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8)
- 2023(3313)
- 2022(2743)
- 2021(2543)
- 2020(2142)
- 2019(4638)
- 2018(4589)
- 2017(8527)
- 2016(4900)
- 2015(5116)
- 2014(5127)
- 2013(5032)
- 2012(4795)
- 2011(4341)
- 2010(4220)
- 2009(3744)
- 2008(3852)
- 2007(3438)
- 2006(2862)
- 2005(2643)
- 学科
- 济(14985)
- 经济(14966)
- 管理(12588)
- 业(12295)
- 企(9483)
- 企业(9483)
- 方法(7759)
- 数学(6813)
- 数学方法(6725)
- 学(6664)
- 财(4745)
- 农(4375)
- 中国(3745)
- 制(3544)
- 银(3363)
- 务(3347)
- 银行(3347)
- 财务(3343)
- 财务管理(3336)
- 企业财务(3266)
- 融(3255)
- 金融(3254)
- 行(3201)
- 业经(3031)
- 技术(3004)
- 农业(2945)
- 贸(2560)
- 及其(2559)
- 贸易(2559)
- 易(2511)
- 机构
- 大学(70267)
- 学院(69848)
- 研究(28106)
- 济(24172)
- 经济(23638)
- 农(22375)
- 管理(21947)
- 科学(21470)
- 中国(19341)
- 理学(19299)
- 理学院(18960)
- 管理学(18414)
- 农业(18307)
- 管理学院(18295)
- 所(16243)
- 业大(16078)
- 研究所(15268)
- 京(14819)
- 中心(12264)
- 农业大学(11620)
- 财(11506)
- 业(10508)
- 江(10469)
- 省(10391)
- 室(10385)
- 实验(9725)
- 院(9703)
- 科学院(9565)
- 财经(9482)
- 实验室(9365)
- 基金
- 项目(52206)
- 科学(39396)
- 基金(38144)
- 家(36576)
- 国家(36329)
- 研究(31000)
- 科学基金(29245)
- 自然(21540)
- 自然科(21054)
- 自然科学(21035)
- 省(20736)
- 自然科学基金(20689)
- 基金项目(20068)
- 社会(18892)
- 划(18049)
- 社会科(17947)
- 社会科学(17942)
- 资助(15932)
- 教育(14008)
- 重点(12576)
- 计划(12485)
- 科技(11759)
- 部(11051)
- 创(10836)
- 发(10785)
- 科研(10748)
- 业(10458)
- 编号(10314)
- 创新(10296)
- 农(9810)
共检索到9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双双 陈晓斌 林冬梅 林春梅 林兴生 曹剑虹 林占熺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30 d喂养试验、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和重金属测定,研究菌草灵芝菌糟的饲用安全性.结果表明: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MTD>20 g.kg-1,对小鼠无不良影响;30 d喂养试验期间,各组小鼠的生长不受影响,且添加5%、15%灵芝菌糟组小鼠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62%(P>0.05)、27.03%(P0.05);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含量均在饲料卫生标准限定范围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双双 陈晓斌 林应兴 罗海凌 林辉 林兴生 林占熺 兰海娟
选取1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和体重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用1.5 kg·头-1·d-1菌草灵芝菌糟替代1 kg·头-1·d-1甜菜粕,研究菌草灵芝菌糟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比试验前降低16.85%和14.29%,表明以菌糟替代部分甜菜粕可延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降低的趋势;两组间的乳常规成分,血液中葡萄糖、胆固醇的浓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
关键词:
菌草灵芝菌糟 奶牛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占熺 张双双 陈晓斌 林冬梅 林辉 林应兴
选取15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Ⅱ分别在饲喂的精料中添加25、50 g·头-1·d-1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研究水提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组的结果优于Ⅰ组,在试验第11-20、21-30天Ⅱ组奶牛的日产奶增量较CK有显著差异(P0.05);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两个试验组的乳成分、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可见,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作为奶牛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艳玲 李卫东 林冬梅 林兴生 林占熺
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灵芝菌糟提取物低、中和高剂量组,以健康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研究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对小鼠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环磷酰胺模型组相比,灵芝菌糟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有显著差异(P<0.05);灵芝菌糟提取物中剂量组极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及血清中的CAT含量和T-AOC(P<0.01).说明灵芝菌糟提取物通过增加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提高血清中的SOD活性、CAT含量和T-AOC,促进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斌 张双双 林春梅 林占森 林冬梅 林辉 林兴生 林占熺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5头,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头.试验1组每头每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菌草杏鲍菇菌糟,代替基础日粮中的甜菜粕1.5 kg,其他日粮组成与对照组相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kg菌草杏鲍菇菌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研究菌草杏鲍菇菌糟对奶牛生产性能、牛乳IgG含量、奶牛血清IgG和IgM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后,对照组、试验1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较试验前下降8.21%、3.72%,试验2组的产奶量较试验前增加1.21%,表明用菌草杏鲍菇菌糟替代甜菜粕或直接添加可以减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的下降趋势;试验...
关键词:
菌草 杏鲍菇菌糟 奶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金华 林应兴 李晶 林占熺 林树钱
运用HACCP原理对菌草灵芝提取物的各生产环节的生物性污染(微生物、虫害等)和重金属危害及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和重金属影响菌草灵芝提取物的质量安全,其中重金属是影响菌草灵芝提取物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菌草灵芝提取物的微生物和重金属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提取、喷雾干燥、计量包装.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菌草灵芝提取物生产过程中的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丽 彭培植 李静茹 黄文琪 赵立娜
采用乙醇提取菌草灵芝,对菌草灵芝醇提物(JGEH)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GEH含量为2 mg·mL~(-1)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5.61%、80.25%、100.00%;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副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且细胞增殖率高达121.71%;JGEH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JGEH含量为25μg·mL~(-1)时的细胞吞噬指数高达345.2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JGEH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可降低细胞中NO的释放量;JGEH可降低巨噬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炎症反应.综上可知,JGEH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
关键词:
菌草灵芝 醇提物 抗氧化 免疫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晶 周童晖 孙连月 李晶 林占熺
使用CCK-8比色法研究菌草灵芝多糖肽(JCGLPP)对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存活率的影响;采用PCR检测JCGLPP作用不同时间后对Caco-2细胞中P-糖蛋白的编码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编码基因MRP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0.1~500μg·mL~(-1) JCGLPP对Caco-2细胞无毒性;10μg·mL~(-1) JCGLPP作用1~48 h能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对MRP2基因的表达呈先抑后扬的趋势.表明JCGLPP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对MRP2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娟清 杜志坚 张富 秦莉雯 郭宇康 刘庆华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菌草灵芝多糖肽(JCGLPP)对闽西南黑兔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JCGLPP在肉兔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3±2) d、初始体质量(655.65±25.90)g、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闽西南黑兔公兔1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和150 mg/kg JCGLPP的日粮,56 d后统计腹泻率和死亡率,测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屠宰后取背腰最长肌,测定pH值、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采集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质量浓度,尿素氮(UN)、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IgG、IgA、IgM和IL-6质量浓度;计算心脏、肝脏、肾脏、圆小囊、脾脏、胸腺和蚓突器官指数;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炎性因子IL-1α、IL-2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质量浓度及肠道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1)各组间兔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兔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最高,Ⅱ组兔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2)试验组兔肌肉的p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3)Ⅱ组兔血液中的TP、ALB质量浓度及SOD、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UN和MD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4)Ⅱ组兔血液中的IgG、IgA、Ig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IL-6质量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兔免疫器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兔十二指肠、空肠、回肠IL-1α、IL-2和sIgA质量浓度大多显著高于对照(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Ⅰ组兔的肠道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活性、Ⅱ组兔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JCGLPP对闽西南黑兔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但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添加量以100 mg/kg为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晶 孙连月 周童晖 卜建超 方锦涛 张皓珊 何菲 李晶 林占熺
以菌草灵芝为原料,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旋转蒸发转速、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对菌草灵芝水提物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利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将菌草灵芝水提物制备成精粉纳米乳.结果表明: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1、提取温度93℃、提取时间3 h、旋转蒸发转速50 r·min~(-1)、离心转速9 000 r·min~(-1)、离心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得率为13.94%,实际得率为13.53%.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最佳制备条件: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4∶1,大豆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质量比2∶1,0.5%菌草灵芝精粉水溶液为水相.此条件下得到的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为球形,粒径为151.8 nm, zeta电位为-21.29 mV.可见,该响应面优化菌草灵芝水提物提取工艺的模型合理,结合伪三元相图法能成功制备菌草灵芝精粉纳米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王泽辉 马运龙 钟思钦
为评价鲜菌草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木屑、棉籽壳原料为对照,利用‘绿洲1号’鲜菌草为主要原料工厂化周年瓶栽银耳,测定不同配方栽培组银耳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多糖、多糖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棉酚含量,分析其质量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绿洲1号’鲜菌草配方栽培组(F1)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木屑配方栽培组(CK1)、棉籽壳配方栽培组(CK2)高8.7%、53.2%,且差异显著;F1的总糖含量与CK1相同;F1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比CK1、CK2高6.7%、46.1%,且差异显著;在棉籽壳栽培料中加入鲜菌草可提高银耳子实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F1的粗多糖含量分别比CK1、CK2高5.0%、6.8%;F1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且不含棉酚.综上,用‘绿洲1号’鲜菌草工厂化瓶栽可提高银耳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
鲜菌草 银耳 工厂化周年栽培 质量和安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海鹏 顾颖 孙苗苗 王会聪 叶仁智 安健
为评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用抑水绵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4的安全性,本实验从溶血性、有害代谢物产生能力、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及其对斑马鱼、大型蚤、中华绒螯蟹的毒性等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A4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A4无溶血活性,不产生生物胺、吲哚、氨、硫化氢等有害代谢物,不携带nheA、bceT、ces、cytK、entFM、hblA、hblC和hblD等毒力基因,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多肽类、硝基呋喃类、酰胺醇类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不携带MCR-1、floR、aac(6′)-Ⅰb、bla_(CTX)、ermA、ermC、qnrA、qnrB、sul1、sul2、tetA和tetM等耐药基因且无耐药质粒。此外,枯草芽孢杆菌A4对斑马鱼、大型蚤和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浓度>1.5×10~9 CFU/mL。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A4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昂 曹鹏飞 吴凤礼 李梦娇 姜爱良 师亮 赵明文
[目的]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药用模式真菌灵芝的基因组中的小G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和比较。[方法]利用真菌物种中已经报道的小G蛋白,对灵芝全基因组进行BLAST分析,筛选出所有灵芝的小G蛋白基因,并分析这些同源小G蛋白的基本特性。通过小G蛋白家族的进化树分析和功能域分析,解析灵芝小G蛋白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设计每一个小G蛋白同源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小G蛋白同源基因的表达。[结果]灵芝中发现了29个小G蛋白家族基因,其中Ras亚家族4个,Rho亚家族4个,Rab亚家族12个,Arf亚家族7个,Ran亚家族1个,还有一个线粒体小G蛋白。菌丝体中有28个小G蛋白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杰 苗人云 谢丽源 甘炳成 黄忠乾 谭伟 王勇 彭卫红
为了了解不同覆土材料中重金属含量对灵芝安全性的影响,对来自省内食用菌产区的5种不同覆土材料(紫色土、灰潮土、草炭土、黄棕壤、姜石黄泥)和相应覆土栽培灵芝中的铅、镉、砷、汞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灵芝的重金属富集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土材料和其栽培灵芝中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灵芝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汞次之,对砷和铅的富集能力最弱。覆土材料对栽培灵芝中重金属累积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灰潮土栽培灵芝的重金属富集系数最高,草炭土最低。虽然5种覆土栽培灵芝中均检出一定量的重金属,但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总体上达到安全水平。
关键词:
覆土材料 灵芝 重金属 安全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海洋 朱海霞 李娟 王信 程亮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植物叶片,通过组织及单孢分离法、离体叶片(初筛)和活体盆栽(复筛),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接着采用不同浓度(10~1~10~4)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野燕麦活体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及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选取青海地区主栽作物(油菜‘青杂5号’、小麦‘青春38号’、青稞‘昆仑18号’、蚕豆‘青海9号’、豌豆‘草原224号’、玉米‘青玉517号’和部分蔬菜(白菜‘浙白6号’、番茄‘博玉368号’、黄瓜‘中农5号’、菠菜‘华菠1号’、辣椒‘中椒4号’、萝卜‘春白2号’)进行安全性测试,为菌株选择最适宜的应用条件。【结果】从自然感病的植株叶片中分离出7株对野燕麦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DT-YSB1、DT-04A2、DT-DYLC、DT-XRKA、DT-08C、DT-14A2和DT-QKBD004A。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综合评价获得1株对野燕麦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菌株DT-QKBD004A,菌落形态与镰刀菌相似,对其rDNA ITS和EF-1α(EF-1/EF-2)基因进行共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不同浓度菌株DT-QKBD004A孢子悬浮液对野燕麦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达到45.09%~89.48%、42.68~88.53和38.70%~88.42%,其中浓度9.40×10~(4 )个/mL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最优;作物安全性测试发现,菌株DT-QKBD004A孢子浓度9.40×10~(4 )个/mL对蚕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结论】燕麦镰刀菌DT-QKBD004A对野燕麦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部分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