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4)
2023(9866)
2022(8764)
2021(8336)
2020(6971)
2019(16142)
2018(16320)
2017(30929)
2016(17196)
2015(19571)
2014(19627)
2013(19291)
2012(17472)
2011(15606)
2010(15414)
2009(13678)
2008(13113)
2007(11285)
2006(9708)
2005(8243)
作者
(49573)
(40994)
(40957)
(38797)
(26236)
(19711)
(18515)
(16328)
(15542)
(14722)
(14120)
(13648)
(12998)
(12842)
(12638)
(12555)
(12393)
(12348)
(11723)
(11668)
(10352)
(10130)
(9917)
(9298)
(9276)
(9187)
(9148)
(8986)
(8325)
(8202)
学科
(64008)
经济(63942)
管理(50138)
(48789)
(41091)
企业(41091)
方法(31993)
数学(27628)
数学方法(27310)
(17521)
技术(16706)
中国(16077)
(14848)
(14558)
业经(14409)
理论(13451)
地方(12667)
农业(11806)
(11211)
贸易(11206)
教育(10963)
(10884)
(10820)
环境(10475)
(9682)
财务(9618)
财务管理(9604)
(9573)
(9430)
技术管理(9209)
机构
大学(239260)
学院(238909)
管理(97868)
(88292)
经济(86186)
理学(85689)
理学院(84774)
管理学(83295)
管理学院(82883)
研究(76860)
中国(53429)
(51313)
科学(50397)
(39927)
业大(39073)
(38547)
(37221)
研究所(35554)
中心(34564)
(33655)
(32282)
北京(32275)
师范(31982)
农业(31579)
财经(30861)
技术(29163)
(28131)
(27930)
(27772)
师范大学(25724)
基金
项目(171164)
科学(133289)
研究(125836)
基金(121552)
(106042)
国家(105161)
科学基金(90125)
社会(75613)
社会科(71582)
社会科学(71561)
(68799)
基金项目(65826)
自然(59975)
教育(59013)
自然科(58558)
自然科学(58547)
(57608)
自然科学基金(57479)
编号(52650)
资助(49864)
成果(41772)
重点(38259)
(37178)
(36672)
课题(36363)
(36029)
创新(34073)
科研(32503)
项目编号(32402)
大学(31847)
期刊
(92230)
经济(92230)
研究(66759)
中国(45275)
学报(40004)
科学(36006)
(36003)
管理(34953)
教育(34024)
大学(29680)
学学(27781)
(26487)
农业(26247)
技术(25007)
业经(15466)
(14685)
金融(14685)
图书(14292)
财经(14016)
科技(13986)
经济研究(13974)
(13494)
技术经济(13027)
理论(12293)
(11792)
问题(11785)
实践(11603)
(11603)
情报(11011)
业大(10924)
共检索到333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蒋永祥  陈玉兰  董元华  田关森  
通过对菜用大叶枸杞扦插繁育与生长习性的研究,总结了枸杞菜丰产栽培技术。大叶枸杞扦插以8cm长硬枝插条效果最好。枸杞菜生长受肥水影响最大,扦插前宜施足基肥,在每次采收后,施速效肥以补充肥力,以后每7~10d用3g·L-1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追肥。在夏季高温季节(日均温≥25℃)宜搭建荫棚,以防高温危害。枸杞菜在30~40cm高时采收,采收时茎基部留1.0~2.0cm,用以萌发更新。收获期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分期采收7次。11月下旬留种,用原畦留种或埋于土下越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少先  刘炳刚  周胜强  
杞柳是柳编业的主要原材料。随着沙区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水浇密植型的栽培形式,得以应运而生,充分显示了其节约用地,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等优点。但这样的栽培形式,在具体技术上,究竟以多大密度为宜?采用何种种植形式为好?它与过去传统的带状栽植方法相比较,在管理技术上有什么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密植柳田的经济寿命有多长?如何延长其稳产高产年限等技术问题,当地群众并无成熟经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导也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连续的试验研究和技术考察,总结出一套稳定高产的栽培技术,特别是从规律中寻求实现亩产千斤白柳的一些量化技术指标,以利于指导今后杞柳生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振生  景军胜  张宇文  张和平  常光平  奚雷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标志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勋  李俊清  周宝顺  廉秀荣  
珙桐种子外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繁殖困难;该文研究了烘桐育苗和栽培等繁殖过程,提出了有效的人工繁殖培育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李家军  汪晓春  吴伶  刘军  曹峻  
选用 4个莲藕品种 ,对莲藕覆膜厢作栽培进行了 2a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覆膜厢作技术 ,莲藕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显著优于常规下栽培的莲藕 ,覆膜厢作处理比对照增产莲藕 6 92 0 .2kg/hm2 ,增加34.5 % ,达极显著水平 ,增加纯收入 132 6 2 .9元 /hm2 。应用覆膜厢作技术表现出了全程节水、前期增温、改良土壤、早熟高效等综合功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文云  杨时宇  李志国  
对红果和黄果两个类型印榕仙人掌进行了节片直接扦插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片培育宜采用模式Ⅰ(每床2行,行距30cm,株距30cm,7 14万株·hm-2)、Ⅱ(每床3行,扦插位置呈"X"形,外2行行距40cm,株距40cm,7 69万株·hm-2),蔬菜、养虫和饲料节片培育宜采用模式Ⅰ,果实培育则采用模式Ⅲ(株距60cm,床距100cm,1 39万株·hm-2);次顶部成熟的1片节片是扦插最好的节片;黄果类型在不同土质上的栽培效果无明显差异,红果类型在偏黏性土壤上的栽培效果比黄果类型差,但在偏砂性土壤上栽培的新长节片数量和质量分别是黄果类型的1 19倍和1 54倍,是黏性土壤上同类型的2 07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周晓勤  王成洪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组装了冬枣在湘西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张均民  费学谦  吴云生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生长表现较好,虽然在苗期和1-2年生时的叶和芽在夏季比渐江七叶树更易受高温灼伤,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灼伤等适应能力增强,年生长量不断增加;而欧洲七叶树易受冻害,生长不良,不宜引种。观察发现,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时就始花始果,黄花七叶树营养生长最旺,生长速度不亚于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种子适时采收,并利用具有自动喷雾设施的温室大棚沙藏,可使七叶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祥根  郑寨生  张尚法  
通过多项试验,探讨赤霉素、施用穗肥在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初步明确了赤霉素施用时期与浓度,以及搁田和施肥与赤霉素联因的较佳时期,为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提供配套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仁怀  卢开阳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博优湛19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频率分布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通过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博优湛19的主要增产途径是增加有效穗,其次是争大穗。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是:5.4~5.7叶移栽,插植密度39.6~40.2万穴/hm2,施纯N170.7~175.8kg/hm2,P2O5125.4~130.2kg/hm2,K2O126.0~131.4kg/hm2,结合其它科学管理措施,可获得7875kg/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大胜  熊英  席在星  梅进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施磷量是影响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及果实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因素;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个主效在[-2,2]内,茎长会随之增加而增加,氮、钾肥与密度互作对茎长的影响,当某一项为零水平取值以上时,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长会随氮、钾施量增加而下降.通过模拟寻优计算表明,三叶木通最佳栽培密度为329~348株/(667 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