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8)
- 2023(6382)
- 2022(5760)
- 2021(5282)
- 2020(4872)
- 2019(11349)
- 2018(11352)
- 2017(22092)
- 2016(12494)
- 2015(14272)
- 2014(14456)
- 2013(14543)
- 2012(13786)
- 2011(12505)
- 2010(12613)
- 2009(11829)
- 2008(12166)
- 2007(11247)
- 2006(9561)
- 2005(8611)
- 学科
- 济(52640)
- 经济(52598)
- 管理(35801)
- 业(31596)
- 方法(27042)
- 企(25022)
- 企业(25022)
- 数学(24132)
- 数学方法(23873)
- 农(14153)
- 财(13916)
- 学(13651)
- 中国(12139)
- 环境(12132)
- 地方(10171)
- 贸(10114)
- 贸易(10112)
- 易(9818)
- 业经(9529)
- 农业(9179)
- 制(9014)
- 和(8563)
- 务(8532)
- 财务(8516)
- 财务管理(8488)
- 划(8456)
- 企业财务(7883)
- 融(7676)
- 金融(7674)
- 银(7511)
- 机构
- 大学(187038)
- 学院(185027)
- 济(73142)
- 经济(71536)
- 管理(66727)
- 研究(64409)
- 理学(57208)
- 理学院(56545)
- 管理学(55368)
- 管理学院(55040)
- 中国(48758)
- 科学(43562)
- 京(39918)
- 农(38577)
- 所(35332)
- 财(33450)
- 研究所(32331)
- 业大(31955)
- 农业(30965)
- 中心(29728)
- 江(28842)
- 财经(26669)
- 北京(25081)
- 经(24027)
- 范(23683)
- 师范(23330)
- 院(23283)
- 经济学(22765)
- 州(22535)
- 省(20920)
- 基金
- 项目(122705)
- 科学(93240)
- 基金(87058)
- 研究(84493)
- 家(78268)
- 国家(77673)
- 科学基金(63722)
- 社会(51470)
- 社会科(48715)
- 社会科学(48696)
- 省(48562)
- 基金项目(46285)
- 自然(42723)
- 划(41690)
- 自然科(41621)
- 自然科学(41602)
- 自然科学基金(40842)
- 教育(38535)
- 资助(36872)
- 编号(33920)
- 重点(28422)
- 成果(28009)
- 部(27022)
- 发(26632)
- 计划(24984)
- 科研(24824)
- 创(24778)
- 课题(23480)
- 创新(23363)
- 大学(22444)
共检索到27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桑士田 闫喜武 杨鹏 杨霏 梁健 刘振 霍忠明 张国范
为考察温度(T)、盐度(S)、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壳长生长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 7.0软件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寻找最适生长条件组合,并构造蛤仔稚贝壳长生长模型。实验进行30 d对蛤仔稚贝壳长(L)进行测量。实验条件梯度设计为温度(30℃、25℃、20℃)、盐度(15、20、25)、pH[(7.00±0.09)、(8.00±0.09)、(9.00±0.09)]。结果显示:(1)温度在实验区间内与蛤仔稚贝壳长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在30℃附近达到壳长极值,盐度在实验区间内也与壳长生长呈一定正相关,但在接近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剑飞 郑雅友 巫旗生 宁岳 郭香 曾志南 贾圆圆
为改进菲律宾蛤仔垦区育苗技术,设置一口池塘(A)培育高密度浮游植物并定期添加至育苗池(B),未添加藻类育苗池(C)作为对照,比较了A、B、C以及邻近自然海区(D)的水体、沉积物、浮游植物状况和池塘B、C中稚贝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池塘A、B、C之间水质和沉积物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水体中盐度、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与自然海区D差异显著;浮游植物密度A>B>C>D,但仅A、D间差异显著;池塘B稚贝壳长和密度均显著大于池塘C。这表明垦区与自然海区环境差异大,而育苗期间通过外源补充藻类能提高稚贝的生长率和成活率,进而提高菲律宾蛤仔垦区育苗成功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葛京盈 刘萍 高天翔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黄、渤海沿岸4个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的同工酶进行了检测,8种同工酶共记录了18个基因座位,其中Est-1、Est-2、Sod-1、Sod-2、Ldh-1和Ldh-2共6个位点是多态的,多态座位百分数为33.33%。测得4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441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1.1260,平均实际杂合度0.0570,平均期望杂合度0.0825,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0.2358,表明菲律宾蛤仔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属偏低水平。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野生群体 同工酶 多态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金显仕 梁翻鹏
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测定了在3、5和8℃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及其能量收支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与体重负相关;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与体重有关。摄食率、生长率(净生长率、毛生长率)与温度正相关。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代谢分配率、排粪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生长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排粪能所占比例较大,在41.131%~60.69%之间,代谢能在23.37%~32.73%之间,生长能在6.13%~34.63%之间,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低于3%。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耗氧率 排氨率 能量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李德尚
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和湿重(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1.004T,QN=7.841W-0,910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列关系:Qo=0.040W-0.3491.079T,QN=57.401w-0.5610.992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王晓芹 李凤雪 侯兴 蒋增杰
为更好地掌握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动态生长情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energybudget,DEB)理论,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模型,以2018年4月24日~2019年1月9日观测的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和水温为强制函数,通过现场实验和已有文献报道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质量和壳长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个体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生长,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R2分别为0.9374和0.9168。敏感度指数最高的是阿伦纽斯温度TA和参考温度T1,如果TA和T1分别改变10%,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增加高达8.86%。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养殖容量动态评估提供了基础模块和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霍忠明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3个全同胞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n=90),但孵化率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家系 生长 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鸿涛 李佳 霍忠明 郭炜 闫喜武
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07~0.757,观测杂合度范围0.208~0.583。等位基因丰富度aR的大小范围是3.0~10.7,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78~390 bp,共得到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从4.4(白蛤)到5.1(龙王塘野生群体),野生群体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大(5.278),白蛤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小(4.267)。哈迪–温伯格检验发现4个群体和10对微卫星的40个组合中,有21个组合显著偏离哈迪–...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微卫星 群体遗传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波 许贻斌 郑惠东 陈宇锋 郑盛华 钟硕良
为检测氰戊菊酯对菲律宾蛤仔染毒培育25 d后消化腺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将菲律宾蛤仔分为6组进行不同剂量染毒,采用彗星实验技术进行DNA损伤分析,并通过Comet Score 1.5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尾矩、Olive矩等DNA损伤指标进行统计。在对各指标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又通过SPSS软件进行判定分析,筛选影响作用更大的检测指标,建立了多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菲律宾蛤仔各染毒组消化腺细胞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受损细胞极少,拖尾率仅为8.06%±1.94%,彗尾DNA相对含量、尾矩和Olive矩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瑞生 朱夏娣 颜金良
在象山港和三门湾采集菲律宾蛤仔样品30份和20份,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以平均值计,Hg为0.0440和未检出、Cd0.0722和0.0624、As1.1048和1.7045、Pb0.1245和1.0577、Zn10.7410和11.5000、Cu1.4322和1.0577、Cr0.2357和0.1119。对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象山港的菲律宾蛤仔的Hg、Cu、Cr含量比三门湾高,而As却相反,其它Zn、Cd、Pb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象山港 三门湾 菲律宾蛤仔 重金属含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谢彬 林志华 何琳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级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级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本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巫旗生 宁岳 祁剑飞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波 李军 王海燕 薛钦昭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温度 饵料浓度 能量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祁铭华 曲克明 马绍赛 辛福言 李秋芬 乔向英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养殖对底质酸挥发硫的影响,分析了酸挥发硫与其他底质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养殖会增加底质中酸挥发硫的含量,而且酸挥发硫含量随养殖密度增加而升高;与酸挥发硫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底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值、有机物(OM)含量、Fe3+/Fe2+比值、硫酸盐还原菌(SRB)数量;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导致沉积物中SEM和AVS的比值小于1,束缚了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或生物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