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5)
- 2023(7193)
- 2022(6235)
- 2021(5656)
- 2020(5042)
- 2019(11806)
- 2018(11646)
- 2017(22177)
- 2016(12712)
- 2015(14476)
- 2014(14686)
- 2013(14812)
- 2012(14044)
- 2011(12794)
- 2010(13111)
- 2009(12251)
- 2008(12627)
- 2007(11576)
- 2006(9898)
- 2005(8844)
- 学科
- 济(52147)
- 经济(52094)
- 管理(33281)
- 业(32834)
- 方法(26884)
- 企(25356)
- 企业(25356)
- 数学(23963)
- 数学方法(23641)
- 农(14539)
- 学(14064)
- 财(12540)
- 中国(12028)
- 贸(10699)
- 贸易(10699)
- 易(10380)
- 业经(10218)
- 地方(9884)
- 农业(9487)
- 制(9005)
- 和(8248)
- 理论(7949)
- 务(7671)
- 财务(7638)
- 财务管理(7615)
- 银(7432)
- 银行(7392)
- 环境(7368)
- 融(7277)
- 金融(7273)
- 机构
- 大学(195649)
- 学院(194476)
- 济(75247)
- 经济(73601)
- 管理(69081)
- 研究(68648)
- 理学(59833)
- 理学院(59038)
- 管理学(57732)
- 管理学院(57390)
- 中国(48652)
- 科学(47453)
- 农(44375)
- 京(41449)
- 所(37900)
- 农业(35747)
- 业大(35423)
- 研究所(35030)
- 财(33479)
- 中心(30889)
- 江(30028)
- 财经(27096)
- 范(25874)
- 北京(25549)
- 师范(25485)
- 经(24426)
- 州(23739)
- 经济学(23555)
- 院(23513)
- 农业大学(23468)
- 基金
- 项目(130509)
- 科学(99582)
- 基金(93026)
- 研究(88141)
- 家(83732)
- 国家(83096)
- 科学基金(68461)
- 社会(53657)
- 省(52597)
- 社会科(50767)
- 社会科学(50745)
- 基金项目(49269)
- 自然(46627)
- 自然科(45517)
- 自然科学(45488)
- 划(44870)
- 自然科学基金(44685)
- 教育(41222)
- 资助(39062)
- 编号(34985)
- 重点(30403)
- 成果(29111)
- 发(28577)
- 部(28508)
- 计划(27198)
- 创(26809)
- 科研(25877)
- 创新(25189)
- 课题(24944)
- 科技(24569)
共检索到276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锦琳 张丽丽 张煜隆 林辉 易超 林占熺 林冬梅
以巨菌草(Cenchrus fungigraminus Z. X. Lin&D. M. Lin&S. R. Lan sp. nov.)和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 Stapf)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安全的菌草酒.应用固态发酵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菌草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菌草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草酒发酵的最佳酿造工艺为初始糖度24°Brix、发酵温度29℃、酒曲接种量0.45 g·L~(-1);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菌草酒感官评分为91分,与预测值差距较小.对成品菌草酒中的微生物安全性、理化和卫生指标,以及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
关键词:
菌草酒 响应面分析 工艺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记明 司合芸 于英 段辉 梁冬梅 姜文广 李学慧
【目的】以烟台地区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分析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比较农药残留对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气相-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和气相-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对样品中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结果】在烟台地区4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品种中,均存在三唑酮,平均浓度71.09μg.kg-1;地块1的霞多丽、地块3的赤霞珠中检测出六六六,浓度分别为2.23μg.kg-1和4.86μg.kg-1;地块2和地块3的2个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出三氟氯氰菊酯,浓度在2.36—7.51μg.kg-1,平均浓度为4.28μg.kg-1。农药百菌清对供试的蛇龙珠...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农药残留 感官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玉林 张昂 孟江飞 刘金串 王华
为提高树莓酒品质,采用4种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进行小容器(10L)树莓干酒的酿造,测定各种酒中单体酚。结果表明:CO2浸渍法酿制的树莓干酒中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均要高于传统酿造法酿制的树莓干酒。2年陈酿的11%(v/v)干型树莓酒与未经陈酿的11%(v/v)干型树莓酒相比,阿魏酸、香豆酸和芦丁含量有所下降,水杨酸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陈酿过程中槲皮素和安息香酸增量明显。高酒度利口酒芦丁含量远低于其他酒类,且有芦丁含量随酒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与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酿造的酒更适合酚类物质的转化,陈酿过程有利于芦丁含量下降,进一步改善酒的风味,实现口感的平衡。
关键词:
树莓酒 工艺 单体酚 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玉林 赵现华 张昂 宋建强 张莉 薛飞 王华
【目的】为树莓加工工艺的改进及树莓酒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进行小容器树莓干酒的酿造,并利用GC/MS技术对2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树莓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2种工艺酿造的树莓原酒中共得到48种香气物质,其中36种非两者共有,占总香气物质类型的75%,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出现了33种香气化合物,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原酒中有27种化合物生成。经过陈酿,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处理的酒中分别出现了22和31种新的呈香物质,2种陈酿酒中共有39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是两者共有的。【结论】与传统工艺相比,CO2浸渍酿造的酒更适合于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安伟 刘兴华 石慧 任亚梅
采用清汁发酵方法,对甜橙汁澄清剂的选择及甜橙干酒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壳聚糖、硅藻土的澄清效果显著,其最适用量分别为0.075,0.5和0.25 g/L,此时的透光率分别为88.3%,93.6%和93.8%,而PVP不适用于甜橙汁的澄清。甜橙干酒的最优发酵参数为,甜橙清汁中加入60 m g/kg SO2后,接入0.1%葡萄酒酵母,于10~12℃下低温发酵,此工艺所得干酒的酒度为12.4%,V c含量为101.64 m g/L,吸光度为1.321,风味佳,色泽好,V c保存率高,稳定性好。
关键词:
甜橙汁 澄清剂 甜橙干酒 酿造工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广 高雪 许冰心 张博
为进一步掌握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为优质的寒香蜜葡萄酒质量体系的建立及酿酒工艺的优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10,30,50,70d)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其主要理化成分变化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量化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在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和酸类为主,但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酿造第50天时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52种,在酿造第70天时挥发性成分含量最多,为375.78mg·L-1。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酒精度、总酸、pH值、总酚及色度值均具有关联性。1-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2,3-丁二醇、苯甲醇、苯乙醇、3-羟基丁酸乙酯、4-羟基丁酸内酯、丁二酸二乙酯、丁二酸单乙酯、乳酸乙酯、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这13个挥发性成分可用来评价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情况。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酿造第30天时,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它们具有果香、花香和奶油香。由此可见,酿造30d更易获得香味独特且品质上佳的寒香蜜葡萄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华 邵建辉
为了更好地控制葡萄酒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结合HACCP体系过程及关键点控制与ISO9000族标准过程质量控制,对干红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除梗破碎、浸渍发酵、分离和压榨、酒精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老熟和陈酿、澄清、稳定和装瓶等工序,确定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建立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晶 孙连月 周童晖 卜建超 方锦涛 张皓珊 何菲 李晶 林占熺
以菌草灵芝为原料,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旋转蒸发转速、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对菌草灵芝水提物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利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将菌草灵芝水提物制备成精粉纳米乳.结果表明: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1、提取温度93℃、提取时间3 h、旋转蒸发转速50 r·min~(-1)、离心转速9 000 r·min~(-1)、离心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得率为13.94%,实际得率为13.53%.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最佳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4∶1,大豆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质量比2∶1,0.5%菌草灵芝精粉水溶液为水相.此条件下得到的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为球形,粒径为151.8 nm, zeta电位为-21.29 mV.可见,该响应面优化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工艺的模型合理,结合伪三元相图法能成功制备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敏 陈佩雯 吴克勤 林冬梅 陈静雯 魏起华 陈奶荣 饶久平
为探明菌草材料制备刨花板的工艺条件,以巨菌草为原料、改性脲醛树脂胶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板工艺,分析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施胶量3个因素对厚9 mm、目标密度720 kg·m~(-3)的板材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优化条件下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板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35 s·mm~(-1)、施胶量12%的条件下,巨菌草刨花板的剖面密度分布正常,表层与芯层密度比为(1.3~1.4)∶1,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和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达到14.9、1 807、0.48 MPa和7.2%,均满足GB/T 4897—2015对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刨花板(P2)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可见,巨菌草是适合制作刨花板的非木质材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钱景琳 吴宁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已形成国家到地方的四级保护制度。在现行非遗保护政策中,政府给予企业非遗保护补助,企业支付成本保护非遗。但非遗项目投资往往并非是企业的最佳选择。文章以2000—2011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回归分析以及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立项前后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有较大差距。分析发现企业经济效益有较明显提升,社会效益则没有显著变化,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项丽娟 黄玉琴 林占熺 林冬梅 林辉 林兴生 罗海凌
该文采用菌草栽培银耳,与棉籽壳银耳、椴木银耳做比较,测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菌草栽培银耳产量与棉籽壳栽培银耳相近;菌草银耳不存在棉酚问题;菌草银耳主要品质指标均低于我国银耳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其子实体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含量均高于棉籽壳银耳和椴木银耳,尤其是粗蛋白含量比棉籽壳银耳高14.56%,比椴木银耳高88.05%;总糖含量略低于棉籽壳银耳与椴木银耳,但粗多糖含量比棉籽壳银耳高26.12%,比椴木银耳高10.42%。说明菌草银耳产量及品质并不亚于棉籽壳银耳与椴木银耳,温室菌草袋栽银耳确实可行。
关键词:
菌草 棉籽壳 椴木 银耳 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香 曾峰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
关键词:
鲜菌草 干菌草 香菇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涛 雷帮星 何劲 文晓鹏
【目的】为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烟草黑胫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菌饼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出的菌株D1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产孢,且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极高的相似性(97%),因此确认菌株D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筛选的最优培养基为PD液体培养基,最优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余杨 赵辉 何啸宇 祝芙蓉 刘斌 刘庆华
为探究巨菌草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和优势菌群,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含水量和发酵时间等,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主要因素,以检测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氨态氮/总氮、乳酸/乙酸和丁酸的总评归一值(OD)为唯一响应值,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再对饲料菌群进行富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料中细菌及真菌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饲料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8℃、含水量60%、接种量2.6%和发酵时间9 d;传至第4代时,营养品质高且质量较稳定,其中性洗涤纤维含量62.2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7.02%、相对饲用价值89.76%、粗蛋白含量10.41%、氨态氮/总氮为2.54%、pH 4.28、乳酸含量9.55%、乳酸/乙酸为0.85、丁酸含量5.40%;经连续富集后饲料中菌群的多样性增强,其菌群结构与原始菌种和发酵基料相关;传代前后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并无显著差异,而优势细菌属由片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改变为泛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优势真菌属由木霉属改变为Blumeria,并增加了Naganishia、Khuskia和Meyerozyma的丰度.综上,基于最佳工艺,菌群传至第4代的巨菌饲料营养品质、菌群结构和丰度较稳定且最佳,表明第4代菌群可作为巨菌草饲料的专用发酵菌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