管理(2679)
(1963)
生物(1734)
(1706)
(1593)
(1502)
企业(1502)
水产(1469)
虫害(1393)
病虫(1287)
病虫害(1287)
(1177)
法令(1157)
(1144)
金融(1143)
防治(1135)
(1133)
理法(1109)
管理法(1109)
及其(1103)
动物(1101)
(1056)
生物学(1048)
微生(1021)
微生物(1021)
(1019)
机构
大学(23039)
学院(22624)
(11920)
研究(10179)
科学(10024)
农业(9830)
业大(7956)
(7046)
中国(6736)
研究所(6596)
农业大学(6572)
(6163)
实验(5983)
实验室(5824)
重点(5486)
(5314)
(5169)
(4794)
技术(4286)
中心(4071)
生物(4011)
科学院(3830)
(3782)
(3760)
(3690)
经济(3653)
(3644)
研究院(3186)
管理(3080)
科技(3073)
基金
项目(17630)
(12363)
国家(12274)
基金(11804)
科学(11777)
科学基金(9091)
(8042)
自然(7891)
自然科(7702)
自然科学(7690)
自然科学基金(7542)
研究(7511)
(6773)
基金项目(6121)
科技(6104)
计划(5740)
资助(5222)
(4671)
重点(4499)
专项(4361)
(4095)
科研(3889)
(3615)
农业(3606)
(3492)
创新(3394)
教育(3327)
技术(3306)
社会(3195)
社会科(2967)
期刊
学报(12633)
(11563)
大学(8476)
学学(8409)
科学(7859)
农业(7807)
中国(4969)
(4549)
经济(4549)
业大(4513)
农业大学(4105)
研究(3734)
(3558)
(3095)
自然(2684)
自然科(2606)
自然科学(2606)
中国农业(2343)
林业(2137)
农林(2112)
(2112)
科技(2000)
(1942)
水产(1875)
科技大(1777)
科技大学(1777)
(1716)
金融(1716)
农业科学(1576)
(1515)
共检索到31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淇  谢沙  赵玲  曹荣  万慧一  魏玉西  
以菲律宾蛤仔为原料,比较其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抑菌活性最强的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并测定最优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胃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较高,对四联微球菌则未见明显的抑菌活性。胃蛋白酶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h,温度35℃,pH2.0,加酶量3000U/g,料水比1∶4;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000以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倩玉  母昌考  王春琳  
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刺激后,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的免疫应答反应,实验采用重组表达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中得到2种I型溶菌酶的重组蛋白rVpILYZ-1和rVpILYZ-2,发现其均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rVpILYZ-1对副溶血弧菌、灿烂弧菌和藤黄微球菌等具较强的抑菌活性,而rVpILYZ-2对副溶血弧菌抑菌活性较强,且二者均通过非酶抑菌活性和胞壁酸酶活性来发挥抑菌作用。结果显示,rVpILYZ-1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20°C,而rVpILYZ-2最适pH和温度则分别为4.5和10°C。此外,rVpILYZ-1和rVpILYZ-2均具免疫调理活性,能够促进血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作用。研究表明,VpILYZ-1和VpILYZ-2在菲律宾蛤仔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葛京盈  刘萍  高天翔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黄、渤海沿岸4个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的同工酶进行了检测,8种同工酶共记录了18个基因座位,其中Est-1、Est-2、Sod-1、Sod-2、Ldh-1和Ldh-2共6个位点是多态的,多态座位百分数为33.33%。测得4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441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1.1260,平均实际杂合度0.0570,平均期望杂合度0.0825,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0.2358,表明菲律宾蛤仔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属偏低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金显仕  梁翻鹏  
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测定了在3、5和8℃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及其能量收支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与体重负相关;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与体重有关。摄食率、生长率(净生长率、毛生长率)与温度正相关。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代谢分配率、排粪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生长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排粪能所占比例较大,在41.131%~60.69%之间,代谢能在23.37%~32.73%之间,生长能在6.13%~34.63%之间,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低于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艳霞  母昌考  王春琳  
为研究在环境因素变化后,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参与免疫应答反应的变化模式,实验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体内克隆获得了一种I型溶菌酶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RpI LYZ-2),该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RpI LYZ-2基因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温度[(29±1)、(21±1)和(13±1)°c]、盐度(32、22和12)及鳗弧菌刺激对菲律宾蛤仔I型溶菌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21°c和盐度22胁迫处理后,RpI LYZ-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亮华  王寿昆  甘平旭  陈强  
分别用0、5000、10000、15000、20000 IU.L-1维生素A和维生素D3浸浴菲律宾蛤仔96 h,研究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对蛤仔内脏团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A能提高蛤仔内脏团ACP、ALP和LSZ的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维生素A剂量的增加,ACP、ALP和LSZ活性显著提高(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谢彬  林志华  何琳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级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级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本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巫旗生  宁岳  祁剑飞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波  李军  王海燕  薛钦昭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铭华  曲克明  马绍赛  辛福言  李秋芬  乔向英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养殖对底质酸挥发硫的影响,分析了酸挥发硫与其他底质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养殖会增加底质中酸挥发硫的含量,而且酸挥发硫含量随养殖密度增加而升高;与酸挥发硫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底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值、有机物(OM)含量、Fe3+/Fe2+比值、硫酸盐还原菌(SRB)数量;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导致沉积物中SEM和AVS的比值小于1,束缚了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或生物毒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朱建新  李筠  于守团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孙欣  张跃环  桑士田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为改良菲律宾蛤仔奶牛蛤品系的表型性状,于2010年7月以奶牛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法,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并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结果表明,杂交使得幼虫的生长性状和存活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稚贝的生长性状尚未得到提高。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生长优势,中亲生长优势为(0.95±1.23);F23杂种优势为(0.36±0.59),F32杂种优势为(1.56±1.96)。稚贝表现为杂种劣势,中亲生长劣势为(-2.90±3.20);F23稚贝杂种劣势为(-4.60±3.21),F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江双林  赵从明  王彦怀  尹晖  孙耀  石晓勇  
以等边金藻3011为饵料,采用室内流水法,在12、20和24℃3个温度和不同的壳长、饵料浓度下,测定并计算了温度、壳长和饵料浓度与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摄食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符合幂函数方程。摄食率可以用温度、壳长和饵料浓度的自然对数方程表示,其模型为:IR=21.2LnT+20.06LnL+7.10LnC-97.95,经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呈非常显著水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王晓芹  李凤雪  侯兴  蒋增杰  
为更好地掌握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动态生长情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energybudget,DEB)理论,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模型,以2018年4月24日~2019年1月9日观测的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和水温为强制函数,通过现场实验和已有文献报道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质量和壳长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个体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生长,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R2分别为0.9374和0.9168。敏感度指数最高的是阿伦纽斯温度TA和参考温度T1,如果TA和T1分别改变10%,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增加高达8.86%。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养殖容量动态评估提供了基础模块和数据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