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3)
- 2023(9119)
- 2022(8121)
- 2021(7561)
- 2020(7013)
- 2019(15343)
- 2018(15476)
- 2017(28950)
- 2016(16729)
- 2015(19285)
- 2014(19803)
- 2013(19391)
- 2012(18210)
- 2011(16497)
- 2010(16968)
- 2009(15875)
- 2008(15888)
- 2007(14712)
- 2006(12489)
- 2005(11091)
- 学科
- 济(66041)
- 经济(65968)
- 管理(45742)
- 业(41607)
- 方法(34800)
- 企(33992)
- 企业(33992)
- 数学(31102)
- 数学方法(30626)
- 农(18047)
- 学(17792)
- 财(16862)
- 中国(16418)
- 制(13315)
- 地方(12731)
- 业经(12145)
- 理论(11852)
- 农业(11296)
- 贸(11274)
- 贸易(11269)
- 易(10907)
- 和(10484)
- 银(10287)
- 银行(10240)
- 务(10176)
- 财务(10130)
- 财务管理(10099)
- 体(9903)
- 融(9817)
- 金融(9809)
- 机构
- 学院(245378)
- 大学(245188)
- 济(90831)
- 经济(88679)
- 管理(88010)
- 研究(85623)
- 理学(75895)
- 理学院(74965)
- 管理学(73007)
- 管理学院(72589)
- 中国(62656)
- 科学(59560)
- 农(56745)
- 京(52680)
- 所(46992)
- 业大(45718)
- 农业(45573)
- 研究所(43165)
- 财(42153)
- 中心(39645)
- 江(38456)
- 财经(33196)
- 北京(32503)
- 范(31472)
- 师范(30950)
- 技术(30720)
- 州(30565)
- 院(30021)
- 经(29931)
- 农业大学(29845)
- 基金
- 项目(166021)
- 科学(126892)
- 基金(117155)
- 研究(112895)
- 家(105211)
- 国家(104382)
- 科学基金(86650)
- 省(68484)
- 社会(66787)
- 社会科(63076)
- 社会科学(63053)
- 基金项目(61315)
- 自然(59656)
- 自然科(58274)
- 自然科学(58243)
- 划(57639)
- 自然科学基金(57139)
- 教育(53920)
- 资助(49937)
- 编号(46463)
- 成果(38586)
- 重点(38356)
- 部(35355)
- 发(35126)
- 计划(34550)
- 创(34043)
- 课题(33451)
- 科研(32839)
- 创新(31944)
- 科技(31359)
- 期刊
- 济(96967)
- 经济(96967)
- 研究(64071)
- 学报(52409)
- 农(51679)
- 中国(50594)
- 科学(41875)
- 大学(37172)
- 学学(35481)
- 农业(34687)
- 财(34337)
- 管理(30468)
- 教育(27620)
- 技术(22255)
- 融(19162)
- 金融(19162)
- 业(18778)
- 业经(16259)
- 财经(16120)
- 经济研究(15541)
- 版(15113)
- 业大(14946)
- 统计(14532)
- 经(13745)
- 问题(13160)
- 农业大学(12893)
- 策(12849)
- 科技(12336)
- 技术经济(12169)
- 决策(11846)
共检索到358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柱 李银凤 于志海 刘晓辉 黄名正
以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NPS3121株系为出发材料,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1448A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氨基酸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通过PCR克隆NPS3121 GK基因,序列全长为1 506 bp,可编码1条含501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PS3121 GK包含46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5 800,富含α–螺旋结构,等电点为5.44。通过整合突变的方式构建了NPS3121 GK敲除突变体,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M9培养基中生长速率降低18%,在KBM培养基中生长速率降低16%。敲除突变体中甘油浓度较野生型提高了6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娜 戴青青 宋娜 黄丽丽 韩青梅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中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的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分析目标基因的功能,为全面解析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技术和药剂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笔者实验室苹果树腐烂病菌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比对得到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暂命名),该基因在接种5 d后,在病组织中表现出一定的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相关。采用Double-joint PCR方法,将目标基因Vmgtp1的上游片段UP、下游片段DOWN及筛选标记潮霉素磷...
关键词:
苹果黑腐皮壳 同源重组 PEG 致病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娟
为在噬热栖热菌(Thermusthermophilus)中开収无需筛选标记的基于双交换同源重组的基因无痕敲除手段,以大质粒及染色体上的TTP0042与TTC0340_0341为靶基因,构建含有其两侧同源臂的基因敲除载体幵转化T.thermophilusHB27细胞,将转化混合物涂布于不含筛选物质的培养基上,通过PCR及Southern杂交检验转化子的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线状的TTP0042基因敲除载体迚行转化,获取表观Δ0042突变体的概率为10–4,而使用闭合环状载体,该概率可达10–3;基因型及表现型分析显示,这些表观Δ0042均为TTP0042无痕敲除型突变体。该敲除手段在染色体上的基因TTC0340_0341中得到验证,从300个单菌落中成功鉴定出了1个Δ0340_0341突变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思 曾小波 李友国
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中glnK同源基因SfHH103_03182为研究对象,采用pK19mob单插入失活技术构建该基因的插入失活突变体,菌落PCR和测序分析表明突变体构建正确。植物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接种野生型菌株HH103相比,突变体接种植株的根瘤数量增多,植株鲜质量和根瘤鲜质量增加,根瘤固氮酶活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氮素处理和盆栽条件下,对共生表型的检测表明突变体接种植物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红燕 陈利锋 孙枫 陈官菊 俞刚
Tri12是镰孢菌Fusarium编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输出泵的基因,而产毒基因Tri5编码的单端孢霉二烯合酶催化毒素生物合成中的第一步反应。以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野生型菌株NRRL29169为亲本,获得Tri12敲除的转化子MT12。与NRRL29169相比,MT12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慢,生长量小(P<0.01),大分生孢子较长。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NRRL29169致病力最强,所致病害可以自接种点向上下扩展至其他小穗,而MT12的致病力极弱。我们由此推测,Tri12的敲除导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不能被泵出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邦宁 龙武华 刘喜 刘世家 田云录 陈亮明 江玲 王益华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矮秆突变体htr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克隆,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矮秆基因资源。[方法]对矮秆突变体htr茎秆进行细胞学观察,并将htr与‘N22’和‘9311’杂交构建F2群体,提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HTR。[结果]htr是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其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等性状均降低,但其叶片变宽,叶色深绿,茎秆增粗。成熟期对htr倒二节间进行切片观察发现:相比‘9311’,htr在茎秆的纵轴方向细胞未能正常伸长,横向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变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htr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单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基因克隆 转录因子 AP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容 秦冉 曾冬冬 郑希 金晓丽 石春海
【目的】研究水稻卷叶突变体叶形变化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卷叶基因。【方法】利用EMS诱变籼稻品种浙农34,获得一个窄卷叶突变体,命名为nrl4(narrow and rolling lEaf 4)。在抽穗期随机选取野生型浙农34和nrl4各10株,对其进行表型观察和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等,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同时用ZEiSS荧光显微镜观察剑叶中部叶片横切面维管束的数目并统计泡状细胞数量。以多代自交稳定的突变体nrl4为母本与野生型浙农34杂交,观察植物f_1和f_2叶片表型,统计f_2中性状分离比并作卡方测验,分析突变表型的遗传行为。利用nrl4与粳稻品种浙农大104杂交,采用f_2分离群体进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 波 陈雯莉 王 莉
为明确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sigC(all1692)基因与异形胞分化的关系,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sigC的缺失突变体MsigC和互补菌株,对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缺乏化合态氮源时,MsigC的异形胞分化频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在互补菌株CsigC中,异源表达的sigC可以互补突变体异形胞分化频率降低的表型。表明sigC参与异形胞分化的调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波 陈雯莉 王莉
为明确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sigC(all1692)基因与异形胞分化的关系,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sigC的缺失突变体MsigC和互补菌株,对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缺乏化合态氮源时,MsigC的异形胞分化频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在互补菌株CsigC中,异源表达的sigC可以互补突变体异形胞分化频率降低的表型。表明sigC参与异形胞分化的调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之萌 王莉 陈雯莉
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all3555是一个乙酰羟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的生长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和缺失突变菌株,结果显示该基因缺失后鱼腥蓝细菌PCC 7120仍可继续生长,但对NaCl胁迫的敏感性有一定程度提高,而超表达该基因则会提高鱼腥蓝细菌PCC 7120对氧化胁迫和NaCl胁迫的抗性,表明all3555对鱼腥蓝细菌PCC 7120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但对菌株的抗氧化胁迫和抗NaCl胁迫等有重要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书栋 杨博智 欧立军 刘周斌 吕俊恒 马艳青 邹学校
选用辣椒自交系‘6421’作为构建突变体库的试验材料,分析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EMS诱变浓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辣椒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中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质量分数为1.0%时,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分别为41.01%和49.32%,接近半致死剂量,且该浓度下辣椒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46.45 U/g、33.99 U/g和158.10 U/(g·mi
关键词:
辣椒 甲基磺酸乙酯 半致死剂量 突变体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泓宇 徐新新 段灿星 王述民 朱振东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油菜黄单胞菌菜豆变种诊断试剂检测、致病性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特异PCR检测、脂肪酸分析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病害样品和菜豆种子样品中均分离到类似黄单胞杆菌的细菌分离物,选取25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4个分离物在菜豆品种"英国红"上导致典型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症状。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特异性PCR检测及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24个分离物中7株被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17株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飞 蔡跃 汪鹏 尤小满 张杰 江玲 张文伟 万建民
[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连续20℃温度处理下测定突变体yl2(t)叶绿素含量和观察其叶绿体结构;构建yl2(t)与籼稻品种‘南京11’的杂交F2群体,借助SSR和In Del分子标记,选取隐性极端个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qRt-PCR测定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0℃持续处理15 D,yl2(t)幼苗表现黄叶;若处理时间延长至20 D,yl2(t)幼苗则不能继续生长最后死亡,处理15 D后转移至30℃或在30℃连续生长时叶色正常。田间生长条件下,yl2(t)的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感型黄叶突变体 表型 基因定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文武 张萌 曹明娜 翟春花 李爱宁 王源超
[目的]促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是真核生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发育与侵染致病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发现1个MAPK基因Ps MPK1参与调控大豆疫霉的细胞壁完整性、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形成,以及对大豆的致病性等生物学性状。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究Ps MPK1如何调控大豆疫霉的上述性状。[方法]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大豆疫霉Ps MPK1沉默突变体在游动孢子囊阶段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样品间基因表达水平的整体相关性分析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s MPK1沉默突变体中分别有1 451个显著下调和981个显著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红丽 杨军军 汤沙 智慧 王蕊 贾冠清 乔治军 刁现民
【目的】穗发育对于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而穗顶端败育是谷子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挖掘谷子穗顶端败育的相关基因,探求谷子穗顶端发育的生物学通路,以期为谷子穗发育遗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硫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ate,EMS)对野生型豫谷一号(Yugu1)进行诱变,在其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穗顶端败育的突变体,命名为sipaa1,同时对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以突变体sipaa1母本,SSR41父本构建的F2定位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分析及图位克隆,确定基因所属染色体以及在该染色体上的位置。对突变体sipaa1和野生型Yugu1的BC1F2进行高通量测序,挖掘定位区间内的候选基因,根据候选基因在谷子不同组织部位表达量的差异,找出在穗部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孕穗期的Yugu1和sipaa1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生物学通路。【结果】与Yugu1相比,突变体sipaa1的平均株高略有增高,增幅不显著,叶长、叶宽分别降低了10.66%和5.08%。突变体的表型变异主要集中在穗部,最突出的表现是穗顶端小花发育异常,谷穗长和谷穗粗分别降低了11.36%和16.12%,单株穗重、谷码数、单穗粒重及千粒重分别降低了30.02%、32.58%、30.55%和18.18%。通过对sipaa1×SSR41的F2代群体中正常株与突变株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为隐性单基因控制。经图位克隆将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Indel标记1-9.23与1-9.333之间约100 kb的范围内。结合高通量测序数据库,在该定位区间筛选到6个在穗部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转录组测序发现,在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存在2 768个上调表达基因,507个下调表达基因,且定位区间内有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激素信号转导、外界胁迫响应、植物-病原互作等生物学通路有关。【结论】谷子穗顶端败育突变体sipaa1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突变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Indel标记1-9.23与1-9.333之间,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功能分析发现了2个在穗部高表达且与植物花器官发育及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候选基因可能通过对激素、胁迫响应,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相关通路调控谷子穗顶端败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