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2)
- 2023(8950)
- 2022(8049)
- 2021(7715)
- 2020(6474)
- 2019(15095)
- 2018(15146)
- 2017(29216)
- 2016(15947)
- 2015(17983)
- 2014(17968)
- 2013(17804)
- 2012(16166)
- 2011(14481)
- 2010(14208)
- 2009(12837)
- 2008(12281)
- 2007(10414)
- 2006(8933)
- 2005(7612)
- 学科
- 济(61248)
- 经济(61184)
- 管理(44120)
- 业(41526)
- 企(35206)
- 企业(35206)
- 方法(29982)
- 数学(25725)
- 数学方法(25430)
- 学(18090)
- 农(15291)
- 中国(14643)
- 财(14064)
- 业经(13264)
- 地方(12201)
- 理论(11589)
- 和(10710)
- 农业(10305)
- 贸(10187)
- 贸易(10182)
- 技术(9901)
- 易(9848)
- 环境(9827)
- 教育(9522)
- 务(9305)
- 财务(9248)
- 财务管理(9234)
- 制(9194)
- 企业财务(8750)
- 划(8523)
- 机构
- 大学(224958)
- 学院(221590)
- 管理(91660)
- 济(82591)
- 经济(80676)
- 理学(80318)
- 理学院(79425)
- 管理学(78069)
- 管理学院(77675)
- 研究(72532)
- 中国(51104)
- 科学(48106)
- 京(47793)
- 所(36282)
- 财(35817)
- 农(35402)
- 业大(35107)
- 研究所(33608)
- 中心(32295)
- 江(30404)
- 范(30206)
- 北京(30120)
- 师范(29893)
- 财经(29766)
- 农业(27961)
- 经(27103)
- 院(26588)
- 州(25182)
- 师范大学(24419)
- 技术(23878)
- 基金
- 项目(159273)
- 科学(124083)
- 研究(116048)
- 基金(114639)
- 家(99970)
- 国家(99142)
- 科学基金(84785)
- 社会(70451)
- 社会科(66570)
- 社会科学(66551)
- 省(62377)
- 基金项目(61966)
- 自然(56707)
- 自然科(55312)
- 自然科学(55299)
- 自然科学基金(54286)
- 教育(52969)
- 划(52878)
- 编号(48069)
- 资助(47090)
- 成果(38782)
- 重点(35270)
- 部(34580)
- 发(33357)
- 创(33138)
- 课题(32411)
- 创新(30803)
- 科研(30792)
- 项目编号(29969)
- 大学(29775)
共检索到30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菱鳍乌贼 渔业生物学 头足类渔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高春霞
根据2005年4~5月、2014年4~6月以及2014年2~6月我国渔船分别在印度洋海域、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和中西太平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胴长、体质量、性成熟度组成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及所占的比例为380~560 mm和83.50%;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160~240 mm和81.86%;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为140~180mm和77.78%,雄性为140~160 mm和93.14%。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体质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 500~4 500 g和85.00%;中东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根据2017及2018年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了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分别为100~180mm和40~160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40~160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雄性性成熟胴长主要集中在大于120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mm的个体,并且个体呈现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对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的研究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
东海 剑尖枪乌贼 渔业生物学 年间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林昭进 邱永松 张鹏 方展强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日龄 孵化 南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昌 陈新军
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对印度洋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调查发现,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组为220~360mm,占总数的70.5%。渔获个体由南往北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东西方向则没有明显差异。雌、雄个体差异大,且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高于雄性。雌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为220~360mm;而雄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42~310mm,优势胴长为220~260mm。初步判断调查海域存在3个群体。雌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在10°00′N以南海域以Ⅳ期个体为主,而在10°00′N以北海域则以Ⅰ期为主。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均以Ⅳ期为主。调查期间,...
关键词:
鸢乌贼 生物学特性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文 田思泉 戴小杰 陈新军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广泛分布于南、北温带和热带的三大洋区,是延绳钓渔业和刺网渔业的主要兼捕对象,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大青鲨的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但由于基础数据的不确定性,大青鲨资源评估的结果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历程进行阐述,了解了不同时期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重点。综合诸多文献资料,对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基础繁殖生物学、种群结构的鉴定、资源丰度指数和资源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的综合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方法,以进一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刘凯 董增祥 程馨 陈新军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王从军 陈新军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的539尾鸢乌贼样本,对赤道公海鸢乌贼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137~338 mm,优势胴长组为160~220 mm,占样本总数的81.45%;样本的体重范围为95~1300 g,优势体重组为150~450 g,占样本总数的80.67%。不同月份鸢乌贼的胴长和体重组成不同,随着月份的增加优势胴长和优势体重逐渐增加。鸢乌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40.57%~87.76%之间,平均为59.43%;回归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胴长与体重、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76∶1,并且主要由性成熟个体组成,Ⅲ...
关键词:
鸢乌贼 生物学特性 太平洋赤道公海海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解释了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的原因。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大银鱼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移植增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除,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大银鱼 生物学 渔业生态学 渔业管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李思亮 曹杰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东明 朱国平 陈新军 魏广恩 陈洋洋
作为栖息水域最冷的枪乌贼科头足类,巴塔哥尼亚枪乌贼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信息仍较有限。为此,本研究对巴塔哥尼亚枪乌贼的雌雄组成结构、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投入等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巴塔哥尼亚枪乌贼雌雄比例约为1.79∶1,基本接近雌雄比例1∶1假设。雌雄个体大小以单一峰值区间分布个体为主,雌雄个体之间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116.44,缠卵腺指数为10.7436.51,二者密切相关;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295.7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韦柳枝 高天翔 韩志强 柳志强 金显仕
对金乌贼 (SepiaesculentaHoyle)的腕式及其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金乌贼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的腕式。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表明 ,腕式依个体、大小、左右和性别不同而有差异。当一个种雌性及雄性样本左、右腕的腕式都一致时 ,可以认为是该种的腕式。否则 ,需指出性别、大小、左右等前提。建议在金乌贼研究中慎重使用腕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刘后平
据在北京室内饲养观察,褐菱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卵期12.1±1.0天。若虫5龄,历期61-83天。成虫羽化后8-30天交配,次年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对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叶蜂、榆毒蛾、黄刺蛾等多种林木食叶害虫有明显捕食作用。
关键词:
褐菱猎蝽 生物学 捕食性天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晓婷 宋福平 冯书亮 杜立新 宋健
简要描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cry基因鉴定方法。另外分析了目前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子生物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