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6)
2023(2793)
2022(2311)
2021(2168)
2020(1857)
2019(4071)
2018(3938)
2017(7630)
2016(4284)
2015(4501)
2014(4455)
2013(4424)
2012(4090)
2011(3705)
2010(3548)
2009(3126)
2008(3217)
2007(2853)
2006(2318)
2005(2131)
作者
(13608)
(11589)
(11392)
(10994)
(7397)
(5682)
(5122)
(4398)
(4262)
(4170)
(3997)
(3963)
(3821)
(3788)
(3651)
(3522)
(3506)
(3487)
(3310)
(3197)
(2969)
(2838)
(2793)
(2786)
(2557)
(2551)
(2520)
(2502)
(2493)
(2475)
学科
(14213)
经济(14195)
(11637)
管理(10526)
(9237)
企业(9237)
方法(7578)
数学(6731)
数学方法(6639)
(5030)
(4720)
(3834)
中国(3604)
(3434)
(3335)
财务(3331)
财务管理(3324)
企业财务(3264)
(3096)
银行(3082)
(2983)
金融(2983)
(2945)
技术(2939)
业经(2713)
(2447)
贸易(2447)
农业(2435)
理论(2426)
(2400)
机构
大学(60244)
学院(59446)
研究(22595)
(21972)
经济(21483)
管理(19872)
理学(17610)
理学院(17337)
管理学(16888)
管理学院(16774)
科学(15968)
(15814)
中国(15789)
农业(12933)
(12664)
(12582)
业大(12100)
研究所(11741)
(10940)
中心(9997)
财经(8967)
(8666)
农业大学(8311)
(8277)
(8017)
(7794)
(7608)
北京(7489)
(7293)
(7196)
基金
项目(44131)
科学(34265)
基金(33031)
(31018)
国家(30802)
研究(27306)
科学基金(25430)
自然(18293)
自然科(17921)
自然科学(17915)
自然科学基金(17622)
社会(17415)
基金项目(17386)
(17184)
社会科(16571)
社会科学(16566)
(15077)
资助(13897)
教育(12774)
重点(10489)
计划(9908)
(9716)
编号(9192)
(9153)
科研(9025)
(8971)
(8935)
科技(8739)
创新(8637)
(8394)
期刊
(21104)
经济(21104)
学报(16036)
研究(15327)
(14328)
科学(12242)
中国(11466)
大学(11207)
学学(10903)
农业(9814)
(8820)
管理(7192)
(5692)
金融(5692)
(5169)
教育(4983)
业大(4964)
财经(4683)
农业大学(4285)
(4091)
(3997)
经济研究(3891)
技术(3780)
科技(3138)
业经(3074)
林业(2871)
中国农业(2866)
问题(2835)
自然(2676)
统计(2616)
共检索到8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光  张华  黄红弟  张财顺  
以6份菜心为材料,研究半致死温度(LT50)和田间高温下播种成活率与菜心耐热性的关系。利用SAS和EXE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中,菜心的LT50呈"S"型上升,LT50值在46~49℃之间。6个菜心材料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四九-19号菜心>四九黄菜心>油绿50天菜心>501菜心>油绿菜心701>特青迟心4号,该结果与田间高温下菜心播种成活率成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的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倩  刘崇怀  郭大龙  姜建福  樊秀彩  张颖  
【目的】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群根系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为将LT50广泛应用于抗寒葡萄种质筛选和葡萄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美洲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18个葡萄品种根系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4,-5,-6,-7,-8,-9和-10℃的低温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对照组不做低温度处理);同时观察葡萄根系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5个葡萄种群18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表明,不同葡萄种群抗寒性差异很大,其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为:美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栗志民  郑云龙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逆  吴中红  王新谋  安永义  刘春燕  
研究了青年蛋鸡的耐热力与其在高温下的体温(BT)、体温变化幅度(△BT)、热致死体温(LBT)及体重(B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热应激存活时间(HSST)的长短为指标的耐热力,与鸡在38℃和40℃下的BT及△BT呈极显著负相关(在38℃下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和-0.47,在40℃下r分别为-0.76和-0.77),与轻度热应激(32和35℃)下的BT,△BT,LBT和BW相关均不显著。在高温(32,35,38,40℃)下,耐热鸡群的BT和△BT均比不耐热鸡群低,但只有在38℃下两指标才达显著水平(P<0.05),40℃下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光光  黄红弟  张华  郑岩松  
以6个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为材料,研究供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萌发的发芽率(GR)、发芽势(GV)、发芽指数(GI)、芽全长(BFL)、根长(RL)、芽鲜重(WFW)和根鲜重(RW)相对值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并筛选与热害指数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42℃萌发2 d的GV、GR、GI,38℃萌发4 d的GV,42℃萌发的BFL,42℃老化处理4 d的GV、BFL、RL,42℃老化处理8 d的GV、BFL等10项指标与热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0.837、–0.824、–0.849、–0.964、–0.841、–0.842、–0.835、–0.867、–0.915。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忠  黄碧琦  吕柳新  
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蔬菜耐热性研究情况 .介绍了蔬菜作物耐热性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基础、热激蛋白的作用机制及耐热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现状 .并进一步提出和讨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彭镇华  
Treated by freezing,1-year-old dormant branches of four Parthenocissus speci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conductivities.According to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and freez...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林林  胡海静  衣晓坤  王虎虎  徐幸莲  彭斌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结果】20、40和60 mg·L~(-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7 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海霞  王晓国  蒋月喜  关世凯  黄昌艳  何荆洲  邓杰玲  卜朝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文正  王锡昌  陶宁萍  刘源  许茜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抽血和急杀致死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通过电子鼻检测分析,抽血致死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有影响,对红肉部分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固相微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吸附草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抽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出27、29和47种挥发性成分,急杀致死草鱼背肉、腹肉和红肉分别确定42、41和43种挥发性成分,可见致死方式对草鱼背肉和腹肉的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对红肉的影响较小;鱼血中确定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4种为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含量达75.59%。因此,建议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鹏飞  白兴荣  董占鹏  何克荣  祝新荣  柳新菊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萍  陈冠英  耿鹏  高雅  郑雷  张沙沙  王璞  
【目的】灌浆期高温会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籽粒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寻找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和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方法】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授粉后17—28 d)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高温加快了两品种玉米强势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强、弱势粒中后期灌浆速率,总体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后40 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小雨  高桐梅  李丰  魏利斌  田媛  王东勇  朱松涛  卫双玲  
为了探究芝麻苗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郑太芝3号(耐热性)和SP19(热敏性)2种不同基因型的芝麻品种为材料,在高温45℃下持续处理10 d,以30℃处理为对照,分析幼苗的生长表型、抗氧化能力、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和叶绿体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供试材料的株高、叶长、叶宽、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ETR(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下降,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且SP19品种变化幅度大于郑太芝3号。高温处理后,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郑太芝3号酶活性高于SP19品种。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高温胁迫10 d,供试材料气孔的开度均减小,其中SP19品种气孔完全闭合,而郑太芝3号气孔不完全闭合;同时,叶绿体变圆,向胞内移动,基粒堆积加厚,片层断裂以及嗜锇颗粒增加,而郑太芝3号叶绿体的结构稳定性高于SP19。综上所述,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叶绿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保持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高低是影响芝麻幼苗耐热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小雨  高桐梅  李丰  魏利斌  田媛  王东勇  朱松涛  卫双玲  
为了探究芝麻苗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郑太芝3号(耐热性)和SP19(热敏性)2种不同基因型的芝麻品种为材料,在高温45℃下持续处理10 d,以30℃处理为对照,分析幼苗的生长表型、抗氧化能力、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和叶绿体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延长,供试材料的植株形态参数、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Fv/Fm、φPSⅡ、ETR(Ⅱ)、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且SP19品种变化幅度大于郑太芝3号。高温处理后,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郑太芝3号酶活性高于SP19品种。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高温胁迫10 d,供试材料气孔的开度均减小,其中SP19品种气孔完全闭合,而郑太芝3号气孔不完全闭合;同时,叶绿体变圆,向胞内移动,基粒堆积加厚,片层断裂以及嗜锇颗粒增加,而郑太芝3号叶绿体的结构稳定性高于SP19。综上所述,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叶绿体结构稳定性以及保持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高低是影响芝麻幼苗耐热性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