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0)
2023(7190)
2022(6018)
2021(5380)
2020(4492)
2019(10059)
2018(9462)
2017(17516)
2016(9898)
2015(10658)
2014(10203)
2013(9963)
2012(9161)
2011(8405)
2010(8254)
2009(7484)
2008(7612)
2007(6528)
2006(5757)
2005(4844)
作者
(33066)
(28018)
(27929)
(26046)
(17749)
(13472)
(12272)
(10948)
(10660)
(9831)
(9688)
(9423)
(9252)
(8806)
(8757)
(8601)
(8536)
(8222)
(8154)
(8125)
(7239)
(6833)
(6776)
(6426)
(6257)
(6235)
(6064)
(6051)
(5790)
(5717)
学科
(36742)
经济(36688)
管理(27835)
(27295)
(21405)
企业(21405)
方法(18325)
数学(16144)
数学方法(15972)
(11469)
(11444)
(9748)
业经(8796)
(8520)
贸易(8519)
中国(8495)
(8301)
农业(7897)
环境(6550)
技术(6492)
(6233)
财务(6228)
财务管理(6218)
(6117)
企业财务(5972)
(5592)
理论(5588)
(5517)
银行(5460)
地方(5438)
机构
大学(150046)
学院(147702)
(56580)
经济(55640)
管理(54569)
研究(53088)
理学(49101)
理学院(48469)
管理学(47409)
管理学院(47174)
(39917)
科学(38401)
中国(36575)
农业(32479)
业大(31622)
(31011)
(29214)
研究所(27622)
(23478)
中心(23161)
农业大学(22024)
(21328)
财经(20031)
(18593)
(18559)
(18433)
北京(18273)
师范(18138)
(17490)
经济学(17453)
基金
项目(111204)
科学(86769)
基金(83072)
(77812)
国家(77207)
研究(69668)
科学基金(64170)
自然(45683)
社会(45476)
基金项目(44965)
自然科(44714)
自然科学(44691)
自然科学基金(43963)
(43351)
社会科(43184)
社会科学(43170)
(38064)
资助(32825)
教育(32060)
重点(25846)
编号(24890)
计划(24575)
(24061)
(23599)
(23073)
科研(22597)
创新(22167)
科技(22030)
(21422)
国家社会(19689)
期刊
(53822)
经济(53822)
学报(37902)
(34928)
研究(34889)
科学(30734)
大学(26605)
学学(25821)
中国(24315)
农业(23818)
管理(17583)
(16791)
(12758)
业大(11791)
教育(10545)
农业大学(10121)
(10033)
财经(9797)
(9657)
金融(9657)
经济研究(9448)
业经(9327)
技术(9057)
科技(8408)
(8365)
问题(7519)
林业(7171)
资源(6968)
中国农业(6868)
商业(6866)
共检索到197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新  吴文伟  宋敦伦  管致和  
对菜粉蝶Pierisrapae的产卵行为观察表明,它先用前足跗节感受植物叶片表面的特征,再用腹端检测适宜产卵的部位,最后才产卵。菜粉蝶对寄主(甘蓝)与非寄主(番茄、烟草)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差异极显著;菜粉蝶在甘蓝叶片背面所产的卵量显著多于叶正面;甘蓝附近种植番茄或烟草作为伴生植物,对菜粉蝶在甘蓝上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甘蓝上有同种卵,对菜粉蝶继续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也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林进添  徐伟松  马安勤  
采用比色法测定闹羊花素 Ⅲ (简称R Ⅲ )对菜粉蝶 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 ,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定量饲喂或以 2 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 ,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 ,以每虫 1~ 3μg处理或 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 ,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处理 ,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 ,主酶带明显抑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滨  朱西儒  田世尧  曾杨  潘建平  王晓容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 ,均有下降 ,其中以 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 ;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 ,其中以 2 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兰韶  曾爱平  文礼章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在于前翅翅痣及后翅后肘室形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突形状、齿数、阳茎基侧突形状等。为此,将北京菜粉蝶幼虫育出的盘绒茧蜂定名为拟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sp.(nr.rubecula Marshal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问学  廖飞勇  莫建初  
菜粉蝶 (Pierisrapae)幼虫取食芫花粗提物 2 4h后 ,中肠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转化酶的活力增强 ,其中肠组织中淀粉酶及肠腔中蛋白酶活力增强的程度达显著水平 ;粗提物使海藻糖酶活力下降 ,差异达显著水平。石蜡切片表明 ,芫花引起细胞核向肠腔内侧移动 ,围食膜逐渐消失 ,肠壁细胞中的空泡显著增多、增大 ,肠组织结构变得没有层次性。电镜观察表明 ,芫花粗提物处理 2 4h后 ,引起细胞内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 ,线粒体内嵴开始模糊、肿胀。因而认为 ,粗提物刺激肠组织超量分泌消化酶 ,加之抑食作用使取食量减少 ,导致体重减轻 ,体能逐渐衰竭而死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 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美娟  管致和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植株中分离到2个纯化合物,经光谱法鉴定为二苯胺和N-苯基-β萘胺;番茄植株的粗提物经GC-MS测定,除获得上述2化合物外,还得到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经触角电位(EAG)测定表明,二苯胺、N-苯基-β-萘胺与番茄植株粗提物对菜粉蝶均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祥坤  贡成良  薛仁宇  曹广力  朱越雄  
【目的】研究杆状病毒lef-3基因的起源与进化,从分子水平明确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通过常规PCR方法获得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晚期基因表达调控因子lef-3的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序,然后利用软件对lef-3及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PiraGVlef-3基因ORF序列中存在4个突变位点,但氨基酸性质未发生改变,推导PiraGV LEF-3蛋白含3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99kD;通过高级结构预测及其编码序列与其它杆状病毒的LEF-3同源性比对表明,该基因可能编码单链DNA结合蛋白;BLAST比对发现lef-3基因只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为宿主的杆状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匡石滋  吴洁芳  石尧清  张慧  连书亭  
在温度为 20~22℃的实验室条件下,用AfMNPV和PrGV的混合病毒悬液感染 3龄期菜粉蝶幼虫,可有效降低 2种病毒的用量,并显示出良好的增效作用,PrGV和AfMNPV毒力倍数分别为单剂的 600倍和 400倍以上。不同浓度混合病毒悬液的LT50分别比AfMNPV和PrGV单剂的LT50缩短 1. 10 ~2. 06d和 0. 40 ~1. 93d。用PrGV病毒悬液感染 4龄期菜粉蝶幼虫,其LT50比 3龄期增加 3. 43~6. 06d。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喜中  孙学俊  邓彩萍  张晓飞  郝赤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1989~1991年,在海南岛收集到粉蝶35种,加上文献记载的2种共37种,它们隶属于13个属,大多是典型的东洋区种类(占67.57%)。这些粉蝶多分布于植物种类较丰富的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收集到粉蝶31种,占总种数的83.78%。亚洲热带区域的特有种有10种,热带山地雨林中就有9种分布。每年4~6月为多数粉蝶的盛发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振德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不同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的毒力不同,因而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5mg·mL-1苦豆子生物碱即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槐果碱、苦参碱、苦豆碱和总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1.2%,61.3%,46.3%和53.2%。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产卵的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仅为6.4%和5.3%。在选择性条件下虽然苦参碱对柳蓝叶甲的产卵驱避率高达54%,但各生物碱单体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条件下,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用总碱、苦豆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_(d))、浮游植物丰度(F_(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 SSS) (18.7%)和Depth (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