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4)
- 2023(5332)
- 2022(3891)
- 2021(3524)
- 2020(2871)
- 2019(6081)
- 2018(6349)
- 2017(11618)
- 2016(6925)
- 2015(8033)
- 2014(8264)
- 2013(7765)
- 2012(7274)
- 2011(6443)
- 2010(6579)
- 2009(6230)
- 2008(6430)
- 2007(6016)
- 2006(5432)
- 2005(5158)
- 学科
- 济(26190)
- 经济(26157)
- 管理(17256)
- 业(16412)
- 企(12852)
- 企业(12852)
- 中国(9688)
- 农(9108)
- 学(8690)
- 方法(8298)
- 业经(7457)
- 数学(6469)
- 数学方法(6297)
- 农业(6000)
- 制(5726)
- 地方(5675)
- 财(5502)
- 发(5425)
- 理论(4878)
- 发展(4602)
- 展(4593)
- 体(4534)
- 银(4324)
- 银行(4290)
- 产业(4247)
- 策(4133)
- 贸(4114)
- 贸易(4108)
- 行(4084)
- 融(3999)
- 机构
- 大学(102899)
- 学院(102332)
- 研究(41209)
- 济(34468)
- 经济(33546)
- 管理(31182)
- 中国(30248)
- 科学(29819)
- 理学(26168)
- 农(26140)
- 理学院(25726)
- 管理学(24839)
- 管理学院(24683)
- 京(24041)
- 所(23762)
- 研究所(21851)
- 农业(20813)
- 业大(19770)
- 中心(17930)
- 江(17254)
- 财(16039)
- 北京(15088)
- 范(14883)
- 省(14846)
- 院(14742)
- 师范(14657)
- 州(13579)
- 科学院(13578)
- 技术(13557)
- 农业大学(13295)
- 基金
- 项目(67962)
- 科学(51213)
- 基金(47551)
- 家(44711)
- 国家(44331)
- 研究(44109)
- 科学基金(35642)
- 省(27101)
- 社会(25885)
- 自然(24847)
- 基金项目(24579)
- 自然科(24300)
- 自然科学(24290)
- 社会科(24275)
- 社会科学(24269)
- 自然科学基金(23820)
- 划(23373)
- 教育(20105)
- 资助(19496)
- 编号(17678)
- 重点(16367)
- 成果(15107)
- 发(14917)
- 计划(14704)
- 科技(13898)
- 部(13448)
- 科研(13186)
- 课题(13171)
- 创(13122)
- 创新(12425)
共检索到16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客绍英 张胜珍 刘玉军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同一培养时期,玻璃苗中CAT、SOD活性均低于正常苗,而MDA水平远远高于正常苗。表明组培过程中有氧自由基的胁迫,而玻璃苗细胞内保护酶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更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此外,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中POD同工酶电泳谱...
关键词:
菘蓝 玻璃化 抗氧化物酶 丙二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勇 梁宗锁 董娟娥 赵志新
运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生理指标,以期确定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0.4 Mp胁迫条件下,SOD,CAT和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变化比-0.2 Mpa条件下更剧烈,从水分胁迫初期到中期,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逐渐上升,在胁迫后期保护酶活性逐步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降低。对水分胁迫忍耐较强的品种是安徽板蓝根,其次是山西和陕西板蓝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自勉 王贤萍 戴桂林 陈霜莹 章德明
用HPLC方法测定了苹果砧木茎尖培养苗玻璃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玻璃化苗叶片及茎尖中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极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茎叶极度玻璃化时CTK含量显著下降。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叶片玻璃化症状出现之前5~10天,已开始了GA3、IAA的下降和CTK的上升过程,GA3/CTK、IAA/CTA比值也急剧下降。培养基高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能引起叶片GA3、IAA含量下降及玻化出现,表明苹果砧木茎尖培养玻化现象与GA3、IAA、ABA及CTK含量及比值的急剧变化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阳 计成 丁丽敏 戎易
本试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口粮中微量元素硒、铜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等的影响。试验按2×4随机设计,口粮含2个水平钢分别为0.54和6.05mg·kg-1,4个水平硒分别为0.021,0.301,0.605和1.102mg·kg-1。结果表明:组织GSH-Px活性随组织硒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1),缺硒时组织GST-Px活性下降(P>0.05)。缺铜时大鼠组织Cu,Zn-SOD、血浆铜蓝蛋白活性极显著地下降(P<0.01)和肝脏等组织中GSH-PX活性也显著下降(P<0.05)。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在硒和铜缺乏时显著上升(P<0.05)。肝中GSH-Px活性...
关键词:
硒 铜 抗氧化酶 脂质过氧化产物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田永胜 刘本伟 陈松林
为避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过程中脱玻璃化现象发生,本文对冷冻过程中温度变化及解冻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3℃下,将含有玻璃化液FVS3的麦管直接投入到-196℃的液氮中,麦管内温度达到-196℃时,所用的时间为15.46±1.38s,降温速率为800℃/min。对玻璃化麦管在35~45℃水浴中解冻时间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解冻所需时间在6.17~7.94s之间,麦管从-196℃升高到13℃的解冻速率为1500~2000℃/min。当水浴温度从37℃逐步升高到72℃时,对水浴表面蒸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相应水温下蒸气温度从25.47℃升高到38.6℃。在麦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玻璃化液FVS1、FV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泽平 梁珍海 汪有良 韩杰峰
在经选育的苦楝Melia azedarach优良无性系母株上,取其腋芽茎段和顶芽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探讨6-苄基腺嘌呤(BA)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和配比、白砂糖质量分数、琼脂用量、培养容器和封口材料等因素对试管芽苗玻璃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A对玻璃化具有显著作用,在0.5~1.0 mg.L-1时,玻璃苗率随BA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较高质量浓度的BA促进玻璃苗的形成,在0.75 mg.L-1BA+00.15 mg.L-1NAA时,有较高的增殖系数(4.95),芽苗生长也较为健壮;白砂糖的质量分数也显著影响玻璃化的发生,40 g.L-1的白砂糖有利控制玻璃化的发生,玻璃苗只占18...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苦楝 组织培养 玻璃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毕云 苏艳 张艺萍 王继华 瞿素萍 刘仙
玻璃化是蓝莓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试验研究了ZT、NAA、琼脂、蔗糖、活性炭等因素对蓝莓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提高琼脂的用量,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对克服蓝莓组培苗玻璃化有明显的效果;增加蔗糖的用量对蓝莓玻璃化的防止没有明显的作用;蓝莓组织培养中能有效防止玻璃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WPM+ZT 2.0 mg/L+NAA0.1 mg/L+蔗糖25 g/L+琼脂6 g/L+活性炭0.5 g/L。
关键词:
蓝莓 组织培养 玻璃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栋 毛志怀
利用玻璃化转变理论对稻米的干燥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干燥过程中 ,稻米会发生玻璃化转变现象。稻米的含水率越高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建立了稻米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方程式 :Tg=77.1- 1.7w。发生玻璃化转变以后 ,稻米胚乳组织的淀粉颗粒变得杂乱无序 ,应力裂纹率明显上升 ,稻米能够承受的破裂载荷显著下降
关键词:
干燥 稻米 玻璃化转变 应力裂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志 唐前瑞 周朴华
综述了离体培养中已观察到有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观赏植物种类 ,玻璃苗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特点 ,影响试管苗玻璃化的因素及克服试管苗玻璃化措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组织培养 玻璃苗 防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 田砚亭 罗晓芳
该文研究了试验因子与珠美海棠(Maluszumi)玻璃苗发生的关系,并利用呼吸抑制剂探索了玻璃苗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玻璃苗产生与多种因子有关.当光呼吸途径和磷酸戍糖呼吸途径(HMP)被抑制时,玻璃苗显著增加,初步认为是植物体内的呼吸代谢途径受阻所致
关键词:
珠美海棠,玻璃化,呼吸抑制剂,机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艳平 高磊 刘丽霞 格根图牙 乌仁塔娜 王俊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随着碱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在24、48、96 h时的碳酸氢钠碱度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2.32、46.77、34.22 mmol/L,安全浓度SC为7.90 mmol/L;对照组7.0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9.49、12.86、17.42、23.61 mmol/L实验组SOD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而32.00 mmol/L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9.49、12.86、17.42 mmol/L浓度碱度组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23.61、32.00 mmol/L高浓度碱度组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组织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2.00 mmol/L浓度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实验组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24 h时达到峰值。不同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存有较大的影响,中华绒螯仔蟹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碱度胁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吉玲 王伟科 闫静 陆娜 周祖法 袁卫东
[目的]探索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3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为药用真菌桑黄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黄孔菌属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和桑树桑黄(S.sangh uang)为研究对象,液体培养21 d,每隔3 d测定菌丝生长量及发酵液中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个桑黄菌株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同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杨树桑黄的DPPH、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SOD活性更强,鲍姆桑黄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更强,桑树桑黄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更强,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杨树桑黄表现更好。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可作为评价桑黄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指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琴 赖钟雄
以香蜂花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和不同因素(白糖、琼脂、甘露醇、多效唑)对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且测定试管苗在最佳培养基保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g·L-1白糖+9 g·L-1琼脂+10 g·L-1甘露醇+7 mg·L-1多效唑;同时发现最佳培养基与对照M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最佳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的酶活性要高于对照并且延迟了酶活性最高峰出现的时间.
关键词:
香蜂花 离体保存 抗氧化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慧慧 李红卫 韩涛 王宗义 陈璧州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
关键词:
冬枣 冷藏 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政 刘伟超 何松林 贺丹 尚文倩 宋盈龙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对红叶石楠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叶石楠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ED光源的红光R(主波长640nm)和蓝光B(主波长464nm)设计5种不同光质配比(100%R、80%R+20%B、70%R+30%B、60%R+40%B、100%B),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CK),探究不同光质比对红叶石楠试管苗形态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根系活力、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红叶石楠试管苗株高、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总鲜质量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叶长、叶幅、地上部干物率、总干物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根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地下部干物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根系活力在70%R+3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各处理试管苗的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70%R+30%B处理最高。(3)叶片POD和SOD活性以70%R+30%B处理最高,CAT活性以100%R处理最高,MDA含量以80%R+20%B处理最高。【结论】红蓝光比为7∶3时有利于提高红叶石楠试管苗叶绿素、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有效促进红叶石楠试管苗的生长,可以作为红叶石楠植物离体培养的最佳光质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